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护林员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及管理建议

2022-02-05融水县林业局廖繁荣覃艳

区域治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护林员管护贫困人口

融水县林业局 廖繁荣,覃艳

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国在近年来大力推进精准扶贫,而在这之中,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有机转化十分重要,生态护林员政策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举措,对于落实精准扶贫和森林资源保护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而由这一政策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对于调整和优化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作用。

一、生态护林员与精准扶贫

(一)护林员制度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护林员指的是针对某个区域内特定森林进行巡护并管理的相关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全面掌握林区范围内的火源分布、易发生火灾区域的具体情况,并及时针对突发火情进行报告,阻止和管理纠正一些林区范围内的不良行为。而对于损害森林资源的相关部门或相关人员,护林员有责任也有权利,配合具体的行政部门进行处理。在森林火灾突发情况下,护林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协助消防和其他相关部门查找火灾起源,处理违法案件。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共同努力下,全国范围内乡镇林业站的专职护林员人数达到了30万人,他们共同负责管理超过27亿亩集体森林,基于这些基础因素,每名护林员都要依据各地区不同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管理不同面积的森林,而人均管理和保护森林面积则达到了9000亩。为实现精准扶贫目标,近年来,我国各地都有机结合了护林员制度与贫困户建档立卡制度,让一些贫困但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员专门担任护林员,利用中央财政扶持和专项拨款,从而实现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

(二)生态护林员政策的主要内容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相关决定,在这一决定中,重点提出了要利用生态补偿机制,配合护林员选聘相关政策,从而实现精准脱贫,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指示精神,国家林业局、扶贫办、财政部联合决定,在我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以及国家扶贫开发的工作重点县,开展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员转化为生态护林员的具体工作。自2016年初,国家林业局派遣10个工作组,分别赴贫困人口相对集中和生态护林人员职位需求较大的省份如贵州、云南、甘肃等地,开展专题调查和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林业局组织多省份召开了专题的座谈研究会,并对具体的人口贫困数据和生态护林员岗位需求进行了精准摸底和预估测算,以此为基础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方法》,编定了《选聘实施方案》,利用具有针对性的调查表格,研讨走访,开展了大范围的贫困地区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利用生态护林员政策进行精准扶贫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基于对政策理解不到位、责任划分的不明确等现实原因,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工作效果较差、选聘流程不规范、劳动报酬偏低等突出问题。为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的效果,真正实现生态脱贫目标,完成森林资源管理任务,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相关通知》,明确要求各省市县要依据现实情况,以通知为基础,细化责任分配。建立起动态的生态护林员管理机制,构建系统化、规范化的生态护林员管理制度。各地区要进一步明确各层级政府的具体职责,明确生态护林员的选聘范围和生态护林员的工作职责,要利用考核和培训制度,提升生态护林员的工作能力。与此同时,通知也要求各地要切实开展生态护林员的保险购买工作,将生态护林员资金使用到正确途径上,优化生态护林员的装备配置,充分调动生态护林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森林管理和保护工作的效率。而在护林员的续聘工作上,通知也明确提出要规范化续聘流程,对于符合续聘相关要求的贫困人员,必须要无条件续聘,这一要求对于提升精准扶贫效益和森林生态保护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的效果

(一)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通过提供劳务岗位和发放资金,实现了较好的精准扶贫效果。随着我国脱贫攻坚工作进入最关键的决胜阶段,全国范围内,各省市县的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都将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作为重点对象,这些贫困人口既获得了一定的劳务报酬,又能够在家门口进行工作,管理和照料好家庭。具体来看,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选聘25574名生态护林员,带动了10.67万人实现脱贫。贵州省以每人每年1万元为工资报酬标准,共选聘生态护林人员超过25,000人,涉及到了省内8个市和66个贫困县,帮助10.61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陕西省依据原有的林业生态脱贫措施,借助国家财政支持,帮助省内生态护林员实现了个人年均收入增加5500元,脱贫效果十分明显。云南省根据相关政策精神,将脱贫攻坚重点聚焦到了省内的连片特困地区、边境地区和藏区,进一步完成了深度和精准脱贫任务。

