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大数据功能 提升外资审计质量
2022-02-05黄发斌洪云荆州市审计局
◆黄发斌 洪云/荆州市审计局
回顾近些年来审计信息化走过的道路,由省市县三级互联到署省市县四级互联,从财务业务关联数据审计到相关业务数据挖掘,从单一的财务计算机辅助审计,到税务、社保、财政联网审计,再上升到数据云,给我们诸多启示。面对审计对象全覆盖的巨大挑战,非常有必要对未来外资大数据审计工作进行探讨。
外资大数据审计现状
2021年度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计划表及外国政府贷款项目绩效情况审计计划表显示,全国336个外资项目涉及的被审计对象没有全国性统一的数据标准体系。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外资审计利用大数据方法极少,计算机案例就更少,这主要是因为外资审计的特殊性、小众性和局限性所造成的。
(一)外资审计项目地市县极少
从2018年开始,根据审计署授权,外资审计只有省厅一级审计机关才有审计权,地市级审计机关虽然设立了外资审计科,但是只有被省审计厅抽调才有机会参加外资审计项目,县市区审计机关基本没有外资审计职能科室。以笔者所在地市为例,全市只有一个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以县市区为例,调查发现松滋(县级市)有2个利用外资项目,分别为2002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用于结核病控制,以及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用于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贷款。因为县市区级审计机关没有外资审计人员,截至目前,两个项目均没有开展后期跟踪绩效审计,从中可以看出外资审计在市州级以下审计机关是非常小众的行业审计。
(二)外资审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
地市级以下层面外资项目极少,基层审计机关几乎没有专业的外资审计人员,导致潜心钻研外资审计的人员也就相对而言较少,更谈不上往大数据审计的方向去探索。就我省来说,全省共有外资审计人员55名,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且财务审计人员多于工程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几乎没有。地市级审计机关的外资审计人员,因为轮岗缘故,长时间从事外资审计的人员也非常少。面对审计发展的新要求和新形势,现有外资审计人才储备已不适应外资利用大数据审计工作。
(三)外资审计项目需要的综合能力极高
与政府审计项目相比,外资审计是以贷援款项目资金为主要对象,必须按照贷援款项目资金流向实施审计,项目资金拨付到哪里,审计业务就需要延伸到哪里,期间涉及的所有单位都是被审计单位。这些单位分布广泛、情况各异,既包括了项目协调工作主管部门,也涉及执行资金配套的地方财政部门,既有行政事业单位,也有企业,甚至还有民营经济组织或个人,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就更高。目前,现有的外资审计人员能力和水平大部分停留在“专科医生”的层面,要么懂财务不懂计算机和业务,要么懂业务不懂计算机和财务,要么财务、计算机和业务知识“皮毛化”,总之,适合外资大数据审计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
(四)外资审计普遍陷入思维定式
现有的外资审计人员多数形成思维定式,往往背离了审计署提出的审计重点,依然停留在将工程审计作为外资审计重点的层面,轻视财务审计的公正性。即便在工程审计中,也往往将大部分精力用在对中介组织的工程造价和决算审计中,忽略了对工程建设程序上的监督。同时,因为运用外资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对于项目绩效也需要进行重点关注,而这恰恰是目前审计中亟需解决的短板。
巩固信息化审计成果,探究科学技术审计
以笔者所在局为例,在外资审计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尝试建立公证财务和项目投资相结合的审计平台,但也暴露出缺乏处理大数据的后台数据库的支持和“所见即所得”审计思路的智能化操作。现有外资审计软件还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很多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很多数据模块还需要优化,利用外资审计行业标准数据源通过汇集相关单位、部门审计大数据,需要外资审计人员不断探索、分析加以完善。
(一)巩固提升外资审计工作平台化优势
要建立大数据智慧审计云平台,将大数据技术和审计业务进行有机结合;采用不同技术获取和优化海量行业数据形成外资数据国内标准,利用现有外资软件升级实现外资大数据的智慧审计工作。
1.升级外资审计软件,探寻外资审计数据标准。结合外资审计目标,通过将外部各行业、多门类数据有机整合,建立审计模型,形成外资审计独有的数据通用标准,然后反向检验被审计单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进一步提升审计效率。
2.打造大数据云构架,实现数据服务外资审计需要。在相关部门审计中,要注意收集各部门业务数据,同时通过外资审计人员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直接生成标准数据,为外资审计提供大型计算服务。
3.借用新科学技术,提升审计效率和精准性。利用爬虫等技术及被审计单位的一些科学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类型问题,探索建立各类审计模块,设计导向式审计软件,完成专业项目的审计工作。
(二)突破外资审计的单一意识形态
外资审计要积极转变到智慧审计模式上来,要突破要创新,就必须打破传统审计模式,开展审计技术更新。正如审计署原副审计长袁野所说,审计对象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电子数据呈现系统多样、结构不一、格式各异等零散化、碎片化特点,部分现有电子数据质量不高,给标准化和整合带来极大困难。致使外资大数据审计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多方面的“瓶颈”问题。外资审计涵盖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社保审计和资源环境审计等所有审计业务领域,并且涵盖每个审计业务领域内所包括的细分行业数据。近两年来,我省共开展国外贷援款审计项目15个,涉及全省10个市州的14个县市区,涵盖农业、林业、城市交通、环境治理、古城修复等领域。审计意识形态上的突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利用财政预算与决算相关信息对外资项目内资配套进行考核评价。利用地方部门提供“智慧城市”技术就能直观反映城区教育与人口、卫生与人口、城建与人口预决算比例问题,针对区域性财政财力投入对比外资投入变化,促进外资使用绩效的提升。
2.利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及企业审计结果对外资项目考核评价。利用测距仪、超声波检测仪、覆盖层测厚仪等科学技术手段核查项目投资真实性。利用爬虫技术抓取网络价格及市场需求分析,然后计算差价或核算成本,计算有关外资使用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3.利用农业与环保、规划审计变动情况控制外资审计风险。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功能,将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地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应用。通过工程前后遥感影像,利用GIS填挖方空间分析工具,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填挖土方量。运用GPS定位功能可精确量算各类物品转运距离,从而测算出项目大致成本;将项目区遥感影像与项目的规划图进行叠加,可核查项目的具体位置和占地面积是否在红线范围内;将项目区遥感影像图与项目验收后的竣工图进行叠加,可查出项目是否存在无中生有、以小充大的情况;将同一区域不同年度的项目图层运用GIS相交功能,就可以查出是否存在重复申报,骗取项目资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