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分析

2022-02-06邓楚琪周秋云王馨怡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年龄结构常德市老龄化

□邓楚琪 周秋云 王馨怡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开始腾飞,我国的年GDP增长率一直保持增速在10%以上,然而近年来,我国的GDP的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国家转而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众所周知,消费、投资、净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然而在我国的投资和净出口量均增大的情况下,消费的增长却开始出现疲软态势,自1981年消费率达到53%的顶峰之后,中国居民消费率一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因此当务之急应是探究如何提高我国居民消费,并帮助国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政策。

于是有许多学者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试图通过调整这些因素以达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可是过去很多学者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消费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出经济发展水平、未来收入预期、消费心理这些因素会对消费产生影响,但其实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收入、消费选择、消费倾向均有所不同,势必会对消费产生不同的影响,且当时我国社会正处于计划生育政策下,在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后,受到影响人口年龄结构会对消费产生怎样的影响,这一问题在当时很少有学者进行研究。近些年来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是少儿抚养比以及老年抚养比的转变究竟对消费产生何种作用,仍旧未得出统一观点。王德文(2004)认为人口转变对储蓄率有显著性影响。随着人口转变,少儿抚养比大幅度下降,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不断减轻,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的部分相对减少,用于储蓄的部分相应增加[1]。王金营、付秀彬(2006)将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折算为标准消费人来计算标准消费人消费水平,进行消费函数估计检验时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得出老龄化程度提高将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比率[2]。然而王宇鹏(2011)利用2001~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理论模型和实证结果都表明:老年人口抚养比会显著影响居民消费,老年人口比例的提高,将会增加平均消费倾向,而不是降低平均消费倾向。

然而很多经济问题并不能只根据上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因为不同地区人口年龄结构以及消费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可能影响消费的因素均有所不同,因此近几年也有很多学者开始对具体省份或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研究。谷国峰(2019)研究吉林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引入空间计量模型,采用SLX模型和SDM模型,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吉林省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少年儿童占比的上升会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从短期来看,老年人口占比的上升,依然对地区经济产生促进作用,而死亡率的提高则对经济增长有负向作用,但影响程度较小。刘越(2014)研究内蒙古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确定了内蒙古现在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2020年之后由于建国后第二次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龄阶段,预测内蒙古的抚养负担会大大加重。且内蒙古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增加的速度高于就业率增加的趋势,预示着内蒙古未来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常德市近几年来经济迅速发展,2019年常德市GDP总量为3624.2亿元,位列湖南省第二位。然而与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几年来常德市老龄化问题加重,常德市60岁以上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17%至2019年的22%,且未来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18至35岁人口占比从2010年的23%至2019年的19%,劳动人口缺乏也成为当前制约常德市经济发展的一大问题。为了促进常德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当前研究常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对消费潜力的提升以及人口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二、常德市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居民消费分析

通过分析常德市的人口年龄结构现状与居民消费可得出,随着常德市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其人口变动趋势趋于稳定发展,但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过快,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型。时至今日,老年人口占比仍有上涨且越演越烈的趋势。与此同时,常德市居民消费支出总体也呈稳步上升趋势,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城乡消费水平差距过大,居民消费结构仍存有较大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老年人口过多使之不能对社会新科技、新发展等新生事物快速吸收,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通过影响科技从而对社会总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对于常德市来说,如何应对现如今的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促进居民消费有重大意义。

三、常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

(一)直接影响。不同年龄段的个体,边际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人口年龄结构中,如果青年和中年人的结构占比较大,那么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就会增强,社会的总消费会提高。因为在一个家庭的消费选择中,中年群体(即劳动力人口)会将收入大部分用于幼儿和老年群体的消费,因为幼儿和老年群体没有劳动能力,所以他们的消费支出全由家庭中的劳动人口提供。虽然中年群体本身的消费欲望并不强烈,但因为有着抚养幼儿和赡养老人的义务与责任,无形中提高了这类群体的消费需求。因此适当的幼儿、老年人口数量对消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如果人口老龄化程度增加,则会对消费产生抑制作用。通过数据分析可以看到,常德市65岁以上人口比例从2005年的15.26%上升至2019年的23.12%,这反映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速度迅猛,而且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常德市老年人口群体的比重增加,而这一群体比重的变化,会使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占比变少,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社会的经济发展,进而影响消费。

