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研究
2022-02-06韩莹
韩 莹
(灵石县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西 晋中 031300)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各种农药肥料被广泛应用到食品的种植与加工作业中。无论是蔬菜的种植,还是瓜果的培育,都离不开对农药的使用,一方面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生长效率与质量水平,达到高质高产的效果。食品中所用的农药较为复杂,若是忽略了对农药的有效处理,很可能危及到食用者的身体健康。因而,科学选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加强食品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
在农业生产中,农药往往会附着在食品表面上,若是人使用了带有农药的产品,很有可能会出现中毒反应,甚至诱发其他疾病,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以食品上附带有机磷的农药为例,其不仅可以通过人的直接食用进入人体,还可以经由呼吸系统、皮肤等其他渠道进入人体并进行传播。当人体内有有机磷进入时,体内原有活性物质的活性会被遏制,进而致使人体内胆碱酯酶的含量逐渐下降,给人体机能造成严重损伤。人体中有机磷的含量一旦超过其可承受范围,便会逐渐有肌肉痉挛、虚汗以及心跳加速等症状出现。若是病情未能受到及时控制,不断恶化,人体的神经系统会有部分功能丧失,严重时发生紊乱。由此可见,食品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做好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密切相关。
在食品加工产业现代化、一体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创新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加强检测监督管理,对于食品问题的处理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范围较广,且覆盖面较大,违规使用多类型的农药产品,一方面会污染和影响周边环境,另一方面也给农药中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埋下安全隐患。要切实防范此类问题现象的出现,还需提高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强化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在各环节生产加工作业中的落实,有效运用科学可行的检测技术,精细化地检测食品的药物残留情况,保证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持续稳定地进行食品供应工作。
2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
2.1 样品前处理技术
食品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分为两种:
(1)固相萃取。借助于对固体吸附剂的使用,对液体样品内的目标化合物加以吸附处理,分离干扰化合物与样品基体,然后使用洗脱液进行洗脱,亦或是加热解吸附,达到有效分离目标化合物的效果,这便是固相萃取的基本概念。当前,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对这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
(2)溶剂萃取。这种样品前处理方式主要是根据不同组分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将其从混合物中有效分离出来。再经净化、提取等一系列流程后,即可达到溶剂萃取的效果。随着技术的创新发展,溶剂萃取技术实现了更为细化的分列,逐渐衍生出逆流萃取、连续萃取等多样化的形式。在分析样品时,萃取操作并不复杂,整个流程相对简单。
2.2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将质谱分析与色谱分析两种技术手段结合到一起,便衍生了一种新型的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这种检测技术主要依托于两种检测技术的关联性,达到进一步优化药残检测适用性与应用效果的目的。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运用到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需要紧密贴合食品的性状、数量与特点,确保技术操作的可行性。在色谱分析技术的操作上,主要是应用记录仪与检测器,实时监督管理整个检测过程,比对颜色,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予以确认。应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关键在于掌握相关的技术要点,例如,导入方式的合理化选择、样本的采集、控制温度等核心要素等,选用电离方式提高分类效率。实践证明,这种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还可以良好地满足定量、定性的测量需求。
2.3 毛细管电泳技术
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检测技术,毛细管电泳检测需要建立高压电场,结合驱动力作用精准分析食品上的农药残留。借助于分离的技术方式,分析、计算不同的参数数据。在实践应用中,多方面因素会对这一技术的应用实效产生一定影响,常见的包括添加剂、温度以及酸碱度等。检测人员应预先处理食品,并做好采样工作,全面检查检测作业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设备,查验电源与温度控制系统等,并将其置于安全可靠的位置,争取获得更为真实准确的农残检测数据结果。在此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各类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精准衡量食品的农药残留量。
以毛细管电泳技术为代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除了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还能够准确识别食品中存在的微量元素,确定各种农药成分。无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即可得到较为全面的检测分析结果。近年来的食品检测领域已逐步广泛应用了这种检测分析方法,适用效果十分显著。
2.4 免疫分析技术
通过对毒物的标记,将食品上农药的残留情况直观展现出来,是免疫分析技术的主要检测原理。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引入对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首先要筛选和标记待测食品上的农药,然后通过抗体生产不同类型的复合物,进而对食品中农药的实际含量进行准确测定即可。运用免疫分析技术,需要检测人员合理配置溶液,明确农药的类型,准确掌握与之对应的抗原与抗体,再将其固定于适宜的凝胶中。依托于介质的扩散,检测农药残留物,记录最终得到的数据结果即可。现阶段,应用与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免疫分析技术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酶免疫,二是放射免疫,尤其是在检测有机磷类型的农药工作中,这两种形式的免疫分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应用免疫分析技术的关键点在于对样品数量的合理化控制,防止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出现假阳性等问题现象。
2.5 生物传感技术
结合生物对农药的敏感性原理,将测得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是生物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实践应用中,这种检测方式体现出高准确度的优势特点,为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与测定提供了显著的便利条件。与此同时,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检测技术,生物传感技术的操作方式相对简单,检测流程较为便捷,有效节约了药残检测的造价成本。在短时间内,即可得到准确度较高的检测结果,不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作业中,对目标待测物生物传感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此外,这种检测形式还涉及到对蛋白质、酶等物质的使用,可以依托于此类物质的敏感单元,达到较为理想的检测效果。在实践应用过程中,检测人员应加强对生物电极、酶传感器以及细胞传感器等主要设备的管理与控制,在综合考量农药特点的基础上,交叉使用检测物质与检测设备,最大限度内提高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全面性与真实性。
