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分析
2022-02-06杨君飞
杨君飞
(深圳市委组织部,广东 深圳 518000)
加强和规范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是各级机构编制部门的职能所在,需要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责特点来优化当前的标准化建设模式,为事业单位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同时还需要根据我国的相关规章制度,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指明正确的方向,避免随意问题的发生,使事业单位能够有丰富的活力。
1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符合加强和规范编制管理的政策要求
在进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明确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以此来为后续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从实际情况来看,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工作中,并没有建立统一的工作标准,会影响事业单位合理设置和编制的科学配备,也会对事业单位效益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具备较强的反思意识,按照实际的发展特点,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以及解决措施,逐渐的剔除之后因素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实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是加强和规范编制管理的主要政策要求,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纷纷颁布了有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核定以及审批标准的相关内容,对实际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为了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根据各个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事业单位现代化发展目标相互的匹配,确定最终的编制标准,约束不同的工作行为。相关地区在进行事业单位机构管理方法中明确将标准管理上升到地方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定来确定整体的编制标准,根据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现状来看,进行编制标准化管理属于大势所趋,有效提高了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水平。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管理中对尚未发布标准要按照职责和实际需求来进行有效的信息核对,减少突发问题的发生概率,更加突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的政策要求以及导向作用,为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从中可以看出,经营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能够符合事业单位标志管理的政策要求,因此事业单位需要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主要的工作思路,并且加强对相关政策的解读,以标准化思路为主要的基础构建对应的管理模式,实现编制资源的科学配置,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1.2 是机构编制管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是编制管理法治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在进行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完善和建立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的相关规范以及要求,为后续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发展目标确定对应的编制模式,克服经验主义以及形式化的问题,真正的落实不同的工作职能。同时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来解决在以往工作中的不正确行为,考虑事业单位当前的长久性发展要求,从而使各项编制依据能够落实到实际,有清晰的认知,以此来为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进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来核对不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并且还需要确定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前提,精准性的核对不同的工作职能,在此过程中要进行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可以在部门内部成立独立性较强的结构来负责各项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调整现有的编制结构以及战略布局,同时也可以通过编制标准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本身的社会公益职能,从而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能够具备较强的规范性,减少各种违规问题的发生,在我国法律的框架内获得平稳性的发展。
1.3 有助于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包含了职能调整以及人员分流等不同的工作模式,实施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能够解决在以往工作中所产生的矛盾,使各项工作的落实能够具备较强的科学性,防范各种矛盾问题的发生,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能够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本要求加快改革的进程,通过各个制度本身的相辅相成来优化当前的工作模式,并且在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考虑了中央和地方的相关规定。通过信息的有效调研优化当前的管理方案,并且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减少对编制工作所产生的影响,通过相辅相成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从而为事业单位今后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考虑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减少各种矛盾问题的发生,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中存在的问题
2.1 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
为了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分析在以往机构编制工作中所产生的问题,优化当前的工作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较为突出,这就进一步导致人员调配的结构比例出现失调的问题。当前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响应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变了以往臃肿问题,但是太过注重结构的调整,而忽视了事业单位人才本身的需求,导致整体结构比例出现失调的问题。与此同时,在我国事业单位发展的进程中,存在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在各个人员分配方面出现诸多不合理的问题,不仅会导致人员配备效果在逐渐降低,还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资源浪费,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有效解决,会使得事业单位发展水平逐渐地降低,所产生的后果较为突出。
