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标准提升环境检测水平

2022-02-06孙年军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5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监督

孙年军

(武汉市新洲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湖北 武汉 430400)

在中国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制度的整个流程中,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经济社会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展现在人类面前,使得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强度、难度进一步增大,且相当繁琐。于是,各级政府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状况进行剖析,并提出了合理的优化举措,确保了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总体水平,有效缓解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1 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内涵

实施生态环境监督过程中,不但要加强生态环境监督信息和统计资料的科学化,还要对其精密性和可比性进行科学系统化分析,对各种活动和有关措施进行精细管理和集中监督,从根本上增强整体质量监督机制的有效性。要根据需求建立更为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手段,积极地运用于生态环境监督整个过程质量监督系统中,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对生态环境监督质量管理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同时在认识质量管理工作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整个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现实价值,为质量管理体系的进一步优化与完善提供强大力量。环境监测实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问题相互关联的综合研究,所以,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过程中,就必须对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整体升级、完善体系,使其质量更为立体、功能更为完善。对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工作范围加以细分,检测方面的内容也随之统一,从而使得整个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在生态环境监测的各项工作中运用整个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结构,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环境监测数据的稳定程度和科学化,也可以有效增强环境监测信息的准确度,从而降低社会影响等各种因素对生态环境监测项目的不良影响。

2 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因素原因

2.1 重视力度不够

我国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的管理人员对环境监测过程重要性的意识需加强,部分存在管理不到位情况,当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时,存在推脱责任现象,严重影响了改善生态环境的进程。在生态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生态环境监测过程中,如配套后勤人员没有及时地对生产工具进行检查,可能导致收集的数据不精准,而检测人员的检测手段单一、部分人员缺少实际应对突发情况的经验,这些因素均影响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

2.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基层环境监测站已经基本形成了符合社会发展与管理需要的质量管理制度,但在具体的贯彻落实工作环节中,还面临着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包括部分人员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没有一定的质量管理意识,没有十分重视产品质量监督任务,出现了事后补记等现状的存在。以及部分人员质量管理职能不明晰,使得人员之间出现了问题而互相推诿。由于未能及时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对质量管理制度作出有效的优化调整,导致相关文件无法适应当下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由于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环境监测质量受到了国家高度关注,但在资金投入、人才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包括组织管理,机制体系,协调管理机制等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2.3 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由于中国信息化工程建设的起步相对较晚,目前现代信息化工程建设技术水平仍达不到一定标准,严重抑制了中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蓬勃发展。但在生态环境监测项目实施时,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效果却较差,不仅监测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而且相关的监测技术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再加上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建立动态化的信息机制,均造成了中国环境监测信息化建设技术水平的滞后。

2.4 监测水平较低

鉴于应用环境监测制度的时期相对较短,在总体检测技术水平和环境监测服务质量方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足,因此要求有关政府部门必须对自身实际状况加以充分考虑,并做好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检测机构的监测技术和检测手段无法适应目前环境监测的客观要求,以及执行规范不合格的问题依旧明显。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会引起不合格的监测工序和检测装置或缺乏应对预案和应急设施的不良影响。此外,在管理环境监测项目质量的过程中,检测部门对监测成果质量过于关注,而忽视了检测流程,也是影响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原因。

2.5 工作人员缺乏主动性

在监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但部分工作人员对监测过程不熟悉,在实际监测工作中配合度不高。部分工作人员认为自己所做的工作离环境检测结果很远,不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从而让各个部门的工作者对环境监测的参与兴趣减少,而这样会增加管理难度,会出现不应该犯的错误和问题,对监测结果造成不可控的影响。相关部门要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管理者要明确划定各级人员的要求和责任,以此让监测工作人员认识到自己所要担起的职责,积极地使用合理的手段调动工作积极性。

3 关于强化环境监测工作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意见措施

根据在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监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将采取相应的措施。

3.1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的整个过程品质监管工作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提高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关注程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我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增强生态环境监督的主体意识,树立有关职能部门对生态环境依法监督、提高监督数据分析的客观正确性。注重在生态环境监督整个过程中产品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建立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团队,以逐步提高国家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水平。在制定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工作方面的规划时,有关主管部门必须做好质量计划书,明确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分析在制定规划的重大工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产品质量问题,并及时作出针对不同情况的处理对策,以防止制定规划工作中止或搁浅。

