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
2022-02-06熊红妮
熊红妮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审计局 云南昭通 657200)
在新的发展阶段,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国家审计工作,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当前需要分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出国家审计作用,探索国家审计落实的路径。在有效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基础上,对权力运行进行规范,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推进村级全面覆盖,强化审计工作深度
2015年国家印发《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际意见》,对公共资产、国有资源个资产、领导干部实际履职情况实行了全面覆盖,国家审计工作也由此进入了全新时代。因此,随着政策的不断推行,当前需要注重将其应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促使村级审计工作能够更加有深度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审计全面覆盖工作:一是需要将政策跟踪审计工作、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及经济责任审计等结合在一起,充分结合一号文件与涉及乡村振兴的政策执行和落实情况,确保政策能够有效落实。二是需要对乡村生态环境给予高度关注,包括乡村的耕地保有量、土地资源储存量等各类有着约束性特点的指标,并且对目标责任的实际完成情况给予重视。同时,要重点关注乡村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如对于处在饮用水水源地的地区来说,要加强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对水源地周围各个工厂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并且做好周围农村的生活污水处理,建立对应的污水处理厂,实现水资源的回收处理和二次利用。还需要切实落实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结合对应的监督手段,确保能够完成环保任务目标。此外,需要对生态环境监督工作中,资金的使用效益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遗漏点,一旦发现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制定针对性对策给予解决。以此保证能够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推动乡村振兴。三是需要科学合理利用大数据手段,通过数据准确分析,掌握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具体情况,包括出现频率、实际分布情况及发展趋势,利用高效的数据分析,探索审计工作的范围,提升审计工作中发现问题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通过不断提升审计工作的深度,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功能,为乡村振兴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支持,有利于乡村治理工作顺利开展。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农村地区重点问题,如生态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等,还能够保证各项惠民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创建宜居乡村提供支持。
二、构建系统审计计划,保证审计科学落实
制定全面、科学的审计计划,是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按照要求和标准及时开展,并且落在实处的基本保障,也是当前提升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有效性的保障。因此,需要通过全面规划,构建出系统、科学、全面的审计工作计划,为国家审计的科学落实提供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相关工作:一是需要充分理解中央提出有关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精神,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及总体要求,对农村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落在实处。同时,需要对审计计划主要方向进行确定,体现出贯彻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审计计划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完善的审计计划,积极推动农村地区绿色发展进程,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整体水平,提升贫困地区和群众的满足感。如针对一些森林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地区,在乡村振兴基础上,要注重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林业资源,并且建立对应的苗木培育基地。以此保证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发展,真正体现出审计计划具体的引领性作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准确落实提供支持。二是需要保证审计计划的多层次特点,要按照有步骤、有重点、有成效制定审计计划,真正构建出长期、中期、短期多层次审计计划体系。同时,在对审计计划的目标进行定位过程中,需要将乡村振兴战略历史使命作为基础,将审计工作的定位、职能等凸显出来,真正发挥出审计计划指导乡村振兴工作长期发展的方向性作用。尤其是中期审计计划,需要重点突出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围绕中心任务对各个年度审计工作任务进行统筹和安排,将不同年度的审计工作有效衔接在一起,保证阶段性的审计工作目标能够实现。而短期审计计划则需要将精细化作为原则,将年度计划作为参考,对短期重点行业、领域、项目、资金的审计工作进行落实,通过实现多个短期目标,逐步实现长期审计工作目标。三是在制定审计计划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和难点凸显出来,主要考虑轻重缓急,尽量避免平均用力的情况出现。如某地区按照乡村战略的实施情况和成果进行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将以下几点内容作为审计计划重点:首先,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实施情况作为重点凸显出来,围绕规划提出任务、重点以及政策,准确制定审计计划;其次,需要突出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际落实情况,围绕总体目标,将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绿色发展等措施融入审计计划中;最后,需要体现出一些重要投资项目的工作重点,制定对应的审计计划,保证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绩效情况。
三、找准审计突破关键,聚焦资金审计工作
国家财政资金资源的合理利用,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通过全过程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监督和管理,保证乡村振兴各项举措能够准确落实。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资金审计工作:一是围绕对现有的财政投入保障制度进行健全,优化财政保障结构,加强财政预算安排审计力度,在优先保障“三农”的基础上,利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对预算编制中“三农”支出合理性进行审计。如某地审计工作中,发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出现了无法准确落实“三农”投入的情况,这时审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对对应的工作小组、人员问责,起到一定的监督管理作用。同时,需要对资金筹集的渠道进行拓展,在明确各级政府乡村振兴职责的基础上,通过审计督促的方式,促使当地政府能够尽快调整土地收入使用范围、农业农村投入比例,进而更好地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果进行巩固,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二是需要在实际审查中,基于中央预算安排,对财政、水利等各个部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及时督促各个部门合并、减少专项转移支付,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实际比例。同时,对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权重、标准的合理性展开审查,了解资金在实际分配过程中是否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且督促相关部门对现有的因素测算合理性进行完善,制定出更加科学的分配方法,提高资金的实际分配水平。如针对水资源比较缺少的农村地区,在制定专项资金分配计划的过程中,将重点放在建立水利工程方面,为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支持。此外,需要对重点县的涉农资金分配情况进行关注,重点审查资金项目的审批权限是否真正下放、是否真正用于有益于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相关工作中等。三是需要保证资金的规范使用,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资金的使用途径,对于涉嫌违法违纪的行为要及时进行处理,解决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更好解决机制缺陷提供支持。
