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发事件下的应急物流发展路径
2022-02-06刘雪英王振东赵静茹
刘雪英,王振东,赵静茹
(河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1 应急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由流体、载体、流向、流程、流量等要素构成,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应急物流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
应急物流的“应急”二字本身带有一定的军事色彩,但应急物流并不等同于军事物流。军事物流的指令性较强,尤其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始终把军事利益放在首位。而应急物流系统则应该以社会利益为牵引,服务的对象是受灾地区的人民。应急物流一般具有突发性、弱经济性、不确定性和非常规性等特点,多数情况下通过物流效率实现其物流效益,而普通物流既强调效率又强调效益。
2 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2.1 供需信息不对称,过程透明度差
应急物流在我国的发展和起步较晚,自2003年“非典”发生后逐渐认识到应急物流的重要性,应急物流建设也随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效果,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在此次疫情防控前期和郑州“7.20”洪灾中,应急物流又一次暴露出自身的短板,如供需信息不对称,过程透明度差。出现这种现象也主要是因为应急物流缺乏信息交互平台,不能清晰展示物资的需求信息、物流资源信息、通道以及运输等相关信息。应急物流与常态物流相比,除了在物资、运输载体和流程速度上有明显不同外,最关键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供需双方信息的对称性上。由于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作用机理不同,进而产生的影响和破坏性也是不能提前预知的,因此,很难清晰的辨别供需各方的信息和物流过程。再加上,目前我国应急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信息互动共享平台,当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突发自然灾害发生时,医疗物资如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一次性手套、检测试剂盒,救援物资如救生圈、皮艇和生活物资极度匮乏,频繁告急,短时间内需求会出现爆发式增长。供需信息的不对称和过程不透明就导致了整个物流链条上的信息共享的障碍,出现了应急物资信息不透明、信息更新慢、信息反馈滞后、虚假信息传播,无法准确掌握供需两端应急物资的数量、品种、分布等信息的现象。正是由于没有专门的应急物流信息互动共享平台,这些求助信息只能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如微信朋友圈、微博、今日头条等被反复转发后才得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甚至一度成为部分无良商家行骗和诈骗的砝码。
2.2 应急运力调配能力不足
各类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往往难以判断发生的时间节点,且突发事件的发生地点、持续时间、影响范围、各类物资保障需求都各不相同,使得应急物流保障具有突发性且具体内容也难以事先确定。因此应急物流的及时调度至关重要,但在重大突发事件下,我国应急物流的运力调度能力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如疫情发生后,医疗物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又恰逢春节期间,大多数企业停工停产,工人回乡。同时,因疫情而采取的封城、封路、封村等措施又再度给物资运输增加了难度,而这时就需要应急物流的大力保障。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设备标准、应急仓库仍为传统的机械化仓库,在物资调度方面缺少灵活性。并且各个物流企业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和行动方向,导致应急车辆在运输调度和路径行驶安排上达不到快速、安全与经济的要求。因此,在突发事件中无法快速响应科学存储物资并及时调度,且传统的应急物流系统信息闭塞,发展落后,道路的网通度和衔接程度不高,物流交通网络地域差异大,资源利用率低,导致物资调运能力不足,应急物资的流动性较差,难以满足各地对物资的多样化需求。
2.3 应急物资管理混乱,物资分配乱象严重
目前,我国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机构尚未统一,救灾物资实行的是由多部门管理。应急、医疗、公安、消防等部门管理职能分散,分别管理各自的应急物资储备,不同地方物资储备标准也未形成条块互补优势,造成了储备物资的相对过剩和不足。并且我国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均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市县级基层单位过度依赖中央和省级的应急物资储备。救灾物资分散管理、分开存储会导致救灾过程中出现应急物资的需求信息传递缓慢、物资难以合理分配、调度困难等问题。新冠疫情发生后,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业务量。随着大量社会捐助以及各类储备物资的调配,大量防疫物资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药品、试剂、医疗器械等抵达武汉。除了上述医疗物资用品外,还有大量的生活物资在短时间快速地从五湖四海涌入武汉及湖北周边各市,海量物资的存储、管理、盘点、发放和分配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巨大的物资需求导致供应链发生变化,不管是前端调度、采购,还是后续管理都成为难题。随之就出现了后续的救灾物资管控不到位、错配乱配、物资处理不准确等问题。