(二)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生态护林员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的主要工作者,既是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者,也是保护措施的实施者,他们能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森林保护政策,对森林保护措施进行宣传,能够有效增强相关地区的群众保护森林意识。生态护林员也是森林具体情况的通讯员,可以及时上报个人管护区域内的森林具体情况,使森林受灾等突发状况得到及时处置,并有效制止和预防各类损害行为,充分保护森林资源。在森林护林员相关政策的帮助下,全国范围内林业行政案件的发现数量有效增加,管理森林资源的效果十分明显。如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拥有约37.3万亩森林,由于该地区乡镇和矿区结合,人口流动性也相对较大,对于生态护林员的个人职责提出了较高要求,每逢春节及节假日期间,森林火情屡屡发生。自该地区生态护林员队伍建立之后,41名生态护林员和国有林场职工组成了森林巡护队伍,确保了林区内火情和其他灾情发现和解决的效率。在2017年春节期间,该地区森林没有发生一起火情,森林资源保护效果十分突出。而另一方面,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也大大提升了基层单位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管理保护力度。对于基层的地区森林而言,由于生态护林员产生于各村和农民群体之中,他们对于本地区的森林情况和民众情况最为熟悉,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也更为容易。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生态护林员队伍得到了有效补充,护林员的人均管护面积大大降低,管控效果也充分提升,基层地区的森林管护能力得到了有效强化,基层森林资源管护中的盲区和盲点明显减少。

(三)社会稳定效果相对突出

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也实现了稳定社会的政策效果。贫困户增强了自身的脱贫信心,他们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脱贫,也能够在日常的勤奋工作中体现个人价值。并且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选聘为生态护林人员,能够有效促进农村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让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能够就业,并获得一定收入,也有利于化解留守儿童问题等社会问题,既能够实现群众致富,又能够促进社会稳定。由于我国当前进入产业转型的关键期,部分农民工丢失其在城市的工作返回乡村导致了失业贫困,生态护林员制度将充分吸收这部分贫困人口,让返乡民工在乡村地区也有工作可做,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的社会稳定性。与此同时,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也将大大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和谐,维护我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例如,云南省在滇西边境地区重点增设了生态护林员岗位,促使这一地区的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287元,帮助边境地区人民安居乐业。

三、生态护林员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执行问题

一方面,部分地区没有明确规范生态护林员的选聘程序,导致选聘对象大大超出了规定的范围,部分应聘人员也并不符合选聘条件;另一方面,部分地区生态护林员的劳务报酬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精准扶贫的要求。与此同时,一些省市县区没有做好新老护林员的衔接工作,具体来看,一是新老护林员的劳务报酬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新老护林员的职责交接存在明显疏漏。而在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地区生态护林员的管理机构职责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具体的森林管护目标难以得到落实,生态护林人员队伍不够稳定,对生态护林员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也并不到位,一些专业的生态护林人员所需劳动保护装备缺失情况较为严重,生态护林员的人身意外保险购买工作目标并未完全实现。

(二)工作效率与公平问题

生态护林员政策作为实现精准脱贫和快速脱贫的有效举措,在帮助贫困人口脱贫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一旦中央财政及具体资金拨付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这部分贫困人口迅速返贫。一旦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针对生态护林员的相关经费出现减少,就会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而从根本来看,实施生态护林员政策,其主要目的就是扶贫和脱贫,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做好森林地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因此在这一政策实施过程中,做好护林员选聘工作,确保劳务报酬落到贫困户手中,处理好工作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是强化政策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生态护林员政策与既有政策的矛盾

就全国大部分地区而言,生态护林员岗位确实存在明显缺口,然而在实施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之前,部分森林同样有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管理和看护,而在政策出台之后,生态护林员岗位的增设,与原有的森林管理部门和既定政策之间产生了冲突,原有的森林护林员并没有被辞退,这就要求相关政策和规定要及时进行调整,使之匹配现有的情况。如果让贫困人口从事全部生态护林工作,那么原有的非贫困人口就要退出生态护林员队伍,这就导致了部分人群的失业现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矛盾,值得相关部门重点关注。

