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探讨

2022-02-06

关键词: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张 楠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当前,课程思政成为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格局的必要元素[2]。

课程思政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从宏观层面构成课程教学的新体系,从微观层面则构成了一种课程观,体现的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所体现的是价值引领与语言文学知识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提升的共融共生,是对育人和育才的统一,也是对教书和育人的统一[2]。大学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本研究拟从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出发,探讨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以期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国内相关研究与探索

2022年8月,在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中,以“课程思政”和“外语/英语”为主题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记录2 962条。对文献题录抽取关键词,构建共现矩阵分析色阶图,结果见图1。从图1来看,国内外语教学领域中课程思政研究的热点,可概括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施、立德树人、文化自信。

图1 国内外语教学领域课程思政共现矩阵分析色阶图

大学英语学习时间较长,而且因课程性质也成为中西文化碰撞的前沿阵地,因此受到研究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在文化比较中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立德树人,渐成一项重要研究课题[3]。

立德树人、文化自信,作为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核,其落实与实现成为研究的热点。外语学习,既是语言学习,也是文化学习,应服务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明的交流互鉴。在这一过程中,立德树人与文化自信是其必然要求。由于青年学生判断力、辨别力较弱,所以应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批判性学习,避免对西方文化的神圣化倾向[4]。基于此,中华文化的学习即成为应有之义,唯有如此,方可真正使学生形成对中西文化的全面分析和对比能力,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助推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和文明的交流互鉴[4-5]。

在大思政的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已逐渐成为外语教学改革的着力点。因此其教学改革与实施,也日渐受到关注。国内学者已形成比较一致的共识,课程思政应遵循融合性和潜隐性原则,从顶层着手设计,挖掘素材,细化过程,创新评价[2]。课程思政目标的设计,应强调精准性,基于文本,否则即成无源之水;同时应注意设计的系统性和渐进性,实现自然有机的融合,避免割裂式的结构化[6]。而教学设计,则应关注跨文化比较、价值观思辨、中华文化的外语表达能力培养、体验式语言学习,着眼于促进思考和问题解决,以引发学习者在认知与行为上的认同[7-8]。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还涉及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这是改革实施的前提,必须以国家、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关注中华文化元素和新时代中国故事元素,将国家政策、时事新闻等思政要素融入教学[9-10]。教师作为这一教学改革的关键实施者,应不断提高育才与育德两方面的能力[11],培养思政元素的挖掘和传递能力[12]。

国内学者的研究与探索,厘清了课程思政的内涵与价值意义,为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改革教学理念,突出价值引领这一新的目标和要求,致力于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眼光,理解多元文化,具有跨文化意识和中华文化对外传播能力的国际化人才[2][7]。大学英语教学中,应从课程思政的角度进行教学全过程的设计,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利用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和差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10]。促进学生在跨文化视域中的反观,形成批判性文化意识,既了解世界也走向世界,既吸收借鉴又不迷失自我。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与技能培养,更要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其路径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认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1]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思政水平非常关键,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水平和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效果。

首先,帮助教师理解什么是课程思政,充分认识大学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注重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使教师不仅传授好语言专业知识,还会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渗透到教学之中,将显性、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用英文表达出中国文化,发现中国文化的优势,培养中国文化自信。其次,教师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内外时事热点,了解当前的国家大事,根据时事热点开展思政教育,给学生留出时间思考和评论时事热点,养成良好的关注时事新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认识中国、认识世界,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要提升教师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教学资料、参考各类评论内容等方式,深入广泛地挖掘出适合大学生思政水平的课程元素。只有当教师自身熟练地掌握了思想政治理论内容,才能将其灵活地运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同时,教师应当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开放思想,坚持立德树人,紧跟时代发展需求、党和国家育人要求,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13]。

(二)优化教学内容

有些大学英语教材较多地涉及西方经济、文化和生活背景,关于中国国情和中华文化的内容相对较少,这无疑给大学英语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增加了困难。

为改变这一现状,应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材的开发。在实践中,可以教材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设计,平衡中西文化的输入比例,按照全面、分类的原则,融入中华文化、新时代中国故事相关语料,强调中西文化的对比教学。教学素材的选择应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三)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思政课程的授课要求,因此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达到情景式、沉浸式教学的效果。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要有效利用好课前演讲展示。每次课程前十到十五分钟可以让学生展示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演讲内容。演讲内容可以包含时事新闻、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热点事件、学生心目中中国精神的代表人物等话题。在学生的演讲展示中,教师要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话题讨论与分享。这种教学方式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又在认识问题的思路上拓宽了广度、增强了深度,使学生更加成熟自信。

在指导学生演讲的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要努力提高思政元素的挖掘能力,既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又要注重对演讲内容中相关思政元素或潜在思政元素的挖掘,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发展。教师应积极推进基于项目的教学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从文化的类型差异入手进行探究,对文化现象、文本等进行分析、研讨、评价,展示文化作品,使学生在活动与体验中实现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四)丰富第二课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1]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应当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第二课堂为辅,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例如,在五四青年节开展“传承五四精神”“传承红色精神”英语演讲赛和体育长跑赛事等各种社团活动;植树节举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活动;端午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重阳节注重孝敬老人,百善孝为先,开展为老人做点实事的教育主题活动。这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五)改革评价机制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让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育人的目标,教书育人同步进行,两者相辅相成。

原有的教学评价虽然有形成性评估的成分,但主要还是参考终结性评估。所以这种评价方式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无法反馈课程思政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要在原有的评价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和优化评价机制,把学生对中外文化特点与异同的理解、对不同文化现象与文本的分析评价、对文化作品的创造与展示及跨文化能力纳入评价内容。

(六)开展课程思政培训

为了使大学英语教学更好地融入思政教育,学校要定期组织一系列的思政培训课程。一是注重理论学习,有利于教师从本质上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二是可以推荐教师观摩学习课程思政示范课活动,也可以成立名师工作室,让优秀的课程思政导师辅导和帮助工作室中的教师代表,学习好、实践好课程思政教程,集体备课,讨论授课内容和讲授方式,注重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工作室的教师代表再将自己打磨好的思政课程以示范课的形式分享给二级学院的所有教师,形成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共同成长的良性循环模式。三是开展专家讲座与课程思政研讨会。专家讲座不仅能够使思政理论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且能够深入浅出地将问题讲解得更加清晰明确,形式更加多样化。在课程思政研讨会上,通过对于不同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广大教师科学地进行思政课程的设计,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

(七)完善课程思政实施机制

不可否认,教师的思政能力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完善的课程实施机制则会更有效地保障思政课程的良性运转。首先,应建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小组,小组成员之间鼎力合作,相互探讨遇到的问题,有效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可以邀请专业思政教师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有针对性地为大学英语教师进行指导,提供意见和建议。同时根据课程要求,选出优质课程和优秀教学小组做好示范工作,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

三、结语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高校要明确所有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推动每一位专业课老师制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14]。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当前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主要方向。这种教学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应当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5],力争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把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语言技能、跨文化能力,确保实现既育才亦育德。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