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探索
——以移民安置小区为例

2022-02-05

建筑与预算 2022年4期
关键词:南浦小城镇移民

康 超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福建 漳州 363005)

1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慢城模式简要分析

1.1 新型城镇规划的慢城模式基本含义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过程中,慢节奏的城乡生活形式也得到了更多人喜爱,因而国际上逐渐发展出“慢城模式”这一全新的城镇规划建设概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状态,慢城模式在国际上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人们的大力支持,这主要是由于新型城镇规划下慢城模式与传统观念中城镇规划模式不同。慢城模式提出对当前大型城市建设的无限延伸以及农村人口大幅度的进入城市进行抵制,强调对于生活节奏的把控,即将生活节奏向着休闲舒缓的方向进行调节。这种小城镇规划建设模式有效地将城市传统历史与当前社会生活模式进行结合,由此提供给城镇居民多元化的休闲娱乐方式。在慢城模式建设下,小型城镇主要是通过推广其传统工艺、特色文化等来实现经济的发展,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融入新模式建设的个性化风格,因而慢城模式非常适用于当前小型城镇的建设。

1.2 城镇化规划的生态理念基本涵义分析

生态理念是指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来看待客观事物,其最终的目的便是更好地调节人类自身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地对环境进行保护。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理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也很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等的进一步思考,因而该方面的研究也能促进小型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态理念下的小城镇规划能够有效地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一般来说,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慢城模式主要也是从绿色生态入手进行研究,在此过程中,旨在最终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而当前城镇建设需要利用传统工艺来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并积极地鼓励人们参与到慢城建设之中,实现慢城建设的有效应用。

2 移民安置小区基地概况

2.1 移民安置小区的区域位置及规划对接分析

朝阳水库移民安置小区是省级重点项目朝阳水库的配套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水库建设引起的移民安置。移民安置小区的规划建设中主要是依据《漳浦县南浦乡总体规划(2012-2030)》及相关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规划选址基地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南浦乡驻地,其总占地面积达到了35.2hm2,规划基地的东、南两侧与现状县道515线相连接,西侧与乡道程长线相邻,北侧至规划改线的新县道515线。移民安置小区距离漳州市区大约40km,距离漳浦县城大约18km,此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市政设施满足的建设要求,综合评价是比较合适的开发地段。移民安置小区依托南浦乡生态与产业资源优势,深入挖掘本地竹文化内涵,突出南浦龙溪古镇、水岸竹乡、闽南竹器城的主题形象,规划打造集特色主题鲜明、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产业展销于一体的美丽宜居社区,形成省级移民安置示范区和特色竹韵小镇。

2.2 移民安置小区建设现状简要分析

根据《漳浦县南浦乡朝阳水库移民安置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可知,移民安置小区规划用地主要分为了十个部分,其中01,02,03,04,05地块用地性质为二类农村宅基地;06,09,10地块用地性质为文化活动用地;07和08地块用地性质分别为幼儿园用地以及老年人社会福利用地。综合来看,二类农村宅基地的用地面积远大于文化活动用地以及幼儿园用地,如01,02地块为二类农村宅基地,其用地面积分别为35334.56m2和15375.43m2,而06地块文化活动用地面积为1114.34m2,幼儿园用地07地块4900.17m2,09,10地块为文化活动用地,其用地面积分别为4004.07m2和4848.75m2。除了用地面积方面,在建筑密度、绿地率以及建筑高度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差异。01~05地块为二类农村宅基地,其建筑密度均小于38%,绿地率方面则大于30%,建筑高度均小于18m;06,09以及10地块为文化活动用地,其建筑密度均小于30%,绿地率方面,06地块大于35%,09和10地块则大于20%,在建筑高度方面,均小于24m;07为幼儿园用地,其建筑密度在20~35%之间,绿地率则在30%及以上,建筑高度小于24m;08为老年人社会福利用地,其建筑密度小于30%,绿地率则大于35%,高度小于24m。

