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收入准则税会差异与风险防范方法分析
2022-02-06王元康贵州元乾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文/王元康(贵州元乾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国在企业的收入方面修订了相关政策,在新收入准则的修订中,对收入的定义和时点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由于企业收入确认的时点会发生改变,所以税会差异就由此增大。以会计利润为基数,对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进行调整并以此为根据缴纳所得税的企业来说,所得税会与会计准则的差异会进一步增大,从而导致更多的风险。所以我国应该重点关注新收入准则税会差异,在新收入准则下探讨差异的产生原因,增强风险防范力度,这样会使征纳双方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目的主要是提高经济收入,壮大经济市场,拓宽产品销售销路,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市场,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企业经济收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社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传统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会计部门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推行新的会计准则,进一步保证企业会计部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销售、管理充分地结合到一起,进一步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与约束,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指引,充分发挥出其职能作用,使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能够更加趋于多元化、国际化。
一、新收入准则下的会税差异分析的意义
收入的准确能够在纳税义务的履行和各方利益的保障都有一定的作用。我国于2017年7月发布新收入准则,2018年1月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首先实施会计准则,对收入处理流程、适用范围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完善。在我国的国情下,我国的企业还使用“财税分离”的方式,对税法中的一些内容还没有进行调整,所以应该在新收入准则税会差异和风险防范的方面去探究。由于税会差异而产生的风险[2],企业相关部门对税会差异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概率。企业的经营目的主要是以提高经济收入,壮大经济市场,拓宽产品销售销路,而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市场,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企业经济收益的高低是衡量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社会地位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准,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越来越多,企业会计部门的工作范围越来越广,工作内容越来越多,传统的企业会计准则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了符合企业的发展目标,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企业会计部门往往会在一定的时间内推行新的会计准则,进一步保证企业会计部门能够与企业的经营、销售、管理充分地结合到一起,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和未来发展做出规划与约束,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指引,充分发挥出其职能作用,使我国企业的会计准则能够更加趋于多元化、国际化。而税法作为我国各大企业重要的税收准则,与企业自身的会计准则往往会有一定的差异,产生税会差异,税会差异形成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税法与企业会计准则所站的角度不同,还存在着许多企业自身的主观因素。总而言之,税会差异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清楚了解税会差异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避免由于税会差异而产生的风险,企业相关部门对税会差异的态度,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未来发展和企业所面临风险的概率。
二、新收入准则税会差异
在新收入准则下,收入确认的时点和收入金额的计量作为社会差异的主要分布点,产生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就需要纳税人和会计师对这些税会差异进行重点分析。税会差异对纳税的影响很大,纳税人也应该在税收法的法规下进行纳税。而会计师需要能够通过会计准则、税收法规、审计职业准则等对审计事项进行识别,找到其中存在的错误,从而在合理审计的时间和范围内进行审计,得到审计结论。因此税会差异对涉税风险和财务报告审计带来较大风险,应该及时注意防范。
(一)收入金额计量上的差异
对于企业中的商品收入,会计通过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科目进行核算,反映出信息。税法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3],不只是包括会计上的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的收入,还包括不作为收入的价外费用和视同销售。在会计层面,企业的销售商品一定需要满足四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收入,当企业的销售行为在会计上不满足作为收入的条件时,那么税法就会确定为应税收入。会计对商业折扣按照实际收取的价格去确认销售商品的收入,而税法为了能够让进项税额抵扣的准确性更加明确,当销售额和折扣额在一张发票上注明,可以按折扣后的余额去作为销售额计算增值税,而如果对折扣额另开发票,那么在任何财务上都不能够从销售额中去扣除折扣额。税法还规定,折扣销售只限于货物价格的折扣,当销货者将自产和委托加工购买的货物用于折扣时,实物款额就不能从货物销售额中扣除,并且实物应该按照增值税条例去计算增值税。
(二)收入确认时间点的差异
会计制度规定,能够符合收入的四个条件同时确定,那么当期就要确认收入,如果不符合就不能确认收入。而税法对应税收入的时间区分不同的税种做出不一样的规定,对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都有不同的规定,也有应税收入的确认时间,在相同的税种下,应税收入的确认时间还要对不同的交易性质进行区分。当利用托收、承付和委托银行收款方式下的销售商品,需要在办理托收手续的当天去对增值税和消费税的义务进行履行,进行申报纳税。
(三)对履行义务识别的差异
当对货物预收货款时,在货物发出的当天企业就需要进行纳税。在货物发出和预收货款当天,即使客户没有收到商品,企业也没有确认收入,不去考虑增值税或者企业所得税,此时企业也已经产生了纳税义务。除此之外,一些生产销售工期超过12个月的大型设备就不能够像上述一样处理,由于生产的周期较长,所以在企业收到预收款和合同约定时,客户没有取得商品,那么,企业就不能在会计上进行确认收入,但企业的纳税义务已经产生了。
(四)合同交易价格分摊产生的会税差异
企业的所得税法通过原则确定,单独售价就不能直接进行观察,对用合同交易价格为基础的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履约义务核算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新收入准则明确规定,当合同中存在单独销售没有办法去直接观察的履约义务,企业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评估,通过综合性的信息,在单项履约义务中去分摊。此外,新准则中还规定了企业在对合同约定的交易价格进行分摊时,还需要能够显露出合同履约的情况和转移时收入的确认。由上述可知,一些不同的合约条款会使合同交易价格的分摊产生影响,进而产生税会差异。
三、新收入准则税会风险防范方法
