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完善路径
2022-02-06欧立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
文/欧立(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大连])
一、引言
在基层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是促进其发展的关键,并直接对基层事业单位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大多数基层事业单位加快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步伐,有的事业单位引进外部全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在很大程度上全面提升了基层事业单位的财务数据处理质量、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在基层事业单位中引进信息化系统,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这对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但是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增加了基层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发生,这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规划的实现极为不利[1]。我国基层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问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产生了一定的桎梏,并且使用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基层事业单位应重点着眼于观念的转变、技术的更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度的建设等多层面进行优化,为确保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创造理想的条件。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推动单位资金资源的有序开发与利用
事业单位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可以对有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的记录、梳理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单位在进行业务推进的过程中各个流程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通过对有关财务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分析,能够从源头上避免管理失误的出现,为单位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提供了条件。此外,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财务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科学分析,为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助力。
(二)有助于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单位需要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持续开展财务管理模式转型的探索,从而为事业单位的有序运行提供保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为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和优化奠定了技术基础。事业单位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系统当中,可以依据单位财务管理有关的制度进行标准化流程的构建,实现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强化,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财务管理活动的进行提供数据保障[2]。当前,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推出要求单位顺应时代发展对自身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面对新的政策,事业单位要制定科学有效的改革措施,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将财务管理工作跟其他基础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为单位基础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三)有助于风险的防范和应对
从宏观层面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将各种多元化的信息科技元素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实现了风险问题的有效规避和防范。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使得财政资源获得充分利用,有效地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规避和应对,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财务管理模式的信息化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推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的革新,可以对财务管理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能够对单位财务有关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从而找到事业单位在管理和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面临的困境,使单位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切实地促进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效果的提高,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三、事业单位建立综合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系的路径
(一)建立会计核算平台
事业单位为了实现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处理,需要在设计理念、系统规划上以集中化建设作为方向,选择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构建起覆盖多个部门、多个账套的财务管理系统,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条目、会计凭证、报表形式、会计账簿等的模板进行统一,将单位的核算体系进行规范,从而更好地适应政府新会计制度提出的要求。同时会计核算平台还可以满足单位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实现对财务活动的有效约束和规范,解决单位财务工作太过随意的问题。会计核算平台可以利用云服务技术完成跟其他财政一体化系统的对接,能够自动进行支付信息的读取,在线自动完成会计核算凭证以及各种类型财务报表的生成,然后提交给上级财政部门完成数据的整理和共享,有效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促进了工作效率的提高,而且减少了人为操作造成的失误[3]。会计核算平台的建立为大数据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对财务数据进行动态收集和抽取,便于上级主管部门、审计部门等更好地掌握单位的财务现状,为预警监测和运营决策的进行提供支持。
(二)网络报销平台
事业单位构建网络报销平台,通过设置报销费用的类别、统一审核流程、量化报销标准,并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实现了对业务流程的优化,在系统中可以完成预算管理、费用报销、在线支付、自动核算,使单位的财务报销工作更加快捷和规范。事业单位网络报销平台的开发是以云架构、分布式、微服务等技术作为基础的,使单位可以通过网络完成费用的审批。依据事项的不同进行事前申请、事后报销流程的定制,依据事项费用的类别构建起标准化的控制规则,依据事项内容类别划分进行报销单据格式的统一,促进了报销的事前和事后流程的规范化和高效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完成原始发票的报销和电子凭证的采集,保证了报销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可以利用移动端APP进行费用报销的申请和审批,工作人员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进行费用报销的申请和审批,使报销的周期得到有效缩短,使单位审批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4]。网络报销平台还可以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报销和支付信息的共享和调用,自动生成凭证,减少凭证录入所需时间的同时,提高了凭证的准确性。
(三)综合内控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落实内控管理系统为内部措施的落实提供了支撑,以预算项目为基础,以预算管理过程为主线,将资金的管理和控制作为中心,将业务流程作为支点,将支付规范作为依据,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控和监督流程有效地连接成整体。通过对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全面梳理,对其中隐藏的风险进行科学的评估,结合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需求,进行管控策略的设计,实现对资金使用和业务事项的动态管理,完成预算指标的有效落实,对费用支出标准和采购细节等进行规范。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使制度成功落地,并将管控策略覆盖到各项业务流程中,在系统中完成审批流程和权限的划分,使费用管理完成从人工到机器管理的转变,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提供助力,帮助单位对内部权力运行进行规范,在依法行政和廉政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综合内控管理体系可以实现业务数据的统一化和规范化,并跟财政一体化系统完成对接,实现业务数据的收集和分解,为单位开展预算管理、采购管理、项目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告编写等业务提供支撑,有效地推动了单位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单位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四)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事业单位要把电子凭证库安全体系和电子签名作为技术基础进行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构建,通过数字形式进行会计档案、原始凭证、业务单据、财务报表的保存,对业务活动中的财务数据资料进行记录,依据会计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电子凭证的收集、汇总、入档、调用、移交等管理,利用技术手段为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供了保证,实现了资金支付到会计核算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构建起了完整的电子档案管理模式。通过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将单位财务有关的电子和数字资料进行科学的集中管理,并通过查询模块,实现了对会计单据的查询和调用。系统还具备数据的追溯功能,可以对电子数据进行查看和验证,并对电子档案的检索、查阅进行规范。