(二)间接影响。

1.劳动人口比重。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青年阶段、中年阶段和老年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青年阶段消费远高于收入,但青少年人口处在身体发育和学习阶段,劳动力弱、收入水平较低,消费水平不高。老年阶段消费和收入都处于较低状态,且老年人口不从事劳动,需要中年人口进行赡养。由此看来,处于中年阶段的劳动力人口比重对于消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处于中年阶段的人口,消费和收入几乎对等,这类人群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同时也有合理的消费动机。从常德市2005到2019年的数据来看,劳动力人口的数量在逐年下降,但这类人口的占比一直是处于占比最高的状态。结合常德市历年总消费的数据,可以观测出,当劳动力人口占比较大时,社会整体的消费水平会提高,对消费具有促进的作用。

2.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是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可支配收入和对未来可支配收入的预期,通过影响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从常德市2005到2019年的数据来看,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可支配收入都在上升,与此同时,城乡的消费支出也在随之增加,且增幅较大,说明收入分配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属于正反馈。对于经济中存在的消费差距,是因为收入分配不均导致的。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口收入存在差距,城镇与乡村的人口收入也存在差距。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对消费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也应该注意到,不能一味注重于收入差距扩大带来的激励效果,这样会适得其反。应该合理地缩短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这样才能刺激消费,实现经济的增长。

3.消费选择。因为各个年龄阶段的消费选择有所不同,所以人口年龄结构的各项占比对消费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幼儿群体的消费选择更多地倾向于婴幼儿食品、玩具和教育需求,而老年群体的更多的消费倾向于保健食品、医疗服务和养老托管服需求。从历年数据来看,常德市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支出占比并不高,但在近15年间有着波动变化,都经历了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当他们的占比呈下降趋势时,常德市总消费的增速变慢,呈上升趋势时,常德市总消费的增速变快,这说明社会如果要满足各个年龄阶段不同的消费需求与选择,那么社会的总消费就会得到提升,因为它需要让各类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完善,进而影响到社会产出的增加和可支配收入的提高,从而影响社会总消费。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常德市人口年龄结构对消费的影响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常德市少年儿童人口减少,人口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其主要影响常德市儿童教育市场以及儿童商品经济的增长;二是常德市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但常德市的老年人群体消费市场未被完全开发,由此推断本市的老龄化市场发展的前景较好;三是常德市青年人口增加,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就业问题若得不到良好的解决,则会影响青年群体的消费水平,从而降低了常德市的消费水平,减缓了常德市经济增长速度。

四、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给生两孩的家庭一定的优惠政策,在工作方面,国家可制定相关政策给予女性一定支持,以提升女性生育意愿,增加儿童数量,中和由部分老龄化问题给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另外,正视老龄化问题及其所产生的影响,运用社区营销,改变老年人的消费观念,打造并发展时代感较强的老年人市场,设置专门针对老年人的商品与服务,以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弥补老年人市场的空缺,促进老年人群体的消费,与此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对未来养老的安全感。此外,发展农村商品市场,完善商品种类,合理设置商品价格,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生产和消费条件,例如开设大型商场超市以及一系列娱乐场所,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留住农村人才,建设家乡,拉动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异,鼓励农村人口消费。

猜你喜欢

年龄结构常德市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常德市武陵区实验幼儿园
具有年龄结构的麻疹传染病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人口总数变化的比例进入潜伏或染病群体的年龄结构传染病模型及稳定性
具有Markov调制的随机年龄结构种群系统半驯服Euler法的指数稳定性
长江口凤鲚繁殖群体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
关于推进常德市水果产业化的建议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中国养老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