(四)不同部门联合执行问题

由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需要财政部门、林业部门和扶贫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工作协调、配合,因此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因为沟通协调问题产生工作矛盾。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预算分配和工资核算工作,而林业部门则要系统化、规模化管理生态护林员队伍,扶贫部门则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统计工作。各部门只有在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整个政策制定与执行效果。

四、做好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相关配套政策

一方面,各地区要尽最大努力增加选聘生态护林员的数量,进一步壮大森林生态护林员队伍。就目前现状来看,在我国21个中西部省,包括832个县,拥有需要管理和维护的森林面积高达14.16亿亩,以现有的生态护林员队伍来看,需要每位护林员平均管理和维护2585亩森林。这对于每名生态护林员的日常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而部分森林也位于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是做好生态保护的重要区域,也是进一步细化精准扶贫目标的重点关照区域。为进一步加强生态护林工作,各地区应当扩充生态护林员队伍,通过补充生态护林员,增设相关岗位,实现森林管护效果的提升,扩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政策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深化精准扶贫工作。另一方面,各省市县要依据自身情况,扩大生态管护范围,并将各自区域内的湿地及沙化土地纳入到生态护林员管护范围,优化森林资源管护效果。对于我国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各贫困县要适当扩大管护范围,增加管护面积,并以此为依据,重新测算所需的管护人员,实现森林保护、湿地保护和沙化土地保护的一体化推进。与此同时,林业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全国生态护林员管理的相关政策方法,结合财政部、扶贫办和林业局等相关部门的具体意见,实现生态护林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双赢局面。

(二)规范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

各省市县要完善生态护林员的管理体系,从本质来看,生态护林员作为促进林业发展和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既要做好扩大生态护林员规模的工作,也要进一步明确生态护林员的管护范围,通过完善生态护林员队伍管理体系,做好生态护林员的个人档案管理和人员日常管理。基层地区要发挥职责明确的管理机构的作用,管理好各层级的生态护林员,对于既定的生态护林员相关政策,地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严格落实政策,加强生态护林员选聘和管理,通过规范选聘流程,实现精准扶贫的工作目标。各地区要依据财政部门拨款情况,制定合理和规范的生态护林员薪酬标准。基层管理部门要依据生态护林员队伍现状和人员分布情况,为每名生态护林员划分合理的管理和维护范围,确保生态护林员能够承担起管理和维护森林区域的职责,既实现精准脱贫目标,又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效果。生态护林员管理部门要强化对生态护林员的日常管理,要做好生态护林员的管理、培训制度建设,而针对生态护林员队伍中部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相关部门要制作内容简单、通俗易懂的工作手册、宣传手册,提升宣传培训的效果,并利用生态护林员森林巡护记录和工作考评等制度,强化森林管理和维护效果。与此同时,上级部门要加大对生态护林员管理工作的督导力度,对于一些进展缓慢和人员选聘工作不规范的突出问题,林业局要牵头,并结合财政和扶贫部门,开展专项督导工作,提高基层工作效率。

(三)利用既有政策强化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

结合当前各地区既有的森林防火体系和森林生态管理制度及其他方面的相关政策,各地区要深入研究生态护林员与森林防火和森林管理之间的共通点,使生态护林员队伍建设与森林消防、森林管护等其他部门形成共同的森林维护与管理体系,通过统筹管理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各区域森林管理任务,优化工作装备配置和保险购买工作,有效衔接生态护林员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生态护理员队伍的专业能力,建设工作能力强、管护效果好的生态护林员队伍。

五、结束语

生态护林员政策作为实现精准脱贫和做好森林管护工作的有效举措,在当前政策落地方面仍存在明显问题。生态护林员政策制定仍需进一步完善,在新老护林人员问题、劳务报酬和资金拨付问题等方面,政府要重点关注。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划分,通过可持续的政策规定,统筹管理森林保护工作,并有效处理好这一工作中的公平和效率问题,结合各方位的森林管护组织和扶贫途径,实现精准脱贫与森林资源保护双赢的发展目标。

猜你喜欢

护林员管护贫困人口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珙 县召开生态护林员视频培训会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护林员巡山路上“偶遇”猕猴
浅析生态护林员政策在助推扶贫攻坚的作用
光影视界
隐形贫困人口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