移民安置小区基地现状建设用地主要分布于县道515线两侧,现状居住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基地的西南部,基地周围分布部分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基地内地形北高南低,西北部山丘缓坡适宜台地式布局,西南部地势较为平坦适宜大片区整体开发建设,现状以非建设用地为主,其中农林用地和水系面积占比达到90%左右。此外,对于移民安置小区建筑情况而言,当前基地内部大多数均为村民住宅,且建筑多在三层以下,其建筑风貌杂乱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沿路的景观形象,因而需要统一的规划设计来帮助有效地提高建筑风貌。

3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慢城规划模式的探索分析

3.1 慢城规划模式的基本原则简要分析

对于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慢城规划模式而言,必须遵循以下的几点基本原则:首先是要实施全面的规划,即城镇的规划必须要连片进行建设,对所要进行建设规划的建筑实施统一开发,以此确保建筑物整体风格符合要求。此外,慢城规划还要求城镇建设能够突出其特色,有效地显示出其环境的优越性。对于移民安置小区的规划建设而言,主要是采用闽南风格,因而需要在规划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其地域特色,并将规划项目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其次是要以人为本,方便人们的生活。慢城模式主要是通过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充分听取村民的意愿,并切实保障所有村民的基本利益,为之提供相应的生活保障,以此创造出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最后是节约资源以及可持续发展,移民安置小区的慢城规划也需要合理、节约地利用土地,即满足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创造舒适的环境,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确保规划实施的经济性及可行性,从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入手,打造低碳环保的居住社区。

3.2 慢城模式下的移民安置小区规划布局分析

基于朝阳水库移民安置小区在慢城规划模式中的主题定位,在其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该地区的农村特质以及居民对于慢生活的需求,即将移民安置小区的建设与南浦城镇建设相结合,以此来确定移民安置小区慢城模式下的规划策略。在此过程中,将慢城模式下的小城镇规划布局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分别是小城镇里空间规划、坊空间规划、市空间规划以及城空间规划。里空间是由街道进行分隔而形成的,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居住形态,这种传统的街道布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邻里之间的交往,改变了现代城市相对隔绝的封闭式建筑空间样式,更加地适合居住。坊空间则是为商业性的空间,在坊空间中主要进行的商业活动为手工制造类,这类空间主要是与当地的一些文化艺术活动相融合,为居民的生活提供相应的文化艺术氛围。小城镇的市空间规划主要是将小城镇的集市打造成为商品交易以及文化交流的空间场所,该地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也很大程度上展现出了乡土文化,因而有利于拉动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小城镇的城空间规划则是对小城镇自身的历史文化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突出历史传统。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布局规划,来探索慢城模式下小城镇的基本规划方案。

3.3 移民安置小区慢城模式下的规划策略及总体规划布局简要分析

本次移民安置小区慢城模式规划策略如下,主要是从支撑、生态、文态、业态以及形态五个方面入手进行研究。移民安置小区以当地的优良山水环境作为基本支撑,塑造观湖看山的大景观格局,同时计划积极地保护基地内部的竹林资源,由此来有效地进行生态环境的培育。在此过程中,结合移民安置小区的传统文化,最大化地拓展文化产业,在保证移民安置的生产生活基础上,打造旅游休闲产业,最后借助于该慢城模式下小城镇的建设,与特色小城镇相结合,打造出具有代表性的南浦形象。移民安置小区基于当地资源情况,在基地的东西集中设置了两个安置区,共安置了移民512户,且均为占地90m2的户型,同时还设置有相应的综合服务区以及生态休闲区。综合服务区位于基地的南部,其占地面积约为1.4hm2,配备有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且设置了文化广场,并深度地发掘南浦竹文化内涵,打造竹文化综合服务区。

4 结语

本文中就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小城镇的规划的慢城模式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以移民安置小区的慢城模式规划为例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实例对于慢城模式规划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以此来促进我国小型城镇化慢城模式的进一步应用。

猜你喜欢

南浦小城镇移民
南浦河守边记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春日相思
踏莎行
王汇泉
签证移民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