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
2022-02-05候雅东陈庚德
候雅东,陈庚德,陈 亮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疆地质勘查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建筑工程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建筑体量也不断扩大,高层以及超高层建筑成为了现代城市的标志。在整个建筑施工中,桩基施工属于核心以及基础工序,其施工质量与建筑的稳定性和整体质量密切相关,如果桩基施工存在问题,则为后续施工活动的安全开展带来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要认识到桩基施工的价值性和重要性,并且采取科学措施,合理应用施工技术,满足现代居民对建筑质量的要求。
1 桩基施工概述
桩基施工主要是指对岩石层或者土层开展钻孔施工,设置承重平台和桩体,进而将地面和建筑物紧密连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桩基施工属于工程建设的基础,其质量关乎建筑的安全性,通过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可以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将重力更好地传递到地面,避免建筑地基出现沉降情况。目前,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桩基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对推动现代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2 应用桩基施工技术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2.1 综合考虑现场环境
从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较为常用的桩基施工技术包括沉管灌注桩、人工挖孔桩以及钻孔灌注桩三种类型。在确定施工技术之前,施工单位需要综合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和地形条件,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严禁出现盲目选择的情况,避免施工技术与现场环境脱节,难以发挥技术的应用优势。
2.2 衡量桩基承载能力
桩基的作用是承担部分建筑压力,并且完成力的传递,将地面和建筑物紧密结合。因此,在施工单位选择施工技术中,需要对桩基的承载能力进行综合整合,确保桩基承载能力满足建筑所需的承重能力,避免其在投入使用后出现沉降情况。
2.3 考虑建筑抗震性能
抗震性能属于建筑施工需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我国对建筑的抗震能力也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在桩基施工中需要综合衡量抗震性能,通过合理应用施工技术避免建筑出现倾斜[1]。
3 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 振动沉桩技术
振动沉桩是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在体量较大的建筑中应用广泛。该技术的原理为利用电动机振动,在垂直压力下保证土层和地基紧密结合,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应用振动沉降技术中,电动力振动频率和时间与沉桩效果密切相关。在具体操作中,电动力要先轻度和小距离的锤击,确保桩体深入土层一定深度后,才能持续加大振动频率[2]。
3.2 静力压桩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利用桩体自重,通过抑制桩和桩架之间的作用起到压桩作用。静力压桩技术属于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形式,其具有冲击力小、噪音小等特点,可以轻松以及快速地完成桩基施工。同时,该技术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较高要求,施工容易掌握、技术简单便捷、成本便于控制,受到建设企业的青睐。
3.3 人工孔桩技术
人工孔桩技术在体量较小的建筑施工中较为常用,其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以及便于操作等优势,可以降低施工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时,人工孔桩技术主要以人工为主,对施工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岗位经验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参考水流量参数,将环形钢筋圈设置在透水层,使用混凝土填充桩口,起到预防渗水和漏水的作用[3]。
4 桩基施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4.1 做好勘察准备
在确定施工技术之前,需要以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不能盲目随意地选择技术,施工单位要组织人员做好勘察准备工作。首先,对现场环境进行勘察,掌握周边具体情况。例如,周边建筑强度、现场离居民区距离等,为技术选择和方案确定提供数据支撑;其次,现场勘察的重点为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尤其要对现场的地质结构和土层强度进行检测;最后,桩基施工主要包括灌注桩和预制桩两类。不同桩基技术的排水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施工单位要掌握地下水位情况,对排水处理具有指导价值。
4.2 确定施工方案
在完成现场勘察后,需要制定以及确定施工方案,保证方案的合理性,为现场桩基施工提供指导。首先,设计人员要结合现场勘察的参数制定施工方案,并且对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和验证,确保桩基施工符合既定的要求;其次,施工方案中要包含施工流程、机械设备、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成本,尤其在确定技术中要具备可靠依据,促使方案更具实效性和科学性;最后,桩基施工涉及大量的施工机械,如在应用振动沉降技术中,需要电动机设计,设备选型要符合施工要求,确定具体的种类和型号,不仅可以提升施工质量,还可以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
4.3 放线测量
放线测量属于桩基施工的首要步骤,通过放线可以确定桩体位置,避免施工出现质量问题,具体操作要点为:第一,放线人员要结合坐标数据和设计图纸确定水准基点,进而开展放线操作;第二,放线人员在定位测量中,需要明确具体标记,为后期落实复核工作奠定基础,保证数据可靠性和准确性;第三,通常情况下,桩径误差不能超过100mm,在完成测量后组织复查工作[4]。
4.4 掩埋护筒
在完成放线后即掩埋护筒,其操作要点为:第一,控制掩埋施工的层次性,保证护筒位置准确稳定;第二,施工重点为掩埋位置定位,其与桩位中心和桩孔中心重合密切相关;第三,对护筒内径进行科学控制。通常情况下,护筒内径不能超过直径15mm;第四,掩埋深度在1.5~2.0m 之间[5]。
4.5 冲孔
在填埋护筒后需要进行冲孔,操作关键点为:第一,测量安装冲孔桩机的位置,做好桩机的固定操作,避免在施工中桩机出现移动或者倾斜情况。在完成桩机安装后,要使用水平尺或者吊线测量其位置的准确性;第二,在冲孔桩机准备后好,要将其调平,并且稳定基底,可避免由于在施工后期桩身垂直性较差而出现沉降问题。在做好这一环节工作后,可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冲孔;第三,施工人员可通过低锤密击手段,合理控制钢绳的位置和强度,确保钢绳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如果钢绳强度较大或者较小,都可能对施工质量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诱发打孔钻情况,不仅会缩短钻具的使用寿命,还会提升施工成本;第四,施工单位可使用浓泥浆护壁手段进行成孔,对泥浆浓度进行科学控制,避免出现斜钻、偏孔以及卡孔情况,会为后续施工带来困扰,同时,施工人员还要密切关注孔壁位置,如果发现位置偏差要及时调整[6]。
4.6 清孔
清孔是成孔之后的作业内容,二次清孔法是较为常用的清孔技术。首先,使用高压泵清理孔隙,对高压泵的压力进行科学控制,将泥浆灌入到孔隙中;其次,使用铁管或者水文测锤,对沉渣厚度进行科学测量,在达到既定的标准后,才算完成一次清孔,如果没有达到标准需要进行二次处理;最后,二次清孔的操作程序与一次清孔一致,在完成清孔后,需要对沉渣厚度测量,置换内部泥浆后完成二次清孔。
4.7 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浇灌是桩基施工的最后环节。首先,配置混凝土要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要求。在完成配置后要进行检查,确保混凝土流动性和强度后,才能应用于桩基施工;其次,注浆顺序为“由上至下”。由于高处孔排出气体,施工人员则要注意观察底部;最后,在完成注浆作业后,需要对对底孔进行彻底封堵,通过反复注浆的方式填满钻孔[7]。
5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作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施工技术不断涌现。桩基作为建筑施工的核心环节,其质量与工程整体质量和稳定性密切相关。施工单位要认识到桩基施工技术的重要性,并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施工技术,保证技术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