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徐州多维生态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2022-02-06□杨渤
□杨 渤
城市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中无可取代的世界性现象是由乡镇向城市逐渐进化的复杂过程。城市化进程是城市生产力提升与范围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伴随城市人口比重的快速提高也呈现出社会经济变化的地域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并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定位,人口基数大、各类资源紧缺、环境生态脆弱等一系列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可以说,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所引发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走健康城市发展道路的拦路石。宏观上看,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系统发展在客观上存在着相对复杂的耦合交互关系,正确平衡、协调城市化与生态系统建设的并联关系已成为区域乃至全国性的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以来,中央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建设工作,在多次重要会议中明确强调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平衡发展的主题理念,“坚定不移地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制度,增进人民与自然生存环境的和谐相伴”已经成为当下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明确方向,为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了根本目标,为新阶段全面发展的科学化路径提供了核心理论引领。
一、徐州健康生态城市发展理念的再思考
二十世纪末期,生态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已经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领域,“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绿色城市”(Green City)、“花园城市”(Garden City)、“新型城镇化”等概念被反复提及,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平衡与协调开始向多元及多维度深化。国际城市生态研究专家曾在2002年共同讨论并通过的《深圳宣言》是对于城市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的系列总结,宣言的发表为生态共同体框架下世界城市的一体化发展思路指出了方向。
可以说快速城市化进程下的健康城市生态策略既是一种顺应时代要求的城市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又是在意识和行为上引导城市相关利益主体尊重、保护生态系统,与自然和谐共处。宏观来看,健康的徐州城市生态系统应在多维度概念中体现出以下特征。
(一)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系统的建立首先要依据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徐州应根据其城市所在位置区间、政策导向、人口数量、环境现状以及对于未来的规划预期制定体现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管理水平、产业空间绿色高效、生活空间健康宜居、景观空间秀水青山、社会氛围和谐安全且极具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功能齐全的环境设施。城市环境中的基础设施是现代生态城市建设管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系统平衡、预防治理污染、优化环境生态的硬件基础。徐州应围绕改善民生环境、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由重点领域带动全域化发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升级转型,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设施整体水平。
(三)公共交通优先的出行方式。在全市范围推行倡导“公共交通优先”政策,立足本地现实大力规划营建新型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改造老城区基础道路并加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宣传力度并逐步形成社会共识,引导社会的支持与响应,进而在绿色出行方面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构建环保清洁型能源体系。加快建立绿色多元的能源供应体系并实现能源消耗的低碳集约化、智能化转型,构建形成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徐州城市可持续生态能源系统,实现新阶段能源应用的发展跨越与能源国际合作的全方位拓展。在能源革命战略框架体系基础上促进徐州的能源消耗实现逐步减量化、再利用与再循环。
(五)生态健康环境优美的居住空间。多视角、全方位关注徐州人居环境空间,凭借科学合理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为市民打造自然、和谐、健康、人本的居住空间。建设围绕“人、自然、城市”三维一体为核心的现代健康都市生活圈,探索符合时代需求的居住格局,赋予城市更多维度的健康生活理念,大到区域整体小到社区居家,展现和谐友好的建设发展之路。
二、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推进徐州多维度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生态共同体框架下的城市化进程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不因眼前的利益而用“掠夺”方式促进城市的暂时繁荣、不为自身的发展而破坏区域生态环境、确保城市健康、协调、持续发展的城市化模式。具体体现在空间规划生态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社会民生生态化和健康宜居生态化等多维度模式。
(一)徐州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现阶段的成果收获与目标方向。
1.成果收获。对比其他地区,徐州在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近年取得的成绩却有目共睹。回看过去的“十三五”期间,徐州坚定不移匡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开放创新、安全高效和环境优先,在打造贯彻新发展模式区域样板上不断取得了扎实成效,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徐州推进构建生态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市民认知与综合素质的同时,带动社会各阶层与当地政府携手合作,逐步形成持续有效的文明规范与环境支持,进而不断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的健康指数。
2.目标方向。徐州的现代城市化发展与生态建设应依照健康科学、产业革新、环保节能、生态安全、地域特色、尊重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核心理念,强化规划的约束力,发展与平衡相呼应,及时预防及应对各类“城市疾病”。同时,面对本区域日益薄弱的自然资源环境限制,需要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建设,关注生态的同时不断提升本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另外,城市通过各种发展规划调控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产业选择、城市和产业的空间布局等。科学、可行的规划可以指导城市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保障核心区域健康的城市化进程。
(二)坚定不移推进徐州多维生态系统现代化理念建设。推进徐州多维生态系统建设以及健康城市的不断提档升级体现了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在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以及市民对于的美好生活环境向往的热切需要。
1.理念的树立。紧密结合党中央关于深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思路,深化领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目标方向与部署,坚定推行适应当下的发展新理念。以徐州城市生态系统的不断完善升级为核心导向,促进地区全体民众的理念转变与自觉自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思路,在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的彼此相伴和束缚中找到一种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走健康城市化发展模式。
2.理念的预期。力求通过努力完成从源头治理到标本同治,奠定徐州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条件性基础,坚定不移地从多维角度开展城市生态系统优化行动。始终把生态系统建设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依据地区政策法规和行业运营发展规范要求,在产业结构调整、新旧动能转换、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等方面挖掘潜力和空间,逐步推进更为先进的多维生态系统现代化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应用。不断深化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建设,切实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实效,让经济社会发展更有质量、更加健康可持续,让市民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为江苏发展大局作出徐州应有的贡献。
(三)坚定不移推进徐州多维生态系统现代化管理建设。综合运用科技、法规、经济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为新时期推动生态系统高质量发展提供现代化管理遵循,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1.深化徐州城市生态系统监管体系。依据徐州基础法规标准,制定或强化有关生态系统保护方面的规范类文件及地方性法规,突出依法、科学、精准保护。结合具体情况出台或修订应对能源消耗、地耗水耗、废物排放等方面的限制指标以及核心产业有关废气、废水、其他污染物的排放标准,推行拓展环境综合治理标准制度,特别是在生态较为脆弱的敏感区域实施排污特殊限值规定。逐步完善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及交通等设施建设的环保、减排、节能系统监管体系。尝试构建多维管理、综合考评、联合执法的多区域、众部门合作平台以及互联信息化生态监管责任制度,履行环保机构监督执法垂直管理方式,建立并逐步完善企业环保信用系统,积极推进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融合。
2.完善徐州城市生态系统保护制度。推动环境生态系统保护社会化运行机制的建立,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适度提高资源使用成本、确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逐步健全各类能源使用权、碳排放权、排放污染物权的初端分配制度,规范建立各类交易平台。立足徐州本地现实情况,面对愈发凸显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号召社会全体参与其中,积极推进现行制度与相关机构的改革,建立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城市污染监督管理制度、行政主管部门引领水陆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以及完备的防污治污区域联动措施。进一步明确徐州城市环境治理中的责任划分与义务:各级政府机构引领统筹责任,工矿企业是制度实施的目标主体,公益组织和民众发挥协助和监督作用。
3.健全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政策导向与法律法规。构建遵循政策规定、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绿色产业和消费制度体系,进一步施行节能高效可持续的绿色生产模式。坚持城市支柱产业的绿色发展理念,努力建设节能减排、生态优越、环境安全的新型城市经济体系,进而带动绿色生活方式的全面普及。徐州城市生态系统的现代化管理建设离不开绿色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完善的市场化机制和配套政策以及面向可持续性的绿色技术创新,这既是扎实推进徐州循环低碳、和谐安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体现了新的发展时期落实国家战略、凝聚社会共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