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传承与创新

2022-02-06□江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江 雪 赵 丽

历经百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丰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用其指导中国实践,不仅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新的指引,更助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一、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

早在1941年,毛泽东就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1]中国革命面貌的焕然一新得益于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重要理论指导中国实践。而在探索这一理论与中国革命相融合的过程中,毛泽东也创造性地提出“实事求是”这一论点,正基于此,中国人民才走出了重重困境。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指出要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中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世情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符合中国发展的方法论,用以指导中国的发展。之后,邓小平非常认同这一论断,他提出,过去搞革命所取得的胜利,是靠实事求是,而今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2]无论是“一国两制”的方针,还是在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都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变化的世情相结合而提出的科学策略,也正得益于这些决策,中国才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强起来的跨越。而江泽民、胡锦涛也都对实事求是这一论断有着新的传承与发展,江泽民提出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不断开拓前进”[1],要从行动自觉上升为理论自信;胡锦涛提出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带领人民开创事业新局面,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

习近平认为,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坚持实事求是所得出的结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他指出,我国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遵循现阶段的发展实际,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标新立异。要努力避免任何超越现实的倾向,坚决纠正任何无视变化的客观事实。只有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才能满足中国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一“三因”论是对毛泽东实事求是理论的一次推进和发展,也更加凸显出实践的可变性。习近平强调,“一种理论的产生,源泉只能是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动力只能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现实要求。”[3]只有“丰富的事实”才能化解大众的思想疑虑;只有紧扣时代发展的方针政策才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只有顺应情势演进常态的方略才是真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需要以新的历史责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作为中国新一代的领导人,习近平始终认为,在新的历史际遇面前,要想赢得优势和主动,就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解决中国问题,并且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应对接踵而至的挑战。[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他们运筹帷幄,积极沉着应对,为我们打赢病毒阻击战带来了必胜的信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国实际出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强化医疗物资的供应保障,严格落实“米袋子”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等,这些举措都使得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面前,习近平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强调要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区域,制定差异化的防控策略[4]。习近平强调,要消除每一处隐患,堵住每一处漏洞。对于每日向群众公开的疫情数据必须做到真实可信,决不能出现瞒报漏报的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科学的决策,有效的部署,时隔一年多的时间,武汉的城门再次向国人敞开,大家再次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这就是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的最好典范。

二、基本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能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是因为有中国精神的支撑与激励,这种中国精神表现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将群众路线作为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正因为此,汲取全体国人智慧与力量的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马克思主义学说自创立之日起就被作家们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自己的原则和追求目标。因此,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置于首位。毛泽东曾说,我们应该深刻关注群众的生活问题,无论是土地,还是劳动问题,又或是柴米油盐问题。[5]这些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事情值得每一位共产党员去关注。中国共产党人不是不接地气的一群人,他们与人民百姓血脉相通,风雨同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未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邓小平曾说,我们的党史证明,我们会无往而不胜的原因就在于与群众保持着紧密的联系。[1]他对群众路线提出了几点要求,其一,党的路线政策源头要是人民群众;其二,制定的方针要能够满足人民需要,合乎群众实际;其三,理论要能够说服群众、领导群众、并且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6]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泽民也深谙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一个政党之所以可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它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一个政党时时刻刻以人民为己任,必将受到人民的拥护。胡锦涛也将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他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7],这一论断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又一次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唐山大地震,还是汶川大地震,无论是SARS病毒蔓延,还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每一次,各级党委无不在第一时间拉响集结号,每一次,中国共产党人无不是将使命扛在肩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回顾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论是交警,还是环卫工人,无论是护士,还是城管,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逆行坚守,与病毒进行着生死时速的较量。党中央第一时间决定建造火神山、雷神山两所医院,仅用了十天十夜,医院平地而起。当人们在感叹中国是“基建狂魔”时,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那是中国精神在支撑和鼓舞着大家,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现如今的祥和与安宁。

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将“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在方方面面,他曾许下誓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3],他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8]。他一次次强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而人民是阅卷人”。[8]无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提出,还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规划,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发展的高屋建瓴,以及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深层次关怀。疫情阻击战打响以来,习近平亲临武汉一线视察指导,在北京就社区防控、防疫科研攻关等进行实地考察,赴浙江、山西、陕西等地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关心疫情动态和防控进展,做出最有效的部署。他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4],牢固驻守社区基础防线,构筑全民参与的严密防控体系。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黄土一抔魂。当经济利益与人民生命之间产生抉择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生命至上,以宁可经济短期“停摆”也要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的决心保障海内外中国公民。

三、基本路径:创新话语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如果不能渗透到人民群众之中,就无法得到广泛的传播,更无法成为主流思想。所以,让一种思想潜移默化地嵌入人民群众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之中,将大力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习近平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并且在躬身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话语体系,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指明了路径。在表达方式上,习近平力求理论表述生动化、形象化,便于大众理解;在传播方式上,他坚持整合多种媒介,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

为了让治国理政的思想更易被群众熟知、接受,习近平经常将生动形象的语言运用其中,让群众爱听、乐听、想听。毛泽东曾说,很多做宣传的同志因为不学语言,导致宣传乏味,写的文章很少有人喜欢看,演说也很少有人喜欢听。[9]因此,习近平在其系列讲话之中,善于运用民族独有的话语表达方式,将治国方略深入浅出地进行传递。在习近平系列论述中,比喻这一修辞手法总能被恰如其分地使用。晦涩的理论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总能被表达地恰到好处。在理论的表述中,习近平尤其注意语言的通俗性和理论性,二者结合,张弛有度。诸如大家熟识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又如“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道出了底线思维的重要性。除了比喻,用典的方式也被习近平信手拈来,比如他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来寄语党校开班典礼中的学生要学思并进;用“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来表达中国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诸如此类的妙语连珠不胜枚举,在传道受业解惑的过程中,正得益于习近平的丰富语言艺术,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在传播方式上,习近平一再强调要促进媒体融合,坚持“导向为魂、移动为先、内容为王、创新为要”[3]。全媒体的发展,让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如何推动媒体间的融合,巩固人民群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升全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显得迫在眉睫。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3]。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众所周知,时代的发展加速了传统纸媒与新兴媒体的碰撞,也促进了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之间的互联。借此时机,国家推出了一系列重要读物,诸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本,《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摆脱贫困》等等,将治国理政的思想注入纸质媒体进行传播,更依据时代发展,推陈出新,推出了包括“学习强国”、“爱党建”等学习手机软件,更加满足年轻受众们对于知识的涉猎。这些改变不仅让更多的中国人乃至全球人民对于中国有更加便利的了解,让大家在第一时间了解中国发生的时事,更向世界表明了正确的中国立场,传播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声音。

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拥有自己独有的话语体系,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汉字承载的是中国人的民族气节,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去用汉字讲好中国故事,用汉字去传播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念。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成为了百年来人类遭遇的重大危机,中国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危机面前表现出的临危不乱,彰显出的是中国强有力的综合国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带领中国人走过一次又一次的艰辛。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去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人。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史,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值得更多的中国人进行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实事求是”定乾坤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