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下对团体标准激发市场活力的几点思考
2022-02-06俞炜挺
俞炜挺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
根据最新的《标准化法》《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国家鼓励协会、学会等社会组织参与以市场为主导的团体标准制定工作。截至2022年4月24日,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共注册了6 007家社会组织,发布了37 459个团体标准,今年来新增注册社会组织249家,新增发布团体标准4 056个。国家政策的支持使得团体标准成为了国家标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有活力的一环,并迎来了提速提质的发展新机遇,推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发展,促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1 新消费下的团体标准发展
在新消费理念升级下,各行各业发展迅速,衍生出了种类丰富、设计新颖的产品以及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等新消费模式,新产品开发、科技创新驱动广阔的消费场景,目前已经呈现了市场多元化和消费个性化的大趋势。通过发展团体标准,发挥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保障标准供给,推动科技创新,引导企业产品和服务提质增效,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业自律。
1.1 规范行业竞争,促进品质消费
1.1.1 解决无标生产问题,促进行业发展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消费习惯和应用场景不断变化,产品更新迭代越来越快,而国标和行标的制修订周期相对较长,部分企业自身缺乏标准化能力,标准往往处于滞后或缺失状态,产品处于无标生产,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借助于社会组织的团体优势以及对市场的了解,可制定出适合企业需要的团体标准,弥补中小企业标准化水平的不足,提升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变“无标生产”为“有标生产”。如某团体发布的《不锈钢真空旅行壶》,为消费者选购品质优良、安全可靠的旅行壶产品提供保障,填补了我国不锈钢真空杯壶类产品在户外旅行使用方面的空白。
1.1.2 引领迈向中高端水平,凸显品牌效应
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制修订时,常常要兼顾产业的总体能力,但这样的水准通常都不会很高,也只能达到守住底线的效果,而无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个优秀的企业已经具备提升产品特性和档次的能力,如果只是仅仅执行现行的国标、行标,是对企业实际水平、产品实际质量的掩盖,不利于优质高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制定团体标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作用,良币驱逐劣币,引领产业整体升级,使企业迈向高端制造和精品制造,带动行业转型升级。如“浙江制造”团体标准,对标国际、国外先进标准,引领提升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塑造团体标准的品牌效应,截至2022年4月24日,浙江已经发布了“浙江制造”团体标准2 691个。春风动力牵头制定的“浙江制造”标准《警用两轮摩托车》,对升功率和双通道电源两个重要技术指标给出了更高的标准,产品的制动性能提升了10%、排放限值提高了30%,远高于现有的行业标准规定。
1.2 立足数字经济,规范服务消费
随着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大量新产业新模式,为激活消费新兴市场带来了新动力,也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蓄势助力。尤其是在疫情当中,数字经济呈现出了巨大的生命力与弹性,直播经济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消费经济增长的新特征和强劲驱动力。某团体主持制定的6个直播电商团体标准,内容涵盖了直播电商管理、服务、营销、培训等方面内容,以完善直播电商企业经营管理的流程,促进直播经济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在中国迅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今天,数字经济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困难。比如共享单车在为人们提供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投放不均衡、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问题。因此,各大共享单车公司为加强企业自律,组织编写了《共享自行车 第1部分:自行车》《共享自行车服务规范》两项团体标准,分别对共享单车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服务质量和投诉处理进行了规定,并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以此维护消费者利益,推动了新型产业的规范发展。
1.3 强化循环经济,推动绿色消费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资源为核心,以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为目标,顺应新时代绿色消费需求、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团体标准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理念,强化循环经济,推动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与绿色消费的发展,以绿色供给引领消费。如北京市通过《快递电商绿色包装》团体标准,推动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实施绿色包装、减量包装。
1.4 基于市场需求,助力创新消费
借助团体标准制定速度快的优势,可有效整合企业之间的科技研发力量,提高公司科学技术成果转换速度,减少科研成本,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保证新产品的质量,加快新产品的推广,实现创新消费。如为快速响应创新与市场对技术标准的要求,发挥市场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效能,全国首份多功能智能杆(智慧杆)团体标准《智慧杆施工规范》顺利出台,促进了产业创新科技运用与服务质量提高,形成了“深圳标准”“深圳经验”的先行特色。
2 新消费下团体标准发展的不足
近年来,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深化改革,团体标准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也充分释放出了市场主体的标准化活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标准水平不高、标准对象定位不准、组织管理不规范、监管措施缺乏等问题。
