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课”建设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以安徽外国语学院为例

2022-02-06黄丽丽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金课宏观经济学

□黄丽丽

一、“金课”的内涵

“金课”最早源于教育部高教司的“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议题,“金课”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宗旨,要求教师的作用不限于传授知识,更当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己任,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升学与工作竞争力。“金课”要求课程必须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其中高阶性是指课程既要涵盖应有的教学内容又要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性是指课程内容要结合实际情况,既要反应实事,又要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引导、启发学生选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自主学习;挑战度是指教学内容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教材为基础适当的扩展知识覆盖面。学生评价课程优秀的指标是实用、趣味、启发,实用体现的是高阶性,趣味要求课程教学具有创新性,启发实际上就是创新性与挑战度的有机融合。“金课”是高级别智慧型教学,它将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宏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学生本科教学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社会产量、收入、价格与就业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其更好地了解特定背景下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预测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本文以安徽外国语学院宏观经济学教材为研究对象,针对具体的教学情况,总结出如下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教材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宏观经济学产生于现实生活,研究对象是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包括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宏观经济政策、国际收支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对比与结合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二是研究方法以及内容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现代宏观经济学主要针对国家的经济活动进行研究,涵盖内容较多,理论体系涉及较多数学公式和模型,如IS-LM模型,学习这门课程既要求学生有宏观的意识与思想,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数学基础及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对经济问题进行推理及分析,具有一定的难度。三是多个学派理论并存。本院校所授课程主要是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它由众多经济学派的学术观点共同构成,与其他学派比较,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各学派的基本前提假设也不尽相同,理论表述和政策主张存在较大差异,对同一问题甚至会有相反观点,容易使学生产生疑惑,增加学习难度。

(二)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1.教材内容偏向理论知识。目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开设的宏观经济学课程一般选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本校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吴易风主编的《西方经济学》(下册)作为经管类专业教学教材。该教材主要讲授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尽管内容条理清晰,但是涉及的数学模型较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紧密,缺少案例引入,讲课过程中枯燥无味,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起来感觉困难。同时这本教材涉及前沿的经济知识较少,基本没有提到经济热点,更侧重理论知识,更新较慢。

2.缺少实践教学环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主要为数学推导与模型建立,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引入实践环节。仅依靠想象和推理,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要提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这与教学要求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目标相差甚远。

3.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教学进度、制作教案,按部就班地将教学内容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传道为主,适当地进行解惑,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学习方式单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果都不理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基本没有互动。偶尔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也是靠点名的方式,学生很被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脱离了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标,难以做到学以致用,缺乏创新性思维。

4.考核方式单一。教学几年来,发现学习效果的考核方式单一,期末均以闭卷考试为主,采用“平时30%+期末70%”的模式。教师经常片面地强调期末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学生平时的表现,大多数学生依然有应试教育思想,只为考个好成绩。

三、“金课”视角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路径

(一)提高师生的思想认知。要想将宏观经济学课程打造成为“金课”,就需要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可以通过政策宣传或观看视频的方法引导师生,授课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高教司的号召,为教育事业做出努力,提高经济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宏观经济学的授课教师课前要充分备课,投入更多精力进行课程设计,并引入前沿经济,增强自我知识水平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增加课程的挑战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学生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过去荒废学业、考试不挂科的想法进行深刻的反思,进一步认清当前经济类专业就业形势的严峻,端正自己的态度,主动学习。师生只有自觉地提高思想认识,主动接受教学改革,才能把宏观经济学课程打造成为“金课”。

(二)引入案例教学。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其中的数学推理比较多,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并掌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抓住这门课程的特点,通过引入案例、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将理论与现实的经济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支持差异化思想和创新性思想。这种将理论与实际相结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实践教学活动。宏观经济学的课程教学基本都在教室内完成,学生很少接触到现实的经济问题,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提升学习能力,作者建议本院部的授课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加课外活动。结合当前的经济热点,布置相关的专题研究,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网站查阅资料,或者去实地考察进行调研,最终每个小组形成一份专题研究报告,汇报自己的成果,教师在课堂上点评和总结,提高学生参与课外实践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拓宽知识面,对理论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学习。

(四)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以往课堂教学都是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但探究式教学将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互换,学生是主体,教师起着引导和控制的作用。探究式教学与以往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的主体发生了反转性变化,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启发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要熟悉教材知识,能很好地把课本科学性与生活趣味性相结合,同时也把思政融入课本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探究新知识的能力。

(五)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出现多样化,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层出不穷,尤其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全校师生本着不停教、不停学的宗旨,开展线上课堂,通过网络解决传统教学问题。教师在学习通授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布作业并批改,为有疑惑的学生解答,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看到其他学校视频资源的共享,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既要符合专业需求,也要满足学生今后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做到学练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将期末分数与平时考核相结合。

四、结语

在“金课”建设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应当合理地运用网络资源,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经济类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模式的转变,改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使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交流中,启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混合式教学模式既保留了传统教学的优势,又做出了许多创新,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在宏观经济学的“金课”建设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猜你喜欢

金课宏观经济学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简明经济学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宏观与政策
经济学
宏观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