随着税会差异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企业纳税人的风险和会计师注册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增大,由于新收入准则的实施,税收法规的熟练程度还不够高,所以更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对产生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税收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完整。因为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的制定有差异[4],所以税会差异也由此产生,这种差异大部分是永久性差异,只能对暂时性差异进行延迟处理,所以处理起来也极为困难。
在遵从税法的前提下,还要遵从会计准则,所以这些差异增加了更多的纳税风险。在这个情况下,企业就需要能够对内部的核算进行控制,外部的督察也要做到位,这样才能够减少税会差异导致的风险。
(一)完善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会计预估合理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科学在不断地进步,所以在进行会计信息分析时,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对信息的相关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对会计信息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能够更快更好地利用效绩评估和经济预测等多种功能。在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为了让企业的管理水平更上了一层楼,也要对完善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这项工作重视起来,将财务软件和系统等多种资源引入企业中,同时,在新收入准则的约束下,会计估计的合理性将大大提高,让企业的执行步骤更加规范,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去实现会计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状况的分析,改善经营状况,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去降低企业税收风险。
(二)调整确认金额差异,保证会计凭证准确
应纳税所得额主要是指企业在扣除税法确认前期亏损、不征税收入等其他一些项目的扣除后,在税收年间内所得到的资金余额。相关规定指出,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企业的计税依据,要求企业必须执行。企业纳税水平的高低影响的是企业相关项目的确认和计量,而计算准确性影响着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纳税义务的履行。所以,需要提高对准确计算计税依据的重视程度,才能够使国家税收得到保障,同时也更能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新收入准则中,要求更加细致地开展业务核算,从而确保应税收入真实无误。所以,税法和会计准则在性质方面是有差异的,在这个情况下,相同经济行为也可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就需要能够对上述类型资金收入进行准确的划分,通过税法和会计准则的性质去进行完善,从而在提高企业计税依据精确性的同时降低企业涉税风险。
(三)科学判定收入时点,保证及时履行纳税
在履行纳税义务时,要求有两方面内容,第一是需要及时报告缴纳应纳税额,第二是能够及时确认涉税事项损失或被确认为应税收入。企业及时履行纳税义务,可以让自身的潜在价值显现出来。作为遵从税法的基本要求,纳税义务发生的时点是有法定性的,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不能够提前或者延迟,在纳税期间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纳税,从而不损失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提高整合效率和控制税源,企业所得税法实行综合的征收制度,主要根据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认销售收入,而一些特定的部分实行收付实现制。当企业逾期履行合同时,就会对其处以罚款和加收滞纳金,还会使企业纳税信用等级降低,这些处罚都会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招标等多方面产生巨大影响。
(四)对合同履行进度实时掌握,完善合同专项管理机制
通过案例分析,合同履行的情况也是涉税风险的关键因素。合同作为会计核算中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分析,能够准确了解收入过程,对企业双方形成较强约束力。
因此,需要对合同的履行进度进行实时监督,最大限度发挥会计监管功能,保证纳税能够正确进行。要想能够在新收入准则的实行下对涉税风险进行规避,那么在进行合同的签订时,需要指派经验高的人员对价格进行确定,确定合同内的资金结算方式,企业还需要能够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统计,从细节方面去制定合同,最后,要对履行情况派遣专人去监督,出现问题时及时解决,去调整与税法有关的纳税,与多个部门协同核对,确保应纳税所得的金额。
(五)对税务会计核算流程进行优化,建立健全的税收流程监督体系
企业中的计缴税金是通过会计数据提供的,所以,纳税人和注册会计师都应该提高对增值税和企业的缴税金产生风险的重视程度,尤其是纳税义务发生的但会计上没有确认收入的情况。
因为税收法规定是重于实质的原则的,企业对存货的明细进行了解,区分一些行为,其中也包括客户是否签收等事项。一些在会计上已经确认收入的,但税法的纳税义务还没有发生[5],这时风险就非常突出,会计师就需要对这些情形进行更多关注。
(六)开展税务健康检查,建立税务风险预防系统
一般企业税收的健康检查是利用自我测试和第三方机构合作的方式来检查的,这时,为了能够让税务风险的预警系统从根本的角度规避风险,那么就需要企业在管理过程中找出符合企业发展的税收管理方式,在自身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此同时,税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任何风险都需要制定针对性的策略,从而加强企业的风险预防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站在不同的角度对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研究与讨论,分析了税会差异形成的原因,研究了不同情况下企业由于税会差异所面临风险的概率,并阐述了税会差异对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生产所造成的影响。站在税会差异的角度上,认真研究了由税会差异所造成的风险,给出了减少税会差异的政策与方法。
研究发现,税会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税法政策与企业自身会计准则所有的差异,虽然税法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两者之间所站的立场不同,税法政策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国家税收的稳定,减少企业出现逃税、避税的情况,而企业会计准则是以企业自身利润为原则,其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规划业务活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保障企业的经济收益。由于二者原本的出发点不同,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就会形成税会差异,进而提高了企业所面临的税务危险。要想进一步避免企业由于税会差异而面临的危机,企业自身要及时地对会计准则进行修改,并根据税法政策对会计准则进行完善,减少税法与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
相关链接
税会差异反映的是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之间的经济博弈关系。
税法与会计制度作为两个不同的领域,虽然存在密切联系,但由于各自目标不同、服务对象不同,二者之间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纳税人既要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又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要求计算纳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掌握会计与税法的差异,然后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税法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