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途径
2022-02-05陆伯文
◎陆伯文
很多企业的经营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发展环节上,需要由会计人员进行资金分配管理,全面管控经济运行安全,保障资金的使用价值能够最大化的发挥出来。相应的经济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合法性的原则,并结合企业的经营方向和内部组织结构特点,灵活选择管理方案,从中研究出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有效方法,解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难题。这要求企业从以往的工作环节中总结经验,找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点及难点所在,有针对性的优化管理方案。
一、简述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要解决企业的经济发展难题,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找出会对工作质量及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
1.产品方面的问题。
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投融资活动,在经济流通过程中产生相应的收益,这种经营模式的风险相对较大。另一种就是通过销售产品来获得利益,包括实物产品和虚拟产品。如果企业没有提前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大量生产一种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就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引发风险。产品的生产、存储管理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容易导致企业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企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人员管理问题。
人员工作行为是决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以会计人员为例,人才在工作中的职业素质、工作水平,都将影响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与此同时,人才对各种会计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能力,也是企业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定期对人才展开培训及考核工作,导致人才满足于工作现状,缺乏创新意识及能力。此外,其他部门的员工能否配合会计人员完成会计信息收集及处理工作,也会对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3.企业自身问题。
企业自身的发展观念、战略目标设定情况,都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员工对经济运行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度。实际上,企业在不同发展时期适宜选择的管理方法不同。而且,企业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情况,不断丰富管理内容,优化管理体系,让经济管理工作具备适应性和时代性的特点,才能助力企业的稳步发展,这就给企业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难度。很多企业目前都没有及时结合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创新经济运行管理计划,无法在众多同类型企业中获得客户的关注,也就无法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把控经济运行质量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工作要合理合法。
在市场经济管理制度日益完善的当下,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接受外部市场的监督,重点要保证经济运行管理工作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的特点。从工作的核心任务来看,经济运行质量的管理工作通常以节约资金成本,最大化资金使用价值为基本任务。具体展开工作时,应当以国家出台的经济管理制度为依据,规范管理思想,调整管理方案,让经济运行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2.要有前瞻性意识。
企业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需要摸索最合适的工作路径,很多企业会选择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实际上,最有效的管理方法就是对外部市场进行分析,动态化关注市场变化情况,预估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这要求参与经济管理工作的会计人才在工作中具有前瞻性意识,能够科学优化经济运行管理计划。此外,前瞻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时代的不断发展也对企业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企业要真正解决经济发展难题,还要全面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3.要有全局性意识。
由于日常工作过程中会对经济运行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上文当中提到的产品类型、人员素质及能力、企业自身问题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参与经济成本的管控工作时,应当有全局性意识。从前期项目决策工作开始,完成风险预估和资金分配等一系列工作。关键要让会计人员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向管理会计转变,这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必要前提。
三、科学解决企业经济运行质量问题的有效对策
1.落实产品研发和生产任务。
企业要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应当先解决产品方面的问题。具体应当从以下两项工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反应。
为避免产品制作完成后,市场的需求量下降,同类型产品增多,导致产品缺乏竞争优势,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会计人员应当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工作开始之前,进行市场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建立对相关信息的反应机制,从经济角度合理预估研发新产品的风险性,并结合企业现有资金数量,做好资金分配管理工作,避免工作进程中出现资金周转不通的情况。首先,应当对市场近年来该产品的产量和销量进行对比,绘制相应的数据图形,判断工作方案的可行性。其次,应当建立符合市场发展需求的经济机制,对市场经济发生的变化及时给出有效的反应,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抢占先机,这是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方法。
(2)产品研发技术的创新。
市场上的竞争比较激烈,要想在同类型企业中脱颖而出,必须要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需要对研发思路和技术方法展开创新研究。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来看,绿色环保是时代发展的主题,不论是哪个行业,在经济运行中考虑如何提升工作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时,都应当融入绿色经营理念,确定创新发展的方向。这要求企业及时淘汰运维成本高的设备,还应当投入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并通过组建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完成产品研发工作。最终通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质量,来带动企业经济的稳步运行。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要约束员工的工作行为,引导员工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应当先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与内控机制有效结合起来。依靠严格的制度,来降低由于人为因素引发经济运行风险的几率。针对这个问题,企业需要确定各项工作的先后顺序,合理为员工分配工作任务,通过基础的责任监督机制,明确员工的工作职责。重点应当将经济运行状态作为考察会计人员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做好人才选拔、考核管理等一系列基础工作,让具有现代化思维意识及能力的人才,能够发挥个人工作价值,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经济运行管理工作中,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进程。新时期,将经济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结合后,可以形成会计内控机制,目标是提升会计管理水平,让会计处理工作具有规范化的特点,并保证会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3.企业领导者应提高重视度。
