迎接RCEP时代:既要分好“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2022-02-06黎敏
黎敏
2022年的第一天,伴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亚太区域也迎来了自己崭新的“RCEP时代”。从东盟“10+1”“10+3”到现在的“10+5”,《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让我们不仅看到了亚太区域更强的凝聚力,也看到了东盟在东亚,甚至是亚太合作中更大的影响力。而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中国,同样也是RCEP中最大的经济体。随着RCEP正式生效,中国如何携手东盟把握住其中的机遇、应对好当中的挑战,是一个极具分量的话题。
在近期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围绕“RCEP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合作新机遇新未来”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作为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的重要活动,论坛期待中国—东盟各方在有益的探讨下,为迎接RCEP时代,做好准备。
人人皆有机会
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RCEP所带来的利好最主要还是在经济贸易和投资方面。在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越南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成汉平看来,RCEP带来的机遇离不开政策和规则的支撑,这主要包括零关税政策、原产地累计规则、服务贸易规则等。它们将在贸易、投资、产业等多个维度产生影响。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亚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袁波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她认为RCEP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带来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RCEP通过全面降低乃至消除贸易、投资壁垒,将加速形成一个开放繁荣的区域大市场,这将促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投资和福利增长。众多经济学家的模型测算结果也指向了这一点。”袁波阐释道,“2021年我们也做了一个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到2035年RCEP将带动区域整体的实际GDP、出口和进口增量分别较基准情形累计增长0.86%、18.3%和9.6%,区域投资将累计增长1.47%,区域总体的经济福利将累计增加1628亿美元(约合1.03万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和东盟国家也将从中共同受益。”
“第二个方面是RCEP的原产地累计规则不仅有利于推动构建互利共赢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体系,也有利于区域内开展一些更加复杂的价值链合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優势都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比如说,中国产业体系健全的优势,东盟国家在制造业方面的成本优势等等。”袁波说,“第三个方面是RCEP会产生综合效应,特别是在竞争政策、知识产权和透明度等领域引入更高标准的规则,这样也能够引入更加充分的竞争,从而促进各国国内加快改革,并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水平,减少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对于在区域内进行投资的中国—东盟企业而言,他们也能迎来一个更优的制度性合作的环境,从而促进彼此的贸易投资合作的高质量发展。”
针对投资领域,袁波强调,RCEP在招商引资方面带来的不是一个零和效应,而是一个多赢的效应。“目前也有一些研究认为中日韩是RCEP当中最大的受益者,中间可能会有部分成员的福利受损,但是我们需要看到的是RCEP的特色就在于它的包容性,它是以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的。在这个协定中,为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欠发达成员提供了特别的优惠待遇,帮助他们提高能力以适应更高水平的开放要求;对于中小企业也列出了广泛的合作领域,促进他们从RCEP当中获益。”在袁波看来,无论是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在RCEP中,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的机会。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兼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汤之敏就看到了中国—东盟在服务贸易方面的机会。“目前中国只有在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中,首次引入了服务贸易投资负面清单,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RCEP成员都实现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的话,将产生重大影响。对于中国—东盟而言,双方有望在物流、支付、仓储、电商系统的基建领域加强合作。”汤之敏这样说道。
“硬币的两面”
