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专业产教融合院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为例

2022-02-06刘文忠曹果清张春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地实训

□刘 强 刘文忠 曹果清 张春香 郭 刚

随着科技的发展,畜牧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复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转变,传统高等教育体系下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需求不匹配。为解决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国务院办公厅在文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7]95号)中明确指出要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将产教融合贯穿于高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共同进行新技术的研究和新产品的开发,才能实现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既能培养出适应畜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又有利于企业技术的进步和竞争力的增强,实现校企双赢。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立足于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山西畜牧业经济的发展,与省内知名企业合作,构建院企合作育人模式,针对育人方案、课程设置、青年教师培养及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切实提升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一、院企协同育人模式

农科类高等院校动物科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畜牧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饲料与养殖企业需求的具备畜禽高效繁育、饲料营养调控和养殖环境监测等基础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产教融合、院企协同育人才能培养出符合产业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需要的合格本科人才,才能提升教育服务社会的质量。只有学院与企业共同努力,尤其是保证企业的有效参与,才能使院企协同育人模式持续有效发展,因此合作过程中要顾及企业的利益诉求,充分发挥企业在育人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企业师资、技术、设备与基地的支持。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与省内知名企业合作,共同探索构建动物科学专业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将行业与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的需求纳入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内容;学院与企业共同承担教师队伍与教学基地的建设;共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及时、客观、全面地考评,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价值;学校与企业签订固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协议与用人计划,但毕业生必须经过企业正规的就业培训,取得就业资格证,才能正式到岗位去工作,以避免由于技能与经验不足而对企业产生经济损失;学院负责承担合作企业部分技术更新和产品开发的任务,负责解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配合企业共同完成新上岗职工的岗前培训。山西农业大学的院企协同育人模式,充分体现了企业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为企业有效参与办学提供了条件,保障了院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院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动物科学专业是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兼具科学性、实用性和创新性的专业,学院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的课程设置偏重于专业理论的学习,毕业学生的能力不能满足畜牧行业企业的需求,需要重新修订。坚持以畜牧行业企业需求为依据,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院依托稳定合作的饲料、养殖企业,共同修订学生的课程设置,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重,学生接受完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后,再到企业中接受岗位实践的锻炼,使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内容有机对接。

具体做法为:整合课程内容,将动物养殖与饲料生产中出现的新技术、工艺与规范纳入学生的教学内容;专业课程(饲料营养、遗传繁育、养殖生产与环境卫生等)依据畜牧行业工作岗位类别进行设置,作为学生在校必修课程,采用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方式;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农林类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调整课程学时比例,实践课程学时数占到全部课程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四年级学生在第二个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实习时间不少于四个月;加强精品专业课程建设;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编写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学生能力培养需要的实训教材。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中,课堂的主体是教师,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这一模式下培养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均不能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求。为此,动物科学学院将案例、项目、模拟与场景等模式引入传统教学模式中;充分利用在线云平台教学模式,通过平台完成课程教学;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的环节,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院企协同对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内容和模式进行改革,依据畜牧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和用人标准,设计训练内容,采用生产实训和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能胜任畜牧行业企业专业岗位的工作需求。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学生培养成社会需求型人才,学院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学院教师队伍也逐渐壮大,年轻教师占的比例增加,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动物科技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建设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双师型”教师、引进企业优秀工程师做兼职教师以及聘请校外实训基地相关技术人员作为导师,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一)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组建骨干教师教学科研团队,充分发挥学院学科带头人在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能力强的优势,鼓励骨干教师参与学院人才培养中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企业共同进行产品的研发与技术的更新,为学院与企业长期合作提供保障。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满足畜牧行业企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高校教师必须同时具备一定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刚入职的学院青年教师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少,实践能力比较差的情况,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一是吸纳青年教师加入教学科研团队,参与团队的教学、科研与服务工作,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二是通过出国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途径的交流学习,拓宽青年教师的知识面,使青年教师将畜牧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对人才的需求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三是鼓励青年教师进入企业,通过直接参与企业一线生产,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相关文化、管理制度、人才需求及存在问题,便于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科研,课堂教学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科研选题与生产需求相结合,切实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通过以上三种方式的培训,学院在岗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数量已达到约三分之二。

(三)引进企业工程师做兼职教师,专业课程的教学由学院在岗教师与企业工程师共同完成。企业工程师在教学过程中,将企业的管理制度、经营理念与竞争意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针对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展开培训。企业兼职教师的引进,不仅让学生学到生产一线中所需的知识技能,对提高学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有促进作用。

(四)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实习导师,负责指导学生实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由优秀技术人员作为导师,学生在实习实训学习过程中的安全得到了保证,另外,还可以有效避免由于学生操作失误而对企业生产造成损失。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院引入企业参与育人的目的是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学生在实训基地可直接参与一线生产与管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提升学生实践、知识应用及管理能力的保障。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方式,共同承担对实习学生的考核任务。

(一)投入资金、合理规划与建设学生校内实训基地,使其在技术、设备、工艺及管理等方面与行业企业的发展一致。在学院已有的与畜牧行业企业岗位设置关系密切的实训基地,如:各类畜禽养殖场、小型饲料加工车间、饲料发酵车间及饲料成分分析与品质评定实验室等,引入新的设备与设施。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基地由参与实习与实验的青年教师和学生共同管理,负责基地正常运行,解决基地畜禽养殖、饲料生产与饲料分析测定中出现的问题,合理安排基地承担的各项任务,为学生生产性实训和轮岗实习创造条件。校内实训基地主要负责承担学生的课程实习、生产实训、学生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前的培训以及教师的相关科学研究试验。校内实训基地开展对外生产与服务工作,承担面向社会与企业的相关技术服务、畜牧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饲料产品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定、饲料产品加工以及企业科学研究实验等任务。

(二)增加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以满足逐年增多的毕业学生的实习需求。由与学院长期合作的饲料或畜禽养殖企业提供基地,承担青年教师学习和学生实习的任务,为教师与学生的生产学习提供条件;学院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组织科研服务团队,专门为合作企业提供技术服务。通过实习与实训,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切实有效锻炼与提高了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由学院教师、企业工程师及企业管理人员共同组建实习实训导师队伍,院企双方共同制定学生实习实训考核指标,共同完成学生实习的考核。

总之,产教融合、院企协同育人是提高农科类院校服务社会与产业发展质量的必须途径。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合作过程顾及企业的利益需求,才能保障院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我的基地我的连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从课堂中来 到课堂中去——青年教师听(看)课技能锤炼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