3.2 完善监测管理制度体系

生态环境检测品质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保证系统健康持续的运行,必须依据现行的规章制度和标准,统一编写管理文件,使生态环境检测品质工作更为规范化。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必须拥有相应的生态环境检测品质信息管理资源配置,并依据生态环境检测品质体系的有关规定,整个过程、整体、全目标、全程序地开展质量管理与监控工作,使生态环境检测工作秩序严格实行。要有经过省级以上计量机构认可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并通过质量管理制度文件将监测站内和品质监督管理相关的各种环境监测活动规范化,以确保环境监测结果统计的准确度、完整度、严密性、代表性和公正性。

3.3 强化检测力量建立和检测培训

培养全员参与管理的集体意识,从而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并解决好全员参与管理和全员组织的相互协调关系,由于管理架构复杂,可分为上级、中级、下级的层级管理架构。要利用岗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等途径抓好全员教育,让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充分地了解环境监测的专业知识,更有效地进行环境监测服务管理。要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各种生态环境监测仪器设施和物资保障,切实加强环境监测的基本技术能力和应急力量建设,以满足日益开展的环境监测任务的需求。

3.4 加强信息化建设水平

生态环境信息化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即生态环境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生态环境工作为主导、信息化是基础,因此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应该以生态环境工作需求为基础开展。信息化建设对环境监测的统计分析、信息汇总等工作有着很大影响,并及时地对信息化设施的更新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建立专门的环境监控信息化分析队伍,着力提高我国信息化的能力建设。

3.5 完善环境监测全过程质量管理监督机制

要建立健全简洁明确的质量监督体系,并在监督中,针对各个部门的管理权力与权责关系作出集中说明,以确保各管理人员能够对企业情况有相对清晰的了解,并同时通过相应工作机制监督企业情况;要积极创建有效的质量监督考评机制,以提高其实际价值,并运用监督质量抽检机制以增强管理质量的验收有效性,进而对质量管理的具体实施情况作出针对性管理,以提高其整体质量管理模型与企业管理要求之间的符合程度,进而形成切实有效的质量控制模式。

3.6 强化网络制度的创建

生态环境监测的配套设备进一步更新后,要切实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整体速度,使环境监控的管理工作更为有效。另外,在环境监测站的布置中,还需要更加系统性,因为网络的构建还比较滞后,网络的集成机制还没有健全,所以难以达到有效的集成。必须加大对生态环境监控的集成力量,实现智能化、现代化的生态环境监控品质管理体系。

3.7 重视监测数据审核工作

监测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监测数据可以准确反应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监测数据可以解决人类肉眼所无法感知到的生态环境变化,能够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成就感,以此可以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因此监测数据的审核人员至关重要,所有的监测数据需要审核人员再次核查,确认核对数据是否正确,各个环节不能发生漏洞和不足,要求各个检测机构在数据审核工作中对于人员的安排要慎之又慎。其次,部门还要加强对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尽量规避错误发生,以此来减少审核人员在审核监测中数据的难度,从而让环境监测可以更加精准、快速地进行。相关人员要对监测数据加大控制力度,对一些有危害的项目进行重点检查,必须要分析出监测数据的逻辑性,以此更加精准地设计检测方案,从而推进环境检测的进度。

4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发展方向

4.1 环境监测技术含量大幅度提升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变化的新特征也由传统劳动密集型变成了科技密集型,这些改变不但增加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技术含量,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检测成果的准确性,为政府环保决策提供了详细且可信的数据。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心运用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与信息技术,智能化管理检测工作任务,提高了效率,缩短了检测时间,使检测具有及时性、更准确性。

4.2 拓宽监测领域,实现全面监测

我国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主要分布在大气、水、土壤、噪音、辐射等多个领域,我国环境监测规范虽然有400多个,但检测项目却大多集中在环境的水体、土地、大气环境等几个方面,如果对所有建设项目一一检测,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可继续快速发展,进行全方位检测,并健全相关信息数据库。

5 结束语

总之,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节能环保的理念也不断深入,在经济社会各个产业中日益渗透,环境监测品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环境保护监督的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监督全过程与品质监督管理已成为极其关键的工作内容,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而相应的地方生态环境监督主管部门,则应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考虑,强化品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的品质水平,从而促进各类品质监督管理能够得以真正有效地贯彻与实施,进一步提高环境安全监督资料的精准度,为环境管理和产品质量提供了可信的数据基础,充分体现环境监测的价值。在环境监测的整体流程中,品质管理工作非常关键,对专业人员的思想领悟必须做到及时提高。在每个建设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针对现场状况,进行质量需求的相关研究和掌握信息,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其中,关于环境监测方面的信息更要达到更加全面和精确,这对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整个过程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为一个国家的环境监测事业发展提供了不断成长的质量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监督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环境监测实验中有害试剂的使用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第33卷(2017)总目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