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改革路径
2022-02-06赵天元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文/赵天元(济南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信息沟通效率,让信息流转、采集和汇总更加高效,可以给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决策制定提供数据参考。同时,在管理信息化技术下,可以把各个部门信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整体,一同参与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便于部门之间信息交流和传递,可以有效提高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减少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受传统管理观念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滞后,容易消耗大量资源与成本,不管是人员招聘,还是职工考核,或者是人事调动,都会消耗一定时间与精力,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甚至会产生各种问题。而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能够将信息化管理理念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缩短信息采集、整理、使用时间,避免重复性工作,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也能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节约成本。
(三)有利于事业单位健康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价值不仅仅展现在传统意义上的“六大模块”中,同时也可以利用“六大模块”充分挖掘人才自身价值,真正做到物尽其用,将人才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自身价值,给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保障。通过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可以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挖掘人才价值,通过信息整合和处理,给人才提供适宜的岗位,将管理工作从比较复杂的环境中抽离出来,将工作重点放在价值挖掘和未来发展规划方面,真正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为事业单位运营与发展提供支持。
二、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流于表面,建设水平较差
根据事业单位实际发展现状来说,事业单位存在着工作流于表面的问题,很多事业单位的发展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导致很多实际业务都无法顺利开展。要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开展信息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更多的是要制定合理制度。只有落实信息技术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切实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职工工作态度不佳、工作积极性较差也是导致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水平较差的主要因素。
(二)绩效考核机制落实不到位,无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事业单位的发展中,绩效考核机制的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人员对考核机制认知不足的问题。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事业单位的领域繁多,即使是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内部工作思路、方法、工作量也千差万别,因此无法制定统一的绩效管理制度。另外,很多事业单位都实施了低上限高下限的绩效考核机制,职工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满足工作考核需求,要想获得相应的报酬就要拼尽全力,但是却存在着付出劳动与回报薪酬不匹配的问题。
(三)缺少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在经营发展中面临一定考验,为了实现自身健康发展,应科学制定人才战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保证管理目标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各种问题,而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管理系统支持,不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在这种模式下,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无法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制约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与水平的提升。由于信息规模大,事业单位中分散的问题比较多,使得诸多工作安排缺乏合理性。一些工作被重复安排,不仅会造成资源大量浪费,也会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管理的系统性缺失,必然会阻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
(四)管理软硬件配置不充分
为了从整体上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和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基本需求。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时,应结合建设要求提前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如软件或者硬件。由于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事业单位基础设施投放力度不高,缺少充足设施支持,无法引导后续信息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时,没有从实际工作需求角度入手优化设计,缺少基础设施支持,阻碍管理目标的顺利完成。
三、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改革路径
(一)加强管理意识的创新,将人才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我国事业单位的人才管理存在着改革对策落实不足的问题,很多时候人才信息化建设都只是口头宣传,但是很多建设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就是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从而保证人才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充分发挥自身职责且能够满足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也能为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对促进事业单位整体发展和工作人员的个人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事业单位要顺应现代化进程,重视信息技术的研发,从而能够调动每个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信息化的改革,可以帮助人力资源部门的领导者充分了解每个职工的优势和特长,让其在相应岗位上发挥最大的能力。要提高人才的工作效率,就要积极落实奖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同步提高职工个人能力。应将人才的绩效考核与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从而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与人才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
(二)提高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角度来说,如果只是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自身改革与发展是远远不行的。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保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提高单位管理水平。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做好内部宣传教育工作,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明确信息化建设意义和价值,了解信息化建设和职工自身价值发挥之间的关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意识。还应从事业单位发展战略角度出发,制订科学的工作计划。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重视程度的情况下,还要组织安排专业人员加强信息化发展探究,结合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发展战略和要求,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保证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对于事业单位中部分年龄比较大、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比较差的人员,应加强思想教育,明确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和要求,转变传统的思想理念,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进程。同时,还要对基层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各岗位人员思想认识,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在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主动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工作中,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以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果。
(三)合理选择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