2.2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也是当前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解决会限制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稳定进步,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认识,防范各种矛盾问题的发生,增强事业单位的编制水平。首先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方面存在着动态管理不足的问题,事业单位是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相对的管理机制要具备较强的动态化管理意识,及时填补其中的空白,并且还要融入新型的管理模式,防止对实际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在现代化编制模式制定的过程中,很少及时更新现有的规章制度,并且在信息收集方面存在着滞后性的特征,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无法为事业单位后续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考虑事业单位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各个职能的实施特点,太过依赖于政府部门,导致各项职能出现混乱的问题,再加上实际监管工作的不到位,导致各项工作职能太过混乱,影响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模式的科学性。同时也无法落实动态化的工作因素,增加了实际矛盾问题的发生概率,对事业单位的稳定进步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3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3.1 控制总体发展规模
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离不开标准化思路的充分实施,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控制总体规模优化事业单位本身的布局,将标准化意识落实到不同的工作环节中,为事业单位的稳定进步提供重要的保障。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性的考虑中央和地方政策法律法规,在做好信息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整体的发展方向,同时还要根据限额管理模式进行制度的严格执行,不出现任何的矛盾问题。另外还需要从机构名称和工作职能方面进行各个工作关系的有效梳理,结合地区的发展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的情况,梳理当前的服务范围,充分把握事业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比例,建立跨行业文化部门的设置模式,适当减少机构的数量,实现资源的科学调配。
其次还需要控制好事业单位机构的规格,要通过严格的机构名称管理来优化当前的标准化管理方案,事业单位需要体现出自身的特点,避免和行政机关以及企业等相关的组织相互混同,机构名称需要和工作职能以及行政区域的特点相互匹配,以此来减少繁琐问题的发生概率。之后再在部门内部贯彻落实责任机制,通过明确工作职能和变更事业单位名称,解决在以往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之后,再合理地确定好结构本身的规格,要根据事业单位的职能属性、规模大小进行因素的综合性考虑,其规格不要超过主管部门所规定的内容。以此来优化当前的发展方案。
3.2 建立标准化体系
建立标准化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也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逐步完善事业单位当前的标准体系,梳理现有的编制模式,保证编制标准的可操作性以及权威性。在国家尚未制定编制标准领域内,需要选择成熟和先进的编制标准,在逐渐探索中进行有效的完善,健全机构编制标准体系,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另外还需要落实动态化的工作原则,根据人口的数量以及动态调整的模式来确定编制总量的核对标准,例如通过5年左右进行重新的核定以此来完成当前的工作模式。在核定之前需要交由相关部门进行严格的审核,考虑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人员的需求,逐渐地改革当前的工作方案,满足事业单位在新时期下的发展要求。
3.3 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首先是有单位需要建立分类管理制度,按照以往工作的经验做好不同信息的有效审核之后,再划分为标准性较强的类型,逐步推动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层次性的工作原则来优化当前的改革模式,避免对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后续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适当的改变当前的行政管理模式,将不同的行政职能划归到对应的机构中,加强对各个经营活动的有效管理,将公益事业保留在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中,这样一来可以在内部构建更加清晰的工作职责,降低事业单位的各项编制压力,更加有序地实施当前的工作方案。促进事业单位能够更加清晰的明确自身的发展标准,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水平。
其次在配备编制方面需要和事业单位机构性质相互的匹配,保证编制本身的统一性,完善机构设置模式。通过加强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侧重事业单位的公益性特征,并且还需要调整相对应的机构编制模式,以此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当前的编制管理体系。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采取政事分离的原则,按照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工作职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满足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逐渐减缓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职能的界限,科学划分不同的工作职责,从而使事业单位调整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另外还需要规范事业单位的名称,体现事业单位的特点,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化程度,以此来优化当前的发展模式,从而使整体编制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3.4 建立严格的检查监督机制
为了及时发现在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督检查机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案,从而为事业单位机构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首先需要强化编制部门本身监督管理职能,通过检查以及监督完善规范化的审批程序,杜绝特权审批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工作本身的价值,同时还需要定期检查实施情况,强化机构的编制模式,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优化当前的工作方案,保证各项行为本身的规范性。
3.5 编制内部的合理调整
在编制内部合理调整方面需要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的出发点,并且严格管理各项活动的实施情况,避免出现太过形式化的问题而导致最终结果,准确性很难得到充分的保障,在各项工作落实时要科学确定好不同的工作职责以及权限等等,减少相对的机构编制,另外还需要在单位部门中进行职能重复机构的合并,简化清晰不同部门的工作职责,避免出现资源浪费问题,通过逐渐的改进使编制工作效果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另外还需要对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模式进行严格管控,整合不同的发展资源,挖掘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潜力,避免出现资源的浪费,要根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设置不同的分配编制数量,优化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使事业单位工作能力以及服务效果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4 结束语
在进行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要按照相关规范以及要求建立对应的信息审批制度以及工作流程,按照事业单位当前发展现状提高标准化管理工作本身的针对性,优化当前的编制模式,为事业单位的长久性发展奠定坚实的保障,从而使事业单位发展水平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突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标准化管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