通过科学开展审计工作,落实对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审计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避免严重资金浪费问题出现,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在战略落实过程中各地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督促审计执行效果,保证乡村振兴的整体效果。
四、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加强审计公开力度
监督国家公共财政、账目是国家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需要通过不断完善审计的实际工作制度,不断加强公开力度,促进审计工作朝着透明化、公开化发展,有效降低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现,这也是保护国家、集体、个人基本利益的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加强公开力度:一是需要提升乡村地区审计公告披露信息深度和广度,即实际工作中需要通过将公告的范围进行扩大,或者是增加公告数量的方式,将更多的信息进行公开。如某地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将以往年度审计的工作模式,变成季度上交战略落实报告、半年开展实地考察的工作模式。以此保证通过不断扩展审计工作的范围,科学增加审计工作频率和次数,提升公布内容的全面性和具体性,保证公告数量,不断加强审计工作的披露力度。二是需要对当前乡村审计结构公告的书写格式进行更改。审计工作公告书主要是提供给乡村地区所有农民查看的,因此,保证公告的整体流畅、通俗易懂,是开展结果公开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内容。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审计机构出具更加简单明了的审计报告,改变以往格式化的审计报告形式,确保每个农民都能够准确了解报告内容。如针对受到农民广泛关注的村级财务年度计划、各种收入和支出的详细内容、集体资源明细等,某地将其加入到了审计报告中,以附加列表的形式体现出来,并且对其中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说明,为群众更加直观了解政府工作情况提供途径。以此保证能够满足群众对于审计结果的查看需求,真正发挥出审计公开的作用,实现审计结果的透明和公开。三是需要结合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特点,合理利用官方公众号、政务App 等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及时将公告信息传递给群众。这样不仅能够为不同需求的群众提供多样化信息获取渠道,保证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及时性,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审计结果公开及时性。
通过积极落实审计结果的公开工作,实现对现有审计工作制度的完善,能够不断提升审计结果公告的质量,发挥出公众监督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乡村基层组织实际工作效果,还能够引导群众更加积极配合审计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落实提供支持。
五、创新审计技术手段,提升审计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国家审计工作也需要充分利用全新技术手段,通过不断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为审计工作更加高效地开展提供支持。这样不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遇到的时效差问题,还能够提升审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好发挥出国家审计工作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需要加强审计专用网络的建设力度,提升各级审计部门数据利用效率,不仅需要纵向将各级审计部门审计信息资源实现科学共享,改变内部不同单元和部门之间存在的壁垒,还需要促进不同行业、部门、区域之间实现有效数据信息共享。如某地为了能够提升审计工作信息化水平,完善审计工作体系,在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下,建立审计云平台,将各类数据整合在一起,形成信息资源服务“套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审计业务提供针对性支持。并且需要及时建立对应的标准化数据库,这也是乡村振兴审计工作需要重点建设的工程。此外,需要不断扩展数据信息的获取渠道,按照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特点,明确审计工作需求,对数据信息采集的范围进行确定,制定出对应的采集清单。通过定期采集、按需获取等方式,有效地将数据、工作经验、方法等归集在一起,真正掌握大数据技术支持下的审计工作核心。二是根据近些年与乡村振兴审计工作密切联系部门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发展趋势,大力开展地理信息数据的有效分析和利用,改变乡村振兴审计工作传统工作方式,为乡村振兴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与结构化数据信息不同的是,地理信息蕴含着非常多的细节,数据量比较大,通过纸质、手工操作一般无法实现对信息的高效处理,这就要求实际工作中可以积极利用专业化的地理信息处理工具,如ArcGIS等。
通过科学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改变以往审计工作的方式方法,能够在创新审计工作手段的基础上,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以此保证能够高质量、高效率推进乡村振兴审计工作,解决以往工作中人工操作出现的效率差、时效差等问题,为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
六、培养乡村审计队伍,落实人才储备举措
人才质量是审计工作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也是当前影响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问题,主要体现在村级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较差、基层审计队伍建设基础不够坚实等方面。因此,当前需要重点加强人才的培养,建设更加完整的审计工作队伍,落实高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工作,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需要对现有的人才准入、培养制度进行积极完善,根据编制方面的要求,充分利用人才的引进通道,将一些有意全身心投入到审计工作队伍的人才收纳进来,确保能够一直保持基层审计队伍的整体活力,满足审计发展在人才方面的需求。如针对刚刚进入到审计部门的人员,除了需要考察人才对于乡村审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以外,还需要通过试岗等方式,考察人才的专业能力,包括审计专业理论基础、审计职业资格证书等,通过高质量的人才引进工作,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能力。二是需要建立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相关制度,促进系统、科学的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提升现有人才的综合素养,包括良好调查取证能力、对于涉农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良好的交流和沟通技巧等。同时,需要在培训中,有计划地引导人才了解和掌握乡村振兴战略要求、目标、任务,以及当期取得的成果,引导其能够从更加专业的角度重新审视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审计工作,为获得更好的工作效果提供支持。三是需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夯实物质奖励基础,结合精神奖励多种手段,创建出复合型的奖惩体系,充分调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为更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提供人才支持。如可以通过完善晋升机制的方式,为人员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改变以往晋升在年龄和工作年限方面的限制,更加看重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不断提升人才质量,结合科学的人才引入、高效的人才培养、合理的人才管理工作,能够实现对现有审计队伍的有效完善和健全。以此保证能够实现对现有审计人员的有效培养和监督,真正建立起一支具备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审计队伍,为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七、结语
乡村战略作为新时期国家治理重大战略之一,是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加强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审计工作,充分体现国家治理“免疫系统”的积极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推进村级全面覆盖、构建系统审计计划、找准审计突破关键、完善审计工作制度、创新审计技术、培养乡村审计队伍等,发挥出国家审计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