2.1 部分团体标准研究不足,技术指标存在缺陷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作为标准制定主体,通过“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因此,团体标准的制定,既需要标准制定主体具备标准化工作的基础能力和经验,还需要能准确把握市场主体对技术标准的市场需要和创新需求,这样才有可能制定出高质量、高水平标准。然而,在实际研制标准过程中,由于部分社会组织标准化能力较薄弱,不了解相应的国家、行业标准,对技术要求研究不足,导致团体标准存在标准技术要求过低、部分指标缺少、格式不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该标准的应用、实施和推广。如某学会发布的《果蔬烘干机》团体标准,经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随机抽检,检查结果不符合GB 16798《食品机械安全卫生》要求。
2.2 团体标准对象定位不准,标准偏离业务范围
团体标准的制定,既要符合社会组织的业务范围,又要能反映各方的共同需求。但部分社会组织自身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偏离大部分成员需求范围而制定的团体标准,会导致标准对象定位不准,影响团体成员执行该标准的主动性,标准的实施推广就会受限。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由处于同一产业链上下游不同的企业组成的团体,由于专业分工差异,制定的团体标准会出现适用性问题;另一种是处于不同产业链的企业组成的团体,由于业务范围不同,制定的团体标准会出现推广性问题。例如,G团体成员单位A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提出团体标准制定需求,该标准制定发布后,其适用范围非常有限,有可能仅适用于A单位,与G团体其他成员关联度不强,其他成员很有可能不会实施该标准。
2.3 部分社会组织动机不纯,标准不再是“标准”
标准本身应具备基准性、普适性、公认性、知识性、可信性、公益性。在以标准为主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要防止标准沦为企业团体牟利的工具。某协会发布的团体标准《生食三文鱼》,为了满足企业背后的巨大利益,打通生食三文鱼市场,对三文鱼做出了全新界定,定义为“三文鱼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在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如果这些制定标准的“标准”,背后充满了个人利益,又或者标准制定过程缺少必要的程序规范,那制定出来的标准就必然存在缺陷,引起争议和纠纷,损害消费各相关方权益。
2.4 团体标准监管措施缺乏,制约团体标准发展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到团体标准“由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自主制定发布”,对其发布“不设行政许可”,但要“对团体标准进行必要的规范、引导和监督”。目前,团体标准的发布主要实行的是团体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通过社会组织自行编制的《标准制定程序文件》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发布前仅由团体自身开展审评,没有形成对《标准制定程序文件》是否符合《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团标制定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流程开展、标准编写格式是否符合GB/T 1.1的要求、技术内容是否符合现行国标行标要求等问题的监管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团体标准的健康发展。
3 新消费下对团体标准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加强标准化工作能力,提升团体标准质量
一方面要组织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知识、特别是团体标准知识的培训学习,充分提高社会团体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提升社会团体在团体标准的组织协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建立标准与业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邀请标准化专业机构进行指导,结合业务市场和创新需求,加强团体标准制定规范性,带动团体标准化工作水平整体提升,提高团体标准质量。另外,还可以多地区的多个协会共同参与制定,联合发布,共同推广。
3.2 构建消费者视角的标准研制模式,吸纳各方参与制定
团体标准的研制,要从“消费者”视角出发,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核心质量特性,将其量化为可考核的技术指标,并和国内外标准进行关键技术指标的比对,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社会组织要密切围绕新模式、新产业、新行业、新科技,找准团体标准的市场基础与创新要求,通过广泛吸收企业设计、采购、生产、测试、运营、管理、消费、应用、服务等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势企业作用,逐步建立具备自主创新技术、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社会团体标准,优胜劣汰,提高行业标准水平。
3.3 实施社会团体育优创优,引导团体标准健康发展
《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中提到要“选择具备能力的团体标准组织进行培优”“形成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对此,政府部门要结合《团体标准化 第2部分:良好行为评价指南》,组织对社会团体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评价工作,提高社会团体和企业对开展团体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社会组织要编制标准目录,发布团体标准信息,提供标准查询/下载网址,加强在团体内外部交流推广和应用先进标准,发挥先进团体标准的带动示范作用。
3.4 开展团体标准监管工作,推动标准化活动良性循环
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监管工作,通过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向社会公开社会组织的违规操作、团体标准的抽检结果及其处置结果,为团体标准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社会组织要和专业机构加强标准化沟通,重视标准制定发布后的实施效果评价,建立标准实施的评价机制,包括如何评价标准实施效果,如何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改进,是否需要启动团体标准的修订和废止等,进而深化标准化活动,促进标准化活动的良性循环。要引导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对团体标准实施监督,对团体标准的制定形成约束力。
4 结语
创新驱使标准赋能,标准引领创新发展。团体标准是集体创新成果,用于规范企业之间的公平、有序竞争,既要保持团体标准的竞争性、创新性、时效性,也不能丢掉标准自身的基准性、合理性、公益性。要把握好团体标准的“尺度”,开拓社会团体的“宽度”,树立新消费下产业发展的“高度”,加强违规行为监管的“力度”,从而维护团体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和市场进步的“持久度”,落实国家标准化战略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