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升温或让冬奥会举办地越来越少

2022-02-06刘飞鹤佳

科学导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李倩举办地暖冬

刘飞 鹤佳

再有十多天,人类将又一次迎来“冬奥时刻”。相比夏季奥运会项目,冬奥项目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更大,比如,风力、风向对于高山滑雪、跳台等项目都有较大影响,往届冬奥会也出现过因为“风”而推迟赛事的情况。而能见度也会影响运动员、裁判员的视线,这一点是事关高速滑行项目安全的关键因素。

冬奥会举办地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气象条件?是不是越冷越好?冬奥会为何还需人工造雪?

冬奥项目的赛事背景通常看起来银装素裹又寒气逼人。

既需要冰又得有雪,那么,冬奥会举办地是不是越冷越好?

冬奥会的举办地确实不能太暖和,2月的平均气温不能高于0摄氏度。中国气象局气象分析师李倩介绍,为了达到相关比赛的需求条件,冬奥会在主办城市的选择上有两条核心气象指标,除了平均气温外,还要看2月份降雪的积雪量是否大于30厘米(2月份平均降雪量是否大于30毫米):“如果举办城市在两项指标中有任何一项的可能性低于75%,就会失去申请冬奥会举办地的权利。”

但是,也并不是越冷的地方就越理想。

李倩表示,温度太低既不利于运动员水平的发挥,也容易导致冻伤:“按要求,冬奥会举办地的最低(气温)纪录不能低于-17℃。”

气温过低可能给运动员身体造成损伤,而气温过高则可能导致雪场出现融雪。

“如果出现暖冬,对冬奥会的影响是很大的”,李倩解释说,过高的气温会让雪道表面融化,變得松软,导致雪上项目的选手动作失误率高,甚至可能出现摔伤事故。此外,暖冬也会给造雪和储雪造成困难。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就热出了纪录,用一年时间囤积了45万立方米的积雪,还购置了500套造雪机,来应对暖冬可能带来的雪荒。

人工造雪并不是赛事遭遇“暖冬”时的专属应急手段,而是如今的常规操作了。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人造雪用量达到了总使用雪量的90%。

据介绍,铺设一条1千米的初级滑雪道需要1.8万立方米的雪,这样的需求量只有少数天寒地冻又水汽充沛的地方才能实现。

而且,和自然雪相比,人造雪还可以改变其粒径、含水量和硬度,从而满足不同比赛场地的需求。

李倩介绍,自然降雪的密度在0.05~0.15g/cm3,非常松软,而人造冰状雪的密度可达0.65g/cm3,表面有一层薄硬冰壳。它既可以减小赛道表面对滑雪板的摩擦力,让运动员在飞跃、回转、滑行时非常顺滑,同时,又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而和冰相比,冰状雪的密度是冰密度的72%,比冰软一些,可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一旦出现自然降雪,雪道反而需要及时清理。

此外,人造雪比自然雪性状更稳定,在被压雪、平整、注水后,更容易被整备成状态一致的雪道。这对于比赛来讲,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公平。

不过,人工造雪也需必要的气象条件:0℃以下的温度和不到80%的湿度。

造雪机的原理和下雪是一样的,将水雾喷洒在空中,和冷空气相遇形成雪花飘落下来。温度在0℃以下水滴才能凝结成冰晶,造雪机才能造得出雪。湿度低于80%才能造出干燥、细腻的雪,如果湿度过高,造出“雨夹雪”,雪道就该湿哒哒、硬邦邦了。此外,风向也很重要,如果逆风,雪花会堵塞喷嘴。

对于悄悄变暖的地球来说,未来有条件举办冬奥会的地方或将越来越少。

李倩介绍,根据目前的气候数据统计,过去的130年全球已经升温0.85℃。从历届冬奥会举办地的2月白天平均气温来说,1920年~1959年的平均气温是0.4℃,而1960年~1990年期间,上升到了3.1℃。预计在本世纪内将上升为7.8℃。而且,李倩表示,这样的升温趋势还会愈演愈烈:“到本世纪中,前冬奥会举办地还要升温1.9℃~2.1℃,到本世纪晚期,升温幅度将会高达2.7℃~4.4℃。”

她指出,如此一来,到本世纪末,目前已经举办过冬奥会的19个城市中,将只剩下法国阿尔贝维尔、加拿大卡尔加里、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瑞士圣莫里茨、美国盐湖城和日本札幌这6个前冬奥会举办地仍具备举办冬奥会的气候条件。

猜你喜欢

李倩举办地暖冬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综述
《暖冬》(国画)
疯狂的“母爱”
涂“鲨”
大会降临,城市再升级!
何以暖冬
6月的盛宴
李倩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白富美深陷圈套成了“杀人犯”
趣味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