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06□杨雪
□杨 雪
汉字是中华民族文化、文明传播的载体,汉字教育是中国文化教育的基石,也是国际汉语教学的重点之一。而汉字书写问题一直是留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各种书写偏误现象十分普遍且长期存在,这一问题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教学策略仍存在不足。高职院校留学生是我国来华留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出现汉字书写偏误的原因在哪里,如今针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存在怎样的问题,又应当如何通过教学策略的改良来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值得思考。
一、高职院校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类型
(一)笔画偏误。下笔顺序存在问题,部分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不按照正确的顺序来进行,汉字书写顺序混乱,常常因此导致书写偏误;笔形出现问题,留学生在书写过程中会混淆一些相似的笔形,也存在将直线当作曲线的笔形错误。除此之外,还有书写时笔画变形等错误。例如笔画错误连接,留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将相连接的笔画拆散,将相分离的笔画连接,以及不当的连笔等问题。
(二)部件结构偏误。形似部件混淆,一些留学生在书写汉字过程中,常会出现相似部件混淆问题,比如将单耳旁写作双耳旁,将两点水写作言字旁等;部分留学生由于对部件的认识不足,还会出现随意改换部件造成的书写偏误。除部件偏误外还有结构偏误,即结构颠倒造成的偏误,一些留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可能会将汉字的结构颠倒,比如会将上下结构的汉字方位颠倒,将左右结构的汉字方向颠倒。
(三)错别字。包括由发音相近或者发音相同造成的书写偏误,比如将“写字”写作“写子”,将“清明”写作“晴明”,将“咆哮”写作“咆笑”等。还有由于汉字形状相近造成的书写偏误,比如将“建设”写作“建没”,将“词语”写作“词浯”等。
二、高职院校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原因分析
(一)笔画偏误原因。一是一些汉语教师在教授留学生汉语过程中忽视、不重视汉字书写笔画顺序的讲解;二是汉字笔画顺序错误很难被发现,这一问题的发现只能存在于汉字书写过程之中,教师在检查最终的汉字书写情况时,很难发现笔顺问题;三是当前的笔顺规则还不够完善,个别规则之间甚至存在着矛盾。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留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汉字的下笔顺序,从而导致汉字书写偏误的出现。
字形错误的出现原因:一是由于一些留学生对汉字观察不仔细,没有重视汉字书写的细节。特别是一些结构复杂的汉字,留学生只能记住大概轮廓;二是有些教师在汉字书写过程中,为了追求速度采用不规范的书写形式,这可能会影响到初学汉语留学生因看不清汉字的具体笔画及字形导致记忆困难;三是留学生在进行汉语书写时,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混淆了母语与汉语的字形,造成一些字形的错误书写。比如韩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熟悉的字形以及笔画来学习、书写汉字。韩文的书写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留学生汉字的书写。比如韩文中并没有钩这一笔画,因此韩国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常常会忽视钩这一笔画。
(二)部件结构偏误原因。一是留学生没能掌握汉字形状符号的表义功能,或对这一功能认识不足。在进行部件的记忆时,只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没能建立起汉字的形状符号与汉字意义之间的联系,没能掌握汉字部件本身蕴含的文化意义;二是汉字中相似的部件有很多,且一些部件的区别不明显,这就使得留学生在区分和记忆这些部件时较为困难。留学生在书写汉字时结构出现偏误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掌握汉字的具体结构,不了解偏旁部首应当占据的具体位置以及大小情况等。
(三)错别字原因。由发音相近或者发音相同造成的书写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对个别汉字的发音掌握不准确,发音不标准。因受母语发音的影响,一些留学生在朗读汉字时往往会带有一些口音,因而在书写时会出现一些由发音相近或者发音相同造成的书写偏误。字形相近导致的书写偏误主要是由于留学生学习的汉语词汇在不断增加,所学习到的形近字也在不断增多,出现由字形相近导致的汉字书写偏误的概率就会加大;另外,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形近字之后,留学生们并没有进行仔细区分以及对比,这就导致在之后的使用以及书写过程中很容易混淆。