2.4 缺乏应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过去,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的应急处置往往是依托于国务院及各级政府应急办临时搭建团队,进行救援和灾后处置。随着我国应急部门的成立,应急管理的地位也日渐凸显,应急管理也开始往专业化道路上迈进,但是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缺口仍然是巨大的,尤其是应急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
专业化的应急物流队伍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应急物流人员要有专业的物流知识和应急经验。同时应急物流人员作为具体执行人员,要确保突发事件信息渠道畅通和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具有较强的应变、沟通和协调能力。而当前,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参与应急物流的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其他行业临时转入,如政府人员、企业人员和部分志愿者等,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员未经过专业化培训,甚至在缺乏专业培训的情况下临时受命,很难进行科学的统筹和规划,所以出现物资的管理混乱,物资分错、配错在所难免。
3 我国应急物流发展建议
3.1 建立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首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立一个资源共享、信息规范透明、物流及物资信息实时更新的统一的信息平台,建立多维度,全面感知、全网链接、全局优化的应急物流系统。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应用其中,运用“数据灯塔”技术,实现应急物资筹措、物流实时跟踪、在途控制一清二楚,使应急物流各方力量进行有效沟通和信息共享,提高救援物资快速保障能力,更有利于救援活动顺利进行。
其次可以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捐赠物资进行科学管理,使捐赠的流向和使用更透明。根据区块链技术分布式记账的特点,物资需求和操作记录都是公开透明和不可篡改的,进而可以迅速了解到哪里需要多少应急物资以及谁已经分配了多少、分配了多少、领用了多少、还剩多少等重要信息。让物资供应者和善款捐赠者可以清楚看到每笔物资、每笔资金最后都真正流到了需要的灾民手中。这些重要信息的汇总有助于各企业之间匹配资源和调控流程,从而更高效率地筹集、调配、输送、分发物资等,最终实现应急物流高效保障。
3.2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根据重大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需要构建的是一种能让大众参与的社会化大应急物流体系。这种体系应由政府来做骨架,统一指挥和管控,吸纳更多社会企业、相关社会组织及个人共同参与,由专业化的物流巨头企业来具体运作,能够与灾区形成专业对接的配合能力。形成具有快速响应、分工明确、共同参与、公开透明等特点的精益的应急物流体系。在优化应急物流体系的同时,也应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制定行业标准。各物流企业都应积极参与其中,团结各个行业的参与者和群众志愿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共享相关的物流经验。
3.3 建立应急物资调配中心
建立应急物资调配中心,健全应急物资调度机制,提高应急物资分配的专业化。应急物流调配中心由国家组织成立相应的物资管理部门牵头,整合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签约的仓储等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商超、医药企业等,并统一对物资进行调配和管理,并完善供应链体系和交通网络建设,同时需有高素质的运输团队并配备高度专业的GPS系统提高运输效率,便于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管理与调度。
无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应急物资调配中心应与应急物流领域专家进行合作,研究不同紧急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时的物资管理工作的应急预案,并与各省市应急物资的储备基地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和应急物资生产企业、仓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商超、医药平台建立合作机制。
3.4 加强应急物流人才建设
首先,国家应加大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应急物流人才队伍建设,引导高校尝试应急管理“校企合作”,培养全方面、多元化的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其次,高校开设应急管理专业,修订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系统培养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并增加“校企合作”,进行应急物流相关的专业训练,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定期举行应急物流预案演练,加大对应急物流方面的科研投资,设计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解决方案,提高应急物流专业的实践性。
4 结论
目前,虽然我国应急物流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不断的优化和完善,但是仍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无论是在应急物资的储备和调度、应急物流组织管理和应急物流专业的多元化人才培养上仍有很多进步和完善的空间,通过现代化管理,构建专门的信息化互动的应急物流平台,加强应急物流的管理,培养更多优秀应急物流专业人才,我国的应急物流发展将会更加完善,在面对更大更多的挑战时会将灾害的影响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