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排球教学创新探索
2022-02-06□王杨
□王 杨
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并在社会各方面广泛应用。新时期高校教学改革也注入了新媒体的活力。高校排球课程主要讲解排球运动技巧规则、战略战术,以及运动方法。最终培养学生排球运动热情,提升学生排球运动水平,提高学生综合体能。新时期如果能够积极利用新媒体优势,进行高校排球教学的全方位改革,必将促进高校排球课程进一步发展。
一、传统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量不足以提升学生排球运动水平。高校排球课程通常每周一次课的情况较多,但是对于学生排球运动能力提升还远远不够。而除课堂学习以外,学生在课后主动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教师又不能对学生课后的学习与训练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反馈。
(二)改革意识较弱。当前,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专业课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进行了教学的全面革新。但是对于体育教学来说,仍然固步自封,难以走出传统教学的固定思维。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缺乏热情,导致课程教学改革停滞不前,缺乏创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缺乏对于课程的参与兴趣,课堂上学生对于理论知识接收较慢,对技术技能训练部分较被动,缺乏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学生兴趣较低。体育课作为运动类课程原本应当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当前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较高,对于单纯的排球运动热情较以往有所降低。同时,高校排球课程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之后是否能将排球作为长期的兴趣好爱,坚持下去。但实践中的数据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将排球运动作为长期爱好,持之以恒的坚持。
(四)考核缺乏导向。考试一直是高校各学科教学的风向标,课程采用哪种考核模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热情和参与度以及精力的投入。传统的排球课程注重学生能力达到的标准,而非学生的提升标准。但学生的体能基础和运动能力千差万别,如果以一刀切的标准来衡量,势必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来说缺乏刻苦学习的动力,而对于技术较好的学生来说就是一级的就可以达到较高标准,也缺乏了学习的动力。
(五)教师技术水平有限。很多高校职业的排球教师数量不多,大多是体育院校毕业的具备体育教学能力教师担任排球课程的教学。因此其在排球运动能力方面,不能达到体育竞技的最高标准。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有时会出现动作示范不规范等情况。这将影响学生排球运动能力的提升。
二、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排球教学新策略
(一)教学模式改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媒体时代,各网络平台当中有部分高效排球课程相关的高品质教学资源。其中既包括传统的电子教材、PPT、动画,还有大量教学视频、赛事视频。如果能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则可以使教学更加直观、高效。
将部分理论知识以线上视频或课件的方式提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本部分知识的学习。课上师生最关键战略战术进行研讨、对关键技能进行实操,通过竞技比赛完成拍球运动由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课后通过布置线下作业反馈学生运动参与情况。可以在慕课平台当中布置训练打卡作业。如布置传球练习的作业:
1.运动内容。二人自传与对传。要求:每两人一组,相对4米距离,相对站立传球。在接到对方传来球时,先自传一次,再将球传给对方。
2.训练目标。提高控球能力,能够随着全球的方向变化进行全身协调用力。
3.思考内容。在完成训练的过程当中你思考正确的传球动作和正确的击球点。
4.提交形式。录制视频并上传。学生在课后进行实践训练将训练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交到慕课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了解学生课后训练的时间投入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
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可对线上课程反复学习,不断巩固重要知识点,还可通过平台加强与教师的课后持续互动与讨论;另一方面,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渠道,如课程相关的学科前沿进展文献、精品课程资源等,开阔学生专业知识视角的同时,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形成知识链条的概念。此外,通过自动的视频学习次数统计、实时了解在线作业、习题的完成等方式,教师能够加强教学监督,形成有效的教学过程闭环。
(二)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传统的排球课程教学,理论以讲解为主,实践部分以训练为主,较为枯燥。因此高校排球课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例如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再如以案例教学法提升学生战略战术的运动能力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通过展示某两场真实竞技比赛的部分过程,请学生来分析两场比赛中的战略战术有什么共同点与不同点,各有哪些优势和不足。通过这一活动可以充分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通过学生的讨论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战略战术运用的理解,还可以促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与此同时还会促进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
(三)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在教学组织模式上,建议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并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与竞技团体。对于知识的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对于技能的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演练。同时在每节课还可以设定真实对抗现场。结合排球运动的特点,每6人为一小组更符合理论与实践学习的需要。每小组可以选取一名队长,让整个学习过程与排球比赛的过程相融合,使学生习惯与小组合作,并与组内成员通过不断的磨合形成场内默契。
(四)考核模式改革——多主体、多角度评价。优秀考核模式的设计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考核模式。考核中不以能力水平为标准,以学生的参与度与能力提升水平为核心。注重学生线下课堂的参与度、线上任务的完成情况。对于线上学习的得分,通常通过慕课平台的分数设置功能,可自动生成。对于线下学习的得分,除设定教师评价以外,还可设定小组得分、组内排名等多项内容,评价主体不仅局限于教师,还可包括学生自己、队长、队员。通过多主体评价来综合考量学生的成绩。
同时,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观察学生在竞技中的表现,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同时,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排球知识竞赛相关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调动学生参与竞答的积极性。竞赛内容应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记忆,还可以结合排球运动的视频,对学生进行多层面的提问,促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回答问题中强化对排球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还可以设定学分转换原则。如鼓励学生参与班际、系部、校级、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排球比赛。在比赛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竞技水平。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团结力,促使学生提升责任感、荣誉感。对于参与比赛获得成绩的学生,可直接按照一定原则转换为本门课程的成绩。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加竞技活动的热情。
(五)教学目标改革——融入思政教育,立足综合能力。对于青年人的成长,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示范,单靠思想政治教师是远远不够的,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线上线下日常教学当中。如在线上教学当中,为学生选取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的女排决赛视频,让学生在观看排球比赛时,学习比赛规则与技巧的同时,感受到中国女排姑娘顽强的拼搏精神,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线上可以通过讨论赛事,为学生讲解赛事背景等,让学生理解体育崛起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关系,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为国家奋斗的激情。无论哪一门课程,其教学目标都应当是不仅局限于本门课程对应的知识与技能,而是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立足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的大目标。在线下教学当中,教师也可积极创新,如在教学当中采用双语教学,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大环境。在排球教学中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
(六)学习环境升级——情境化学习环境。包括线上、线上下两方面学习环境。要加强线上排球场地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当然除硬件设施的建设以外,还应提升对软环境的建设。如在场地当中以展板、海报、招贴等形式进行排球相关文化的宣传。同时,可每学期在校园内开展排球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标。同时,也要关注线上学习资源的建设,让学生登录到慕课平台就被相关教学资源所吸引。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每学期将学生学习的视频和照片剪辑制作成视频文件,在慕课平台发布。这样学生一方面期待自己的照片也被制作成视频;另一方面也会在过往学生学习的视频当中找到学习的动力。
三、结语
新媒体时代,无论是哪一门课程都应该积极利用新媒体时代的优势特点,将其利用于课程教学当中。高校排球课程的教学,更应当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提出更多适用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排球课程教学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