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思考
2022-02-06□杨旭包伟
□杨 旭 包 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践行的共同道德觉悟精神纲领,体现在社会的每个方面,作用在每个公民身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也是保障国家繁荣稳定,社会和谐有序,人民幸福健康的有力保证,所以当今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任重而道远的。青年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是国家和民族复兴的第一建设者,所以对当代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是紧迫而必要的任务。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一系列突破传统的信息接收的路径和交流方式,方便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带来一定挑战。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引导也要顺势而为,依托新媒体的高效便利,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运用良好新媒体优势,将教育创新融合,以此提升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式,让该培养方法更具有时代以及现代特点。随着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普及,网络成为了当代大学生的热土。信息的广泛性、时效性都在推动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的效率。不过高速发达的信息交流有利有弊,应探究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对当前的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一、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积极作用
(一)扩大了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覆盖面。互联网用户的普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社会发展趋势也注定了以互联网为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交流的覆盖面前所未有的宽广、开放。无处不在的网络让地域、空间不再成为信息传递的限制条件。
2021年2月,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了第47次统计报告,根据该报告显示,当前的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70.4%,网民数量高达9.8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占99.7%,从年龄、结构分布分析,以10~39岁群体为主。可以看出我国的网民数量巨大,整体呈现出年轻化的特点,且手机上网几乎已经成为主导。当代大学生基本上实现了人手一部手机,结合着网络的便捷、无处不在的特点,充分发挥着积极作用。填补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覆盖面受限制的问题,从深度上和广度上都扩大了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积极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1]。
(二)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提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媒介平台都具有高效性。当代大学生每天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多,对于一些社会热点信息都能第一时间掌握其动向,进行积极的快速的信息讨论和传播。当前新媒体形势下的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都拥有着时效性,满足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时下正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点新闻事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和心理需求进行了有效的传播和影响。
(三)创新方式手段,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性。在新媒体时代下通过创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灵活性、生动性。现代网络媒体通过新手段,比如将图片、文字、视频灵活地结合起来,吸引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讨性,关注性。在方式方法上要强调创新,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兴趣。通过开展一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活动,有效地把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起来。鼓励大学生的参与,结合院校本身专业特点灵活的展开讨论,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的需求进一步完善新媒体教育的方式手段,增强对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灵活性和生动性[2]。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消极影响
(一)信息内容繁杂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新媒体带来信息交流传递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得益于新媒体信息传递不用受到地域和空间的制约,信息内容开始变得开始繁杂。在繁多复杂的信息中也充斥着大量的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大学生正处在接轨社会的初期,个人价值观和想法都没有一定的坚定导向,对于有害信息的分辨和把握都不能做到合理控制。有害信息对大学生就像是毒药,引导大学生错误的个人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带来阻力和挑战。网络上信息的多样性、复杂性让大学生无法做出正确的分辨和判断。大部分有害信息都具有一定的诱导性,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进一步麻痹大学生的心理和头脑,给学生带来消极影响。
(二)生活虚拟化、沉迷化,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新媒体在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扩大了交际范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突出问题。作为虚拟的交流平台长期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模糊了大学生的现实和网络界限。淡化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交往,长期在网络上交际,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被忽视。产生了集体活动不积极参与,个人情感淡漠,逐渐疏离现实的生活学习,严重影响个人发展成长。部分大学生对网络游戏有着极大的兴趣,逐渐不能把握好和生活学习的关系,终日沉迷其中,停滞了个人的身心成长,阻碍了健康的生活学习。还有部分大学生受家庭或个人影响,现实里内心敏感脆弱,在网络上寻求寄托,错综复杂的网络带来更消极的影响,造成孤僻、冷漠、抑郁等严重的心理障碍。长期对于网络的依赖和沉迷,对大学生的身体也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产生视力下降、失眠、饮食不规律、肩颈劳损等多种伤害。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三)信息传播对等化,影响传统教学的权威性和主动性。新媒体时代下的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有同样的对等性,实时热点信息的掌握不存在差异性。这也影响了传统教学里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的主导性和权威性,让教学在实施当中受到阻碍。大学生信息的掌握一度和教育工作者对等,不能占据有力条件创造出教学的操作性。传统教学利用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的信息差,主导整个教学,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灌输培养引导。如今信息时代下打破了原有的格局,甚至一度有大学生掌握的信息一度超过教育工作者,比教育工作者掌握的信息更丰富和新颖。传统的教育模式失去平衡,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挑战,也为今后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困难[3]。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一)规范信息传播监管机制,净化网络空间的环境。政府有关部门要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合理规范,通过努力减少有害信息的传播,净化网络空间的环境,更健康地利用网络新媒体发挥教育优势。可以通过两方面进行有害信息的监管。一是政府出台完善的相关法律文件,对信息进行有效监管,加大对平台和个人有害信息传播的惩治力度。对网络信息进行科学的监督、筛查,让有害信息无处藏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根源上减少违法犯罪,减少有害信息的传播。大部分有害信息都是一些违法犯罪分子传播发布,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处理,可以大量的减少有害信息的传播。二是各个媒体平台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审查溯源机制。在信息发布前进行有效的审核,对不良信息零容忍,提高信心发布传播的门槛,有效将不良信息阻挡住。对于发现的部分有害信息配合监管部门要及时进行取证后删除,兼备溯源能力,对发布者给予惩戒。第一时间发现删除不良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空间环境,发挥出新媒体的重大作用[4]。
(二)开展多种线上线下活动,发挥新媒体正面引导作用。可以通过构建校园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判断能力,发挥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线上可以多组织校园的实时信息交流,传播正能量的事件人物,鼓励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养成好的交际氛围。校内平台要积极解决大学生的所观所想和所要,提高师生情和同学之间的感情。线下要增加集体活动,有机结合线上活动,促进信息交流,增加学生的身体素质。共同探讨新媒体的优势,利用优势发挥出正面的引导作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
(三)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引导教育。针对信息接收的对等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分析当下教育形式,灵活地创新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新媒体时代科学地引导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向。信息获取的对等不等同于价值观的对等,同样不等同于对于信息分析的对等。教育工作者要对信息进行引导分析,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成熟,对信息的分析也会充满不确定性,利用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也通过信息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工作者就像是舵手,要牢牢把握大学生的价值观导向,使其在获取信息时可以正确分析收获有力信息,造成积极影响。教育工作者不能满足于古板的教学模式,可以将传统的课堂内容结合新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力,满足当前的教育背景。
四、结语
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长久而深入的课题。秉承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不断结合新媒体时代下的特征发挥优势,探究问题,创新方法,推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取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