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2-06陶小磊
陶小磊
(甘肃九洲水电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针对水利工程,在后续建设中,河道治理工作十分关键,且较为复杂。通过河道治理,可提高水利工程防洪、抗涝性能,确保周边群众安全。为此,河道治理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然而,在实际的河道治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到了河道生态。为此,科学分析河道治理的相关问题,优化河道治理流程十分关键。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主要分析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常见问题,探讨优化解决对策。
1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我们国家赖以生存和生产的重要资源。当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措施。因此,我国的水利建设是针对我国水资源进行针对性的建设,可以有效调节我国的水资源配置和调控,使我国水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然而,我国现有的水利建设项目却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其中包括无序的污染和不合理的利用,导致了水利建设项目的后续管理力度不足。河流的污染不仅会给水域带来严重的污染和破坏,也会给水资源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和实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河流的污染降到最低,从而降低河流的污染,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首先,通过河道治理,有利于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要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从河流的源头着手,而河流的治理则是将污染的部分和废水集中处理,这样就可以减少污染。因此,河道治理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十分必要,必须加大对其的管理力度。
其次,通过河道治理,有利于提升流域生态价值。河流能够促进生态的调整,减轻水质的污染,目前国内的河流治理主要是引入一些治污的生物来减轻污染,同时也可以增强河流的抗性,增强河流的恢复力,将河流的生态功能最大化,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推动生态的发展。
第三,通过河道治理,有利于提升河道调水功能。我国的水利工程起着减少洪水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作用。所以,如果河流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或者是没有得到妥善的治理,都会对河流的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阻碍。为此,国家水利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工程的治理。在进行河流治理时,应根据流域的具体条件,结合流域的水资源特征,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改造,要对河道进行科学、有效和完善的治理。
2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常见问题
首先,责任划分不明确。由于我国的河流治理工作具有很高的综合性,所以在治理过程中,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许多河流治理工作都是由多个部门共同承担。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导致许多的河流管理部门之间的工作出现了很大的交叉,再加上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这条河流的管理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这就导致了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互相推卸责任。同时,在河道的协作管理中,由于配合程度不高、配合不够好,导致责任划分时不能很好地进行分工,严重影响了河道整治工作的效果。在我国的河流治理中,河道污染都是因为污水的大量排放和生活垃圾的堆积而形成的,这些都是人类的原因,而河道的污染也是因为人为因素导致的。所以,在河道治理中,如果没有一个健全的问责机制,就会导致各部门的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到相应的责任人,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不能很好衔接,从而出现了严重的管理失位问题。以上问题是目前我国水利河道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许多河流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是有关部门的拖延,导致河流管理工作职责不清,这就是政府必须予以关注的原因。
其次,占用河道问题严重。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部分地区原来的河岸地带也被纳入开发范畴,而随着部分城市人口的增多,市区内的房屋建设压力也随之增大,部分政府将河岸附近的土地用作开发用地,从而占用了部分河滩、护岸用地,占据了河道建设的空间。而部分非城镇建设规划范围内的河道,因治理不善,导致围河造田现象较为严重,农业生产活动对河段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泥沙淤积加快,使河流的泥沙淤积、污水排放等问题更加严重,使河道治理工作更加困难。
第三,缺乏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我国长久以来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当前的建设工作中,要对国家的要求作出积极的反应。然而,在目前的河道整治工作中,一些地区只注重对河道的规划和改造,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些居民将生活垃圾等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对饮用水源的污染,对居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目前的河流治理中,人们缺乏环保意识,导致了环境的污染,这与治水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因此,在治理河流时,要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第四,河道改造过度,使得河道效能下降。在当前的河道管理中,一些地方只追求发展的效益,忽略了其原有的作用,在进行河流治理时,强化了一些河流的生态功能,使其丧失了生态调控的能力,降低了河流的自愈能力和生态抗逆性。在整治工程中,由于工程建设过多,导致了河道的生态功能退化。在中小河流的治理中,往往会采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来加强河流的防洪、泄洪,并在两侧设置护栏,这样既会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又会对河流产生一定的污染。河流形态的任意变化,将会对河流的平衡与稳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水利工程时,必须对河流进行全面的规划,以避免对河流的生态造成损害。
第五,河道植被配备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维护功能。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一些建筑工人为谋取私利,在河道绿化上进行偷工减料,具体表现为:一是减少原有绿化面积,减少绿化费用。第二,不减少绿化面积,只会种植一些劣质的植物,这样既能降低成本,又能节约成本。第三,只注重前期的培育,到了后期,就会放任不管,导致大量的植物因为没有得到妥善的照料而死去。这就导致了植被稀少的河流在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无法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六,河道治理措施不合理。在河流治理中,采用了多种治理技术,从而提高了治理效果,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管理体系。然而,在实际的河道治理中,由于技术的运用不规范,尤其是在网格化的生态技术上;在进行部分整治时,由于忽略了河道的实际生态环境,缺少总体的规划,从而影响了该项目的实施。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治理中,必须对水资源进行全面的管理、水污染治理、河道建设保护三个层面,因此在治理技术应用中要做到标准化。
3 水利工程河道治理的优化对策
首先,完善河道管理机制。由于河道占道严重,治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加之大部分河流都是自然形成的,不仅有地表水流,还有地质、天然植被等因素,故在占道后进行改道处理,无法达到有效治理效果。所以在治理战略上,必须从源头开始,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河道治理机制,也要对侵占河道的人进行处罚。政府水利主管部门有责任处理利用河流的状况,而城市的河流规划要有科学性,根据河流的水利职能,调整城市环境功能、绿化功能,建立河道水利综合整治方案,解决河道被占状况。同时,要加强审计审查,水利工程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对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在保持原有的河流、沟渠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尽量减小对环境的损害。在规划和评审中,应尽量保留历史水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道措施,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提高城区的生态环境。
其次,建立综合治理体系。由于水利工程涉及的地域广阔,各地区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因而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较大的系统性。为及时、高效地治理河流污染,保持河流生态平衡,必须结合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河道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综合治理体系。有关部门应具有较高的环境职业素质,加强对河流生态现状的实地调研,及时发现和分析河流生态问题,并进行相应的防治。
第三,完善河道治理机构。水利建设主管部门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河道治理部门,并根据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理。政府主管部门要主抓河道管理,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并通过多个部门的配合,保证各项制度的执行。同时,河长要到河段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对目前的河段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根据工作的实际,合理安排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职责的细化和落实,并通过一个畅通的交流平台,为各个部门之间的河道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保证。此外,河流整治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的长期性项目,必须强化组织、组建专业的整治团队、配备设备、明确参与单位和具体责任,针对职责重叠等问题进行详细剖析,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完善奖惩机制,防止发生职责混乱问题,如果发生问题,必须做到严格责任追究。与此同时,要健全完善的行政体制、强化各方面的协作、提高队伍的技术能力、整体能力、保证河流整治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
第四,加强清淤整治。要确保河道的防洪、排涝,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治理,以保证河道的安全。在治理过程中,要根据河段的淤泥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彻底清除河床的泥沙。制定合理的河段防洪规范,以改善河段的防洪能力。管理部门应定时组织人员对河道内的生活垃圾进行清扫,防止河流断流。若无污染,可采用填埋法或其他方法,以免对河道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保证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后续建设与管理中,河道治理作为关键性内容,需完善河道管理机制,建立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河道治理机构,加强清淤整治,运用水体微生物处理技术,注重河道堤岸防护及截污治污,进而提升河道治理的综合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