企业要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任务融入到战略发展目标当中,根据现阶段的工作情况,分步骤布置工作。并应当通过宣传教育和制度建设等工作,体现出会计团队的工作地位,让会计人员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度,提高人才的使命感,让其保持积极的心态完成各项工作。同时,企业的经营思想发生变化后,也能对基层员工群体的工作观念产生影响。为了让基层员工配合会计人员完成基础工作任务,保证工作中所产生的经济盈亏数据,能够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会计团队。以便于会计人员发现经济运行风险,及时处理风险问题。基于此,企业应当完成内部组织结构建设,为各部门员工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还要从打造良好工作环境的角度,让员工群体能够团结一心,共同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进程。这需要依靠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最终达到经济发展目标。
4.融入成本效率管理意识。
企业进行经济运行质量管理时,必须要在工作中合理融入成本效率管理意识,因为成本的支出量将直接影响最终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收益。从成本管理的角度展开分析,成本效率实际上是成本支出及其效果的反应指标。会计人员需要通过计算成本数额和产品产值之间的比率,确定成本效率的具体数值。以此为基础,结合工作中会影响成本增高的因素,调整管理方向,找到科学控制成本的方法。比如,人力资源成本、设备维修成本、产品积压造成的经济效益下降问题、产品制作周期、生产流程中的技术成本,这些都是会计人员在成本管控阶段中应关注的基本因素。应要求会计人员在保证产品质量不会受到影响的前提下,有效降低成本投入量。
5.融入资源节约管理意识。
企业要有节约资源的意识,资源实际上指的是资金、资产两个方面,有些企业还会将人力资源考虑在内。结合节约理念,找到新时期经济运行质量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方向。企业需要先审视自身,确定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和经济实力,判断是否需要扩大规模,避免因为盲目拓宽经营范围、建立分公司,而增加经营管理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应当保证基层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时间观念,这需要提升员工的主人翁意识。通过提高员工的工作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效、快捷的完成基础工作任务,从侧面达到节约资源的目标。此外,要让项目经营方案能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必须要优化经营管理理念,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可以在企业思想宣传教育工作中,融入从细节出发、从点滴小事做起的工作观念,并为员工树立人人都有责任为企业资源节约管理工作贡献力量的观念。针对这方面的要求,企业应在完善经济管理机制时,有序展开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工作,助力企业的综合发展。
6.做好资源的合理配置工作。
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途径有很多,最关键的一种方法就是进行资源配置工作。会计人员要结合专业知识,找到能保证最大化发挥出资源使用价值的方法,避免浪费资源。这需要在经营管理阶段先模拟工作流程,并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判断各项工作环节所要使用的资源种类及数量。与此同时,会计人员应当清点库存,了解企业当中的资源储备量,确定可用的资源数量,找到各项工作的主次关系,灵活分配资源。在具体的方案规划环节中,还要从人员配置的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工作岗位的日常工作任务量、工作难易程度,调配人力资源,确保工作的稳步开展,要避免出现岗位人员冗杂或者人员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会计部门中,应分设审计、核算、监督等多个岗位,确保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最终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7.落实全面预算管理理念。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不仅要从事后核算的角度出发,还要将工作重心前移,落实好预算分析、编制、执行及审核管理等多项任务。这要求会计人员在基础工作任务中能够融入全面预算管理理念,意识到提前展开预算工作的重要作用。针对这个要求,很多企业都会在培养管理会计时,专项培养预算会计。工作侧重点要放在将预算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环节中,要积极建立“战略规划、业务计划、预算管理、绩效评价”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真正通过预算工作,规避不必要的经济风险,让企业整体的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
四、创新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管理方案的着力点
具体进行经济运行质量管理工作时,企业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并应当结合工作需求和时代特点,合理编制创新发展计划。
1.着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
企业要结合时代发展变化特点,融入创新意识,找到创新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科技信息技术为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基础支持和帮助。基于此,企业应完成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基础设施。
应完善计算机基础设施,包括软件和硬件设备两个方面。比如,通过引进财务管理系统,将电算化技术转变成信息化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公开共享的进行信息传输,并通过数据库的建设收集和整理会计数据信息。要在企业内部建设局域网,可以让内部员工实时传递工作信息,通过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关注市场动态,这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有效方法。从相关软件及技术的使用情况来看,实际适用范围广,适宜处理基础会计工作任务。而且,能让会计工作具有集成化、数字化的特点,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2)分享工作经验。
新时期,很多会计人员都会借助网络渠道与其他地区的专业人才进行在线沟通,目标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共享工作经验,从中找出全面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可行方案。这是实现创新发展目标,提高经济管理工作价值的有效方法。要求企业鼓励会计人员进行信息共享,并为人才提供学习新技术、新思想的机会,让人才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
(3)网络运行安全。
在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时,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网络环境具有复杂性的特征。具体使用会计信息化技术时,应做好网络安全风险防范管理工作,以保障企业经济运行安全。要分析出哪些因素会引发风险,找到风险的来源和传输途径,最终及时拦截并消除风险。
2.管理会计工具的合理选择。
创新经济管理方案需要从选择合适的管理会计工具入手,比如,现阶段应用频率较高的工具就是绩效管理法,主要用于在经济管理环节中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让人才能够按部就班的完成本职工作。基于企业的发展重心放在了经济建设上,要管控成本,还要使用目标成本法或者平衡计分卡,这些都是管理会计工具中可用于提升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关键方法。应要求会计人员具备管理学、会计学的知识,具有灵活应用管理会计工具解决经济管理问题的经验。这是因为会计行业发展速度快,相应管理制度也在不断更新,会产生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方法。而且,不同的管理会计工具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应用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此,人才应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工具,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目前,企业会计人员会尝试推行“成本四算”方法,对预测成本、投标成本、预计成本、实际成本进行过程比对分析,结合具体的分析结果,找出项目进度和工作中的问题,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
结语:企业进行经济运行管理工作时,要将内控机制与经济管理任务结合起来,让会计人员的各项工作具有规范性和程序化的特点。并应当关注市场需求变化情况,确定产品研发方向,合理引进新的技术及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与此同时,企业领导者要提高对经济运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融入成本效率管理、资源节约管理意识,有序完成对内部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这样可以最大化发挥资源使用价值,解决成本管理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来分析,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企业应当着力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考察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工具的灵活应用能力,为企业经济运行安全提供基础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