(四)其他原因。主观态度也是导致汉字书写偏误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留学生可能会从心底认为汉字难学、难记,畏难心理导致他们的学习过程变得十分吃力,甚至产生逆反、厌烦的心理。这种学习态度会使得留学生懈怠汉字的学习或者消极学习,这非常不利于汉字教学以及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留学生汉字书写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学习汉字书写的兴趣。留学生们刚接触汉字、刚进行汉字书写的练习时,或许会觉得迷茫,害怕困难。因此,在学习初期,教师应当紧密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安慰鼓励学生,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在汉字书写教学初期,教师应当充分激发学生们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积极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汉字游戏,进行汉字听写大赛,获胜的学生可以品尝中国美食,通过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汉字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课堂上播放与汉字有关的故事视频,或者播放弘扬中华文化的短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PPT、音乐等辅助方式来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这些策略的应用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汉字书写的学习中来。
(二)针对笔画偏误的教学策略。针对笔画顺序偏误,教师应当在课堂上,仔细讲解汉字书写的笔画。讲解完之后,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这个汉字。教师在书写时,要将汉字书写得工整规范,放慢写字速度,以便于学生们模仿学习。在讲解以及示范完成以后,教师应当让学生们在纸上书写这一汉字,教师检查学生们的笔顺,同时,也可以随机抽取几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笔顺学习的检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汉字笔顺的动图,并将这些动态图片分享给学生们,以便于学生们课下汉字书写的练习。
针对笔画错误,教师可以采用温故知新这一教学方式,在之前学过的笔画上进行延伸,进而引出新的笔画的学习,这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们对于笔画的记忆。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取实物展示法,用一些与汉字笔画相似的实物来进行课堂展示,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笔画的印象。针对留学生的母语造成的笔画偏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提醒学生,纠正他们的这些偏误,并教授留学生:他们之前的母语与汉语之间的区别,避免这些偏误的再次发生。
(三)针对部件结构偏误的教学策略。针对部件偏误,教师们可以总结教学内容中那些构字能力较强的部件,并选出一些比较常见的汉字作为例子,比如说草字头与植物有关,贝子旁与金钱有关,因为古代以贝壳作为钱财。教师为学生们讲解这些部件,先让学生们认清这些比较常见的部件。之后,教师总结一些部件的常规位置,具体介绍部件的常规分布,讲那些处于非常规分布地区的部件为学生们单独说明。除了这些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近的部件,向学生们介绍它们的区别,并鼓励学生们总结这些形近部件,并将其内化于心。
针对结构偏误的教学策略,这一教学策略的实施需要建立在留学生已经掌握汉字书写笔画顺字、重要部件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必须注重留学生基础汉字书写的教学。针对这一偏误,教师应当在汉字书写教学过程中注重留学生汉字结构规律的教学,与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向留学生展示汉字中所蕴含的艺术美,让学生对于汉字的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四)针对错别字的教学策略。针对音近字造成的错误偏差,教师应当加强留学生们的发音训练,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说汉语的机会,比如说可以在学校安排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结成语言学习互助小组,互相帮助;也可以在上课前,安排留学生们用汉语发表演讲或者讲故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观察留学生发音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样的方式打好正确发音的基础。针对形近字,教师可以在讲授汉字时,为学生们讲解汉字的结构内涵以及汉字所代表的意义,也可以在课堂上安排形近字辨析练习,采取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们区分形近字的能力。
四、结语
汉字的书写问题一直是困扰国际汉语教学的一大难题,是留学生汉语学习路上的一大阻碍,留学生在汉字书写时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比如笔画偏差、部件结构偏差以及错别字等。导致这些偏误出现的原因诸多,有因教师采取了不当的教学方式,忽视汉字背后意义的情况,也存在留学生母语的负面影响、消极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原因。为纠正偏误,帮助更多留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汉字书写,教师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教授学生,在示范书写时一笔一画板书,注重学生汉字构字规律的教学以及汉字结构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