在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属于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工作质量会给事业单位综合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配备好充足的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辅助此项工作的有序进行。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广泛应用,通过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在相关平台和软件配合下,整合各项资源,实现信息采集与分析,提高工作效率。选择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软件将直接影响单位管理效果,决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事业单位需要从实际入手,确定人力资源管理目标,选择适宜的软件系统,保证选择的软件满足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另外,单位在选择人力资源管理软件过程中,需要综合思考,判断是否可以与事业单位其他系统数据交流互动。由于各个系统之间衔接性不强,这一点在当前比较难实现,但随着后期信息技术发展不断成熟,可以实现兼容数据的传递与交流。除了选择适宜的软件之外,事业单位还要配备专业的硬件设施。只有这样,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对现有硬件设施进行改革优化,积极引进现代化技术和系统,配备高性能的网络平台,保证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提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四)提高人员信息化素养
在中国,事业单位作为社会服务型组织,组成人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其直接关乎着一个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运行状况。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是负责人员的管理工作。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事业单位乃至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广泛的联系。但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现实情况距离信息化的要求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提升其综合素质。
增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信息化素养,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基础性工作“入职”而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般要经过严格的考试以及层层的筛选。但是,这个筛选过程只是针对入职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状况、工作经验等基本素养进行考察,对信息化能力没有太多的考量。为适应将来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转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进行职工招聘时,可以适当地提升入职门槛,对应聘人员信息技术的掌握提出要求。在发布职位需求时,将信息技术作为硬性的指标加以规定。同时,在职工面试时将信息技术测试作为一项入职的必要考试。这样一来,入职的新职工就是具备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复合型人才,为之后事业单位全面的信息化转型升级打下基础。其次,还要培养老职工信息技术职业素质。可以通过增设有关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达到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要求。除此之外,还可以定期地进行信息技术水平测试,督促和提升老职工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老职工与新职工之间可以相互促进,不断学习和研究,不断培养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五)完善岗位培训体系
要通过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来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除了具备专业素质和保密意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高素质和高技能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导致人才竞争是市场竞争的关键,事业单位需要不断培养优秀人才,在满足基本岗位需求的前提下,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和能力,才能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有明确的思路。要想培养出完全符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所需求的人才,就需要不断完善单位的培训机制,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岗位需求。完善人力资源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需要做到的是增加投入。没有资金支持的人力资源开发只能是短期的紧急培训,职工培训过后仍难以胜任本职工作。只有不断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让其具备岗位专业知识、信息技术水平,才能实现人才的全面发展,使得事业单位拥有持久竞争力。其次,还需要聘请专业人才为人力资源培训提供专业指导。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要有着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并且需要不断学习最新的信息化技术以及电脑操作技术。最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制定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
(六)重视数据挖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融合应用
首先,在事业单位运行中,人才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事业单位依托人才创造内部和外部经济价值时,应合理利用数据挖掘功能,获取优秀的人才来维持事业单位的发展。数据挖掘是根据大型数据库中所体现的全面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以此帮助事业单位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在数据库中进行标记。一般来说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数据准备;其二数据挖掘;其三整合与提取。以此帮助事业单位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人才发展路线。其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数据挖掘协调好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绩效考核、职工培训、年底福利等各个流程。例如,在事业单位依托数据进行招聘时,可利用挖掘功能,以人才资源收集子系统,在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中提供各种原始的信息,经过筛选、转化、集成后可进入数据库的目标库中,从而以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推理出数据库中符合事业单位需求的数据并进行分类,最后使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总体分析。再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数据挖掘优势,应从人才招聘、职工薪酬、培训、职工关系等大量的管理信息中找出决策依据,从海量信息中发掘出对组织人才开发最有用部分,以此帮助事业单位做出最佳的决策,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最后,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大数据技术可帮助事业单位应对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激烈竞争,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事业单位可外包没有竞争优势的人力资源业务模块。例如,事业单位可借助优势互补原理,把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保留下来,而把其余业务交付给更具专业知识和成本优势的机构来完成。
(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与各部门人员的沟通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具有多项职能,需要与单位内部多个部门打交道,因此应该加强其与各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由于实际工作的需要,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较少,同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就某一问题达成一致,而利用信息平台可以推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从而就人才的需要、人才的素养或者人才具备的基本能力与部门需要达成一致。同时,在人员培训中,利用信息系统能够立足岗位的实际需求,对人才的基本能力进行高效综合考核,查看其岗位标准的符合程度,使招聘的人才更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素质能力的局限性,对于一些高精层次的人才选拔方面常常应对不足,这就需要融入专业化的参考意见,实现对人才的多方面考量。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弥补这项不足。听取其他部门的专业意见,将专业性与人才选拔的基础性相结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在人员选拔或者培训中融入各部门的意见,增强选拔人员的针对性,从而促进了新进人员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可以将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融入工作过程当中,更加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从而进行调整或者改善。因此,在实际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与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或者沟通,将人力资源的最后考核标准与部门需要的标准进行对比分析后进一步完善,提高人才选拔的合理性。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这就需要事业单位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求,优化内部结构,构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团队,进而确保事业单位能够顺利、长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