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易致用的阳明心学
2022-02-05赵健
宁波通讯 2022年11期
钱穆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到,“阳明先生的良知之学,实在可称为一种心体的实践论。与其说他着重知,毋宁说他更着重行,与其说他着重心,毋宁说他更着重事”。他认为,所谓致良知,是要叫我们去事上磨炼。
良知是致用的。无论我们独自思考还是待人接物,只要和自己、和别人、和外部事物之间有任何交流,都会凭借内在的意识去应对,而这个内在的意识就是良知。良知如镜,在致用时才能发挥出它的具体作用。我们见到父母时它会提醒我们是否孝顺,立志健身时它会提醒我们是否懒惰,处理单位公事时它警醒我们是否按公心、凭法规在办理。
致良知的功夫是有次第的。良知被人欲遮蔽,忽隐忽现,如暴怒时甚至觉察不到良知的存在。阳明先生传播心学功夫时提到不同的情况、不同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初学者,私心杂念横行胸中,无一刻安宁,良知也不知所踪,可以通过静坐来“息思虑”。随着思虑的减少,就能逐渐感知到良知的存在。当自己能觉察到良知之后,再静坐时,就需在减少思虑的同时,力求不坠入寂灭,要求自己平日里“事上磨”,依良知行事,时时“立诚”,时时“省察克治”,用良知之镜观照心中的人欲。到得下功夫久时,原本杂乱的意念会逐渐收摄,发散的精神会逐渐凝聚,负面情绪慢慢被清理,良知清清明明,自然能为善去恶了。心学功夫有进有退,我们需有颗持之以恒的心,踏实地去事上致良知,时间久了自然能盈科而进。
致良知需有个头脑。良知难在时断时续、时隐时现,所以如何时时刻刻叫醒自己的良知,即为致良知的功夫头脑处。笔者的体悟是抓住“立诚”和“精进”。“立诚”功夫,要在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地方,仍坚持真诚恻怛,依良知而行,不存丝毫之伪诈。“精进”功夫,要不急不躁、不急于求成、勿忘勿助,就好比苏东坡煮东坡肉,“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