(五)监测预警监督平台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可以将单位业务和财务涉及的预算落实、费用报销、资金支付、财务核算、档案管理等各类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与汇总,选择财务监督作为出发点,构建起单位财务数据的监督管理平台,对单位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动态监督、智能预警和数据分析,落实上级主管单位、审计、检查等部门对财务数据监管提出的要求。动态监测预警是对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实时的监督和控制,将预警数据进行动态显示,依据提前设置的预警规则对数据进行动态的检测,发现问题以后马上发出预警,并进行数据的推送和分析,按照预设的流程进行问题的解决,对于违反报销规范、记账流程、会计标准的财务行为发出预警,便于及时发现风险问题。财务数据监督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统计与查询、会计核算的监督、数据的识别、数据真实性查验、数据一致性检查等,可以对单位的初始凭证、财务账簿、会计报告、收支数据等进行全方位的查询和监督,可以实时进行账目、凭证、收支等的查询。
四、新形势下优化和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一)转变观念,全面提升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事业单位要想推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有序进行,首要任务是要对自身的思想理念进行更新,更新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在观念上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的认识。一方面,单位领导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对自身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进行更新,了解信息化的作用和意义,对现有的知识储备进行拓展,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知识和系统操作技术的学习,在信息化建设中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等资源的投入,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在内部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必要性的宣传,使所有员工都能正确认识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并在单位各个环节中进行贯彻落实,使员工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为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奠定环境基础。
(二)逐步拓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
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具体需求进行信息化系统架构的构建,并对现有的系统功能进行拓展,使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奠定基础。首先,在系统中可以加入可视化功能。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财务人员完成登录以后,就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财务审批、单据输入、签章认证等,并可以获取有关的数据资料,保证各个流程都处于可视化的状态[5]。其次,要加入共享模块。事业单位内部可以通过局域网完成财务数据的获取和分享,能够有效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为业财融合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入对接功能。信息化系统要与其他部门加强联系,与国库集中支付系统、采购管理系统等完成对接,从而使财务管理效用得到充分发挥。
(三)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重视,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推动信息化系统的优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事业单位要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其中的有关要求进行科学的解读,依据单位的业务特点和实际状况,开展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其次,要对流程进行细化。事业单位要对财务管理的各个流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比如资金预算、款项审批、物资采购、会计核算、款项结算等,对不同环节的管控重点进行明确,使单位所有员工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理念,将内部控制制度覆盖到单位运营的所有工作当中,实现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不但可以推动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可以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再次,要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单位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对安全方案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财务管理系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避免外部入侵带来的风险,预防信息发生泄露或者被篡改。最后,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要对业务流程中的各项成本支出进行及时的管控和分析,加强对预算落实情况的监督,构建起科学有效的风险预警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单位的风险预警和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此外,事业单位要积极与软件开发企业进行沟通和交流,依据单位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合单位应用软件的开发,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助力。单位要对信息化系统内的软件进行统一化应用,实现数据系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数据使用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使各个部门之间更好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数据的分享和调用,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奠定基础。
(四)从人才着手,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政府会计制度》的学习与解读,对有关内容进行全面详细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单位财务管理人员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操作技术进行明确,不但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具备自身岗位所需的业务能力,还要对其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进行指导和培训,从而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奠定人才基础。事业单位要加强对现有员工的知识培训,组织员工进行《政府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信息化有关内容的学习,使单位员工可以依据自身实际状况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剖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同时,事业单位要为员工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对员工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理念的灌输,增加员工的知识储备量,能够灵活地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的操作,从而使信息化系统得到充分科学的利用。此外,技术人员在进行系统和软件的更新与维护时,不但需要了解电脑等硬件是否存在故障,还要对软件系统是否可以满足财务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了解,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的更新和拓展,促进他们专业能力和综合水平的提高,为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提供保障。
五、结语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要积极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尽快完成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和升级,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结合自身设计情况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建立会计核算平台、内控管理系统、网络报销平台、会计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和监测预警监督平台,为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