在袁波看来,RCEP这些正面效应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其实有赖于政府和企业层面的共同努力。“从中国来看,政府在协定签署后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出台了很多对外商投资自主开放的政策,这些都会跟RCEP的生效实施形成一个互促的作用。”袁波说,“对于企业来讲,也需要提前规划应对,充分利用这个协定在区域内进行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布局。”只有中国—东盟共同努力,在各个层面都为RCEP生效实施做好准备,双方才有望从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助益。
但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RCEP所带来的影响也不可能是单方面的。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抬头、新冠肺炎疫情等复杂的形势,客观地看待RCEP存在的局限,探究其可能面临的挑战,无疑更有利于各方积极应对,以坦然、理性的态度推动RCEP在本国的实施,助力其行稳致远。
成汉平教授认为,域外国家的负面影响是RCEP实施不容忽视的一个挑战。他说:“中国人有句话叫‘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随着RCEP在外商投资领域的扩大,将对各国国内相关政策和服务体制带来一个变革,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各方有没有做好准备,这是一个问题。”
成汉平指出,进口扩大将改变一些国家多年的贸易结构、贸易关系,比如顺逆差国关系的变化,这需要包括中国—东盟在内的国家去适应。此外,一些经历RCEP时代大潮,却被搁浅在岸的产业,其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包括一些民意基础的变化,都需要予以关注。
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成汉平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增进互信、排除干扰、客观报道和增进民心相通。“在RCEP运行之初,各方一定要努力排除干扰,有效应对域外势力的种种杂音,并且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成汉平说,“各国的舆论也应该客观报道、公正分析评论RCEP,冷静看待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做好增信释疑的工作,不让舆论过度影响RCEP的正确发展。”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RCEP产业合作委员会主席许宁宁也谈到了RCEP实施中推动民心相通的重要性。“民心相通将影响到RCEP的实施效果。”许宁宁还指出,通过中国—东盟全国性的行业商协会对接,以行业对接产业合作,有利于从实处协调解决RCEP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具体问题;要将RCEP政策用在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双方重点合作的领域,关切双方需求;各级政府、行业商协会需尽快制订抓住RCEP机遇的工作意见或方案,以提高合作的针对性。他补充道:20年前,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时,各个城市都有相应的工作方案,面对比WTO开放程度更大的RCEP,我们更需要一份方案来抓住机遇、预判挑战。
“活”的协定,不止于此
关于RCEP给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其实在其正式生效之前,各方已经讨论了很多。但随着RCEP正式生效,这些“预判”将有可能真正变为我们可知可感的现实情况。2022年只是RCEP时代的“元年”,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协定,未来10年、30年、甚至50年,它又有可能给区域合作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注意什么呢?
袁波指出,RCEP采取的是一种渐进式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并且考虑到区域内绝大多数成员之间已有的较高水平的自贸协定,所以RCEP对贸易投资的影响将是一个渐进和长期的过程。她说:“现在大家关注较多的是RCEP生效之后这个蛋糕怎么分,但是展望未来,我觉得大家更需要关注这个协定带来的一些新增量的蛋糕。比如说,这个区域贸易投资规模整体的擴大,以及向数字经济、服务贸易和绿色经济这些领域拓展合作,这部分潜力会被激发,这些就不一定是在原有的利益格局上进行重新的分配了。目前,中国也在积极开展RCEP相关的宣传推介活动,同时积极邀请东盟国家和RCEP其他成员参与,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在未来进一步做大合作的蛋糕。”
“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RCEP是一个开放的‘活协定’,未来它将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积极作用。”袁波举例道,“当前,中国香港和南亚地区表示有意加入RCEP。中国香港与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13个成员已经签署了自贸协定,2020年中国香港与RCEP成员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美元,经中国香港往返15个RCEP成员的转运货物总量近1亿吨。中国香港作为RCEP区域的一个金融贸易中心和物流枢纽,它加入RCEP不仅能为区域内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和金融支持,还有利于进一步扩大RCEP的消费市场规模。同时,RCEP还保留了今后谈判的领域,比如说政府采购章节的再谈判,可以预计,未来随着这个协定的逐步实施、深化和扩员,除了短期红利,其长期带来的动态效应更值得期待。”
着眼当下,放眼未来,也许正如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院长、教授张振江所说的,未来RCEP的建设过程,既要有所坚守,又要有所超越。坚守的是中国—东盟的紧密合作,超越的是双边合作的格局,放眼世界,打造开放包容的平台。在这样的坚守与超越下,相信中国—东盟能从一个不断进步的RCEP中,收获更多发展的新动能。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