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探索

2022-02-06李心如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工科思政

□李心如 韩 冰 徐 琪

一、课程思政元素相关含义解析

育人德为先,德育乃五育之首,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由此可以知晓,国家对学生德育的培养格外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它是立德树人的有利彰显。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的新生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重视,对提高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要想培养出社会所需的高端人才,就必须将“智育”与“德育”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工作的延伸,它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而是一个庞大的课程体系,倘若能够深入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其渗透在工科课堂中,并对整个课堂教学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进行改革与创新,不仅有利于提高工科课堂教学实效性;还有利于升华与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定大学生的爱国信念,增强大学生报效祖国的重要使命。

二、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作用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传统工科课堂专业教学工作主要以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为主,并未在专业课堂教学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高尚个人品德的形成。在“新工科”以及“课程思政”教育背景下,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高等院校,其在工科课堂教学工作中除了要重视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与实践应用技能的教育以外,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文化素养的同时升华他们的思想和精神,做一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青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爱国主义情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但受到国外一些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部分青年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变得飘忽不定,甚至有些意志不够坚定的青年大学生成为反华势力利用的对象,做出一些对国家、民族和人民有害的事情。工科专业学生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而他们当中很多人将会掌握企业的核心技术,如果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与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那么就很容易会因为一些蝇头小利而将企业核心技术泄露出去,不仅会对企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还会对国家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国内大学在培养工科专业学生时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个人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了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国内大学不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还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室,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但很明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仍然有很大一部分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个人品质令人堪忧。这一方面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课时少,学生不能时时刻刻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到位,尤其是大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远离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鞭长莫及”,而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又缺少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使得家庭教育的缺失。“课程思政”是“思政课程”的升华完善,其不仅要求各任课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工作中,同时还要求任课教师要学会从专业课程知识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而使学生能够不间断地接受思政教育的洗礼,最终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因此,可以说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既是素质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保障青年大学生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三、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现状

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工科课堂教学中不仅符合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根本利益,同时也是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缺陷的强有力保障。然而很明显,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大学尝试着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工科课堂教学环节,但很明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几个问题,影响到了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效果。

(一)授课教师思政教育能力不足。虽然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将课堂的主动权逐渐移交给学生,但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要想真正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我国教育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学习知识、为人处世有很大的影响,而他们是否具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直接能决定课程思政的落实效果。与专业文化课堂教育不同,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任课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心里”,从思想和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然,要想达到这样的教育效果,对授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比较高。但不幸的是,工科课堂授课教师虽然对专业知识理解比较深,但是却并不善于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使得很多授课教师并不是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工科课堂中,而是一味地给学生灌“心灵鸡汤”。虽然刚开始的效果比较好,但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效果,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抵触的心理,不利于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发展。

(二)教学内容不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任课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很大的影响。课程思政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上的教育,其目的非常明确,那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义务。为了落实课程思政理念,任课教师既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同时也可以从专业文化课程教学内容当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但无论如何,任课教师都应该保证教学内容中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才能满足课程思政的要求。然而,实际上,很多任课教师在工科课堂上都未有意识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融入其中,也没有挖掘专业课程教材上隐藏着的思政教育资源,导致“课程思政”只停留在口号上。如果任课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教育思路,忽视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应用,那么不仅会影响到学生未来发展前景,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未来发展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职员工,其都应该遵循素质教育发展规律,既要把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让他们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四、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路径

对于青年大学生而言,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品德能够让他们更加快乐的成长。“知识改变命运”,这里的知识并不特指专业文化知识或者是一些具有实用性的知识,其同时还包含处世之道与调整心态的方法等。这就要求青年大学生要学会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教育,不能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专业文化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的学习上,而是要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等,在扩大自己知识面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个人素养。与此同时,任课教师要学会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工科课堂中,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扩大到每一个教学课时。

(一)提高任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传统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文化知识教育与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但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本身所具有的“教书”与“育人”的双重功效应该同步发展,而不能厚此薄彼。课程思政不仅对各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又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任课教师的角度来讲,他们既要起到榜样教育的作用,同时还要学会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把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课程思政落实到实处。在此之前,任课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开展思政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一方面,学校要认识到课程思政对任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并加强对任课教师开展思政教育的培养培训,既要提高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认识和解读,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要学会与专业的思政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强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

(二)完善教学内容。任课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个人潜力。要认识到传统教学内容的不足,并选择性地将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专业文化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来完善教学内容。除了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以外,教师们还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并鼓励学生阐述他们对课程思政教育的认识,渲染课程思政学习氛围。只有让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整个工科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地发挥出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健康成长,教师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结语

一言以蔽之,从当前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虽然国内已经有很多大学尝试着将课程思政元素应用到工科课堂教学环节,但很明显,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表现出几个问题,影响到了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为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元素在工科课堂中的价值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认真探析,对症下药,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工科思政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