2.6 活体检测技术
将食品与活体生物置于同一空间内,利用农药与生物中菌类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农药所处的具体位置,以及实际存在数量,是活体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引入对活体检测技术的应用,速度快,操作简单,与此同时便于在短时间内分辨并确定农药的数量与具体位置,但不足之处是这种检测方式缺乏更高的精确性,难以精准地检测出农药属于哪一种类型。现阶段,在传统食品检测中,对活体检测技术的应用更为常见。
2.7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针对性强是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主要特点,其应用范围较为固定,以低活性物质、易分解物质作为主要的检测对象。在以往食品检测工作中,运用其他技术手段检测食品的农药残留情况时,往往难以得到理想的检测结果,检测作业效率迟迟无法实现有效提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检测此类物质,能够大幅提高检测效果,体现出极强的应用价值。实践证明,虽然运用此种技术手段能够确保农药成分检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但精准性较差,且灵敏度不高,因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仍然存在广阔的改进与发展空间。在未来的技术研发过程中,技术人员应着重消除这种技术的应用限制,推动技术体系与技术功能的逐步完善。
3 生化分析检测技术
探究食品中农药残留状况时,通常会引入对生化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
3.1 酶抑制法
有机磷及其他物质对酶的活性具有直接影响,因而利用这一原理与特性,即可利用酶抑制法对农药的实际残留情况加以确定。若检测对象不含有有机磷类的农药,则不会影响到酶活性。若是检测对象中含有此类有机磷性物质,则可以通过测得的吸光度的实际情况,对食品农药的残留状况予以准确判定。比如,在检测食品农药残留的状况时运用分光光度计,即可参照最终获取的吸光度曲线,对农药残留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实践证明,酶抑制法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分析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应用范围较广,对检测的食品对象没有过多的特殊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幅提高检测作业效率,短时间内便可以得到真实直观的数据结果。但这种分析检测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即检测的精度水平相对较低,无法重复回收利用检测药品。
3.2 酶联免疫法
现阶段,大部分地区的食品农残检测工作中应用了酶联免疫法,这种分析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抗原与抗体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实现对检测目标的有效分析。与抗原检测、抗体检测技术不同,酶联免疫法的主要检测对象是酶。实践应用中,这种分析检测技术体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检测速度快,可以满足同时进行多次试验的测试需求。但在所用试剂的选择上,酶联免疫法是较为苛刻的,且在检测结构相似的化合物时,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交叉反应的影响,影响数据分析与结果判断的准确性。根据这种特质,这种分析检测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农药单残留物质的检测分析作业中。
3.3 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
运用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可以评价食品的安全性,进而为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的建议。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检测技术,这种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食品农药残留的基本属性、数量多少的有效检测,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多种类的农药加以区分,确定各种农药的实际残留量。以检测转基因食品为例,利用蛋白质组成分析技术探究外源因素,然后对农药的实际情况加以确认即可。参照蛋白质组成成分,对食品农药残留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予以精准判断。
4 加强食品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的措施
4.1 做好样品处理工作
作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作业中的要点环节,样品的处理成效对后续各环节检测工作的进行具有重要影响。对于检测人员而言,应提高对样品处理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结合待测对象食品的特点与类型,以及最终选用和确定的检测技术,对检测样品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前期处理工作得以落实到位。此外,加强在样品存放方面的管理与保护,选择适宜的存放位置。若是样品需要剪切成不同的大小、亦或是需要置于汁液中,亦或是需要冷藏,且对冷藏环境具有具体的要求,则工作人员应对大小规格、汁液的配置、冷藏的时间、温度水平等各项因素予以合理化把控。在此基础上,严格遵守样品处理的标准化作业流程,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妥善处理农药残留检测样品,为获取真实准确的检测结果提供有力保障。
4.2 加强管控检测作业过程
精细化监督控制农药残留检测的作业过程,也是开展食品检测的关键点。工作人员应规范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在确定所选用的检测技术方法后,明确全检测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材料和设备设施,与此同时,针对实际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隐患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确保问题出现后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根据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作业的具体要求,规划设计针对性的检测方案,整合归纳有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并由专人负责记录和整理,一方面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与精准性,另一方面为后续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提供便利的参考依据。
5 结束语
做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是食品检测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社会食品安全的必要举措。在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食品检测专业领域应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手段的创新与改进,将多样化的先进检测分析技术灵活运用到不同类型的农残检测作业中,加大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力度,综合提升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