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2022-02-05穆贵军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文 穆贵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民生实事是党委、政府向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是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关乎地方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能否高质量完成,广大群众十分关心关注。一直以来,很多民生实事,长久以来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关键还是有的干部思维僵化、抱残守缺、不思进取,解决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探索。思维能力决定工作能力,思维方式决定行为方式。只有在理论学习、工作实践和经验总结中,不断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切实增强工作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推进民生实事落细落实落到位,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变成现实。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战略思维
往远处想。必须在科学分析世情、国情、省情、实情并做到科学谋划、统筹兼顾基础上,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部分与整体、小我与大我,以及个人抱负、个人利益和长远利益、根本利益的关系,根据实际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群众切实得益的长效机制,多做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事,防止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和哗众取宠的“盆景工程”,努力做到解决具体问题与深层次问题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相促进、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相统一。
从大局看。把民生实事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去谋划定位,看提出的重大民生项目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进而厘清发展思路、优化发展布局、强化工作部署、推动工作落实;把个体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全局中来谋划和推进,既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职能职责,又联系自己工作岗位,时刻做到大局在胸、全局在握、变局在控,以战略自信面对一切挑战。
往实处谋。坚持系统思考、整体谋划,研究确定战略重点,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将民生实事放在全局中仔细分析、统筹考虑、精准施策,既做到立足当下、适度超前、考虑长远,也做到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掌握实情,还做到把握分寸、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及时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不办事”“办不成事”“办不好事”等问题,确保民生实事讲一件办一件、办一件成一件、办一件群众满意一件。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民本思维
注重体察民情,尊重遵从民意。工作中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始终做到把群众利益想在决策之前、群众要求解决在实施之前、群众工作做在执行之前,做到大事得到群众支持、难事得到群众理解、好事办得群众高兴。
增强宗旨意识,切实惠民利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作为推进民生实事中坚力量,要切实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把办理民生实事同锤炼党性、改进作风结合起来,同练就解决问题、造福群众过硬本领结合起来,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大力弘扬实干之风,一步一个脚印把民生实事各项任务推向前进。
深化实践活动,推动问题解决。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脚是人民群众,本质是为人民服务,办的是分内之事,履的是应尽之责。必须聚焦重点群体和领域,创新方式方法,做实政策措施,强化组织动员,突出分类指导,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硬骨头”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新成效。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创新思维
坚持方式方法创新。始终对群众最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抱有一种“不依不饶”的态度,善于到群众中寻找创新的灵感火花,积极探索做好民生实事新机制新办法新路子,同时针对一些地方推进民生实事缺乏创造力、想像力以及工作方式方法简单等弊端,努力走出“舒适区域”、打破“路径依赖”,让创新围绕突出问题展开,努力找到新技术、新办法与老问题的结合点,探索出真正解决群众困难和问题的新的工作方法。
坚持制度机制创新。把敢闯敢试方法思路与民生实事内在工作规律科学结合起来,围绕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民主决策、责任落实、投入保障、跟踪问效等工作机制,以制度机制创新促进工作方式转变和服务效能提升,破解发展瓶颈,助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底线思维
强化教育引导,筑牢底线思维。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强化“五种意识”,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权衡处理好取和舍、短期和长期、局部和全局等关系,谋划工作、思考问题宁可把形势考虑得更为复杂一点、把任务思考得更为严峻一些,从可能引发的消极、欠佳的后果出发,积极审慎地争取理想结果,做到喜不忘忧、安不忘危、未雨绸缪、曲突徙薪。
突出实事重点,敬畏民生底线。始终做到敬畏法律、纪律、政策、安全、道德“五条底线”,坚持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做起,平衡、统筹、协调破解民生领域各类问题,切实做到聚焦热点、回应槽点、攻克难点、纾解痛点、打通堵点、补齐断点。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精准思维
精准对接群众所需。群众需求点,就是办理民生实事着力点、改革发展切入点。必须扑下身子、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在全面掌握民生建设现有条件和基础情况下,认真排查并梳理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摸清群众关切和期待,同时通过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确定相应政策和办法,按照对大局全局影响程度以及轻重缓急来确定年度民生实事任务以及重点民生项目,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精准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补齐民生短板弱项。坚持精准自查、边查边改、立知立改,只有健全机制补短板、创新方式强弱项、拓宽路径提质量,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弱项,才能将一项项列有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民意清单”“问题清单”,逐一变成清晰的“履职清单”“销号清单”,最终变成疏通痛点堵点的“成效清单”“满意清单”,努力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努力掌握和善于运用协同思维
坚持目标价值认同。树立增强“一盘棋”意识和开放视野,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和本位主义,打破部门区域界限,自觉认清形势、把握大局、融入大局,对于各项重大民生实事任务和关键安排部署做到目标统一、积极配合、主动担当,同时坚持统筹兼顾、协同联动,促进民生各领域、各区域、各政策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推动各项民生实事齐头并进、高质量发展。
做到体制机制协同。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构建“顶格协调、统筹推进、协同联动、多路并发”工作机制,特别是在推进涉及民生重点领域问题或者涉及部门较多的综合性问题、系统性难题时,积极加强不同地区、层级、部门之间的协同,让各项工作在制度上相互补充、落实上相互促进、成效上相得益彰。在民生实事政策制定、推进和落实全过程,建立政策部门、区域间以及跨部门、跨领域沟通协调工作机制,兼顾本部门、本区域特殊性以及与其他部门、区域关联性,努力实现民生实事最优政策组合和最大整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