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分析的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现状

2022-02-05王雪飙王育珊

旅游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康养发文图谱

王雪飙 王育珊 姚 华*

(1.新疆医科大学健康管理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引言

健康旅游是健康产业与旅游观光业深度融合、综合发展的新业态,利用异地旅游,面向全人群开展健康体检、康复疗养、休闲养生等全方位服务。与传统旅游形态相比,健康旅游具有旅游时间长、消费能力强、重游率高、强身健体等特点[1]。健康旅游把个人从工作和家庭生活中抽离出来,并着重突出通过消遣、娱乐和教育等活动为个人提供健康生活状态[2]。在“健康中国”战略大背景大环境下,健康的生活理念也获得了更多认同,上述健康养生理念的挖掘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健康发展轨道,健康产业和文旅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也越来越快[3]。虽然健康旅游已引起学界、行业的重视,但国内在健康旅游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上起步较晚,目前研究尚未成熟。因此,本研究借助CiteSpace(版本号5.8.R3c),利用科学知识图谱的方式对“健康旅游”相关文献进行解读,梳理出“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脉络和热点。

一、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首先,本研究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为数据来源,以“健康旅游、康养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保健旅游、中医药旅游、养老旅游”等与健康旅游相关的关键词为检索主题词,年际跨度为2001—2021年。其次,在CNKI多次高级检索测试后,收集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CSCD等文献数据。如此选择期刊文献能够在保证文献数据量的同时保证文献质量。最后,剔除检索结果中的重复文献、征稿启事等无用数据后,最终得到260条结果。数据收集工作从2021年12月25日开始,2022年1月5日完成数据下载工作,2022年1月8日完成数据整理工作。

(二)数据来源

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分析国内健康旅游领域机构合作情况,并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挖掘该领域研究热点。作为文献计量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知识图谱因具有可视化、数据处理能力强、分析维度多等优势,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4]。与其他的知识图谱软件不同的是,CiteSpace融入了聚类分析、社区网络分析、多维尺度研究的方法,侧重于探索与解析学科研究前沿的演变、研究前沿与基础理论间的联系,以及其不同前沿间的联系[5]。

本研究以由陈超美教授组织研发的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将数据转化为“Refworks”格式,并导入Citespace。对于相关参数进行如下设置:时间分隔为2001至2021年,最小统计时间为1年。选择标准阈值设定为Top N=50,而后再按照分析内容的差异选择合适的网络节点,如发文单位、发文作者、关键词等,分别进行相关分析。通过分析研究机构,可以了解我国健康旅游领域的合作研究现状;对关键词共现图谱的信息研究,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对关键字的聚类分析,可以找到该领域的核心主题及其相互联系。

二、结果

(一)发文趋势

2001—2021年,我国健康旅游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仅有1篇优质文章,2020年上升至39篇,虽部分年份文献量有所起伏,但研究热度持续升温(见图1)。

图1 健康旅游研究期刊文献年度分布(2001—2021年)

(二)研究热点

某一关键字词的出现频次能够体现该领域当前研究热度的水平,而高频关键词则能够体现当下在健康旅游领域中的热点[6]。通过CiteSpace对收集的关键词进行分析,获得282个节点,342条连线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如图2所示。利用软件将关键词频次进行梳理,整理成表1。从表1可以看出,除“健康旅游”一词外,排名前5的关键词依次是“医疗旅游(39)”“养生旅游(25)”“康养旅游(17)”“中医药(10)”“养生(9)”。此外,乡村旅游、养老旅游、中医药旅游是该领域的重点研究范畴。

关键词中介中心性,代表关键词与信息流的数量及其对整个网络资源结构的控制程度[7],同时也说明了某个节点在该领域中的连接功能,中介中心性越大,说明该节点更关键。“健康旅游”“中医药”“养生旅游”“医疗旅游”“康养旅游”和“乡村旅游”这6个关键词在频次列和中心性列中同时出现(见表1、表2),说明上述关键词在健康旅游领域不仅是研究热点还是研究出发点,在进行健康旅游研究时可以重点围绕这6个关键词展开。

表1 2001—2021年我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频次

表2 2001—2021年我国健康旅游研究领域关键词中心性排序

(三)主题分析

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3)代表了健康旅游领域的各个研究关注点,按照研究方向进行聚类,可以产生10个聚类标签。这些聚类标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研究前沿,但并不一定客观全面,聚类的结果需要与相关文献结合[8]。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到以下除了主题词“健康旅游”本身外的三个研究前沿,即“康养旅游”“医疗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

图2 2001—2021年我国健康旅游相关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图3 2001—2021年我国健康旅游相关文献关键词聚类图谱

(四)合作研究情况

机构合作图谱(见图4)中共有239个节点,110条连线。图中的节点越大表示机构发文频次高,虽然节点数量很多,但是突出节点较少,且节点之间相对较为分散,说明研究健康旅游机构很多,不同研究机构之间虽有合作,但合作的普遍性不强。对各研究机构的二级机构进行合并汇总,目前,云南大学发文频次达到10次,在国内是发文频次最高的机构。发文频次居第二位的是浙江农林大学,发文频次达到8次,发文频次超过5次的有8个机构。健康旅游研究发文频次前10的机构排名如表3所示。其中,以旅游与健康学院为核心研究中心的浙江农林大学,与国内诸多机构都有密切合作,可见,浙江农林大学旅游与健康学院在该领域的重要性和较多贡献。

表3 健康旅游发文量较高的机构

三、结论

自健康旅游引入国内以来,其学术理论与社会实践均有长足发展,从该领域研究成果的文献数量不断攀升这一现象可以得到验证。通过对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一)产出成果

从研究成果产出的角度而言,健康旅游领域的发文量逐年上涨,从侧面说明该领域在我国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传统旅游业态研究相比,健康旅游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研究领域,研究空间巨大。

(二)研究热点

就研究热点来看,近年来健康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康养旅游”“医疗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方面。其研究目的是综合开发健康旅游资源,设计多样的健康旅游产品,最终实现各产业间的高度融合。

1.康养旅游

图4 2001—2021年我国健康旅游相关文献发文机构合作图谱

中国康养旅游发展迅猛,但是康养旅游研究却还处于起步阶段。刘丽勤在研究过程中最早提出“康养”的概念,但是却没有对康养进行准确定义[9]。我国首部康养蓝皮书——《中国康养产业发展报告(2017)》,其中将“康养”界定为“综合环境以完善人的体质和心智并促进其持续达到最佳状况的行为方式活动”[10]。王赵首次为康养游下定义:一项以强身健体、医养健康和延年益寿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扎根在自然、生态、人文科学及美学风景的基石上,融合多种观光、游玩、康体及娱乐等方式[11]。自2005年张广瑞研究员将康养旅游的概念引入我国起,康养旅游理论研究在我国落地生根,发展了十多年。但是实践却起步得相当晚,始于秦皇岛与攀枝花这两处国家级实验区的建设和发展,这也标志着康养旅游成为新的旅游 热点[12]。

2.医疗旅游

医疗旅游,是在旅游产业和医药行业高度融合后所形成的一个新兴旅游业态,自出现便引起了医疗和旅游多领域学者的关注。医疗旅游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促进旅游业、医药服务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也有着重大意义[13]。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0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4亿,预计2040年时的老龄比例将超30%[14],对比其他人群,老年人在医疗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复杂。在依托已有民族医药资源的基础上,建立民族医养结合的康养基地,重点建设健康小镇、民族温泉疗养度假村,形成中医疗养保健,民族医学整疗体系以及民族温泉SPA等特点的健康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同时,针对广大青少年市场,根据“亚健康”的发展趋势和中医治未病理念,创新发展保健类产品,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以达到身心健康愉悦的目的[15]。

3.中医药健康旅游

王景明首次提出“中医药旅游”的概念[16]。2002年,中国国内的第一个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诞生,随后又开始扩展到中国其他地区,成为近年来旅游行业的热点[17]。王秀峰认为,质优价廉的医药服务、丰厚而优良的自然景观、悠久而独特的中医传统、巨大而成长快速的客源市场,是中国发展医疗旅游的巨大优势[18]。但就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在中医药健康旅游的理论、实践研究的外延内涵等层面还不够深入[19],中医药健康旅游如何在我国广袤大地上实现特色发展,这一命题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深层发掘。

(三)学术合作

从学术合作的角度而言,我国健康旅游领域的合作网络尚未形成,还有待进一步改善;从研究机构来看,浙江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林业局下属研究机构是国内健康旅游研究的主要力量。

猜你喜欢

康养发文图谱
绘一张成长图谱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即墨温泉:未来康养休闲之地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