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精神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中的价值引领和实践创新
2022-02-05孙步忠汪文琪曾咏梅
孙步忠 汪文琪 曾咏梅
(1.南昌大学旅游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2.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江西南昌 33003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本文在江西革命老区安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研究红色精神当中的安源精神在乡村振兴时期的价值引领作用,并了解当前安源精神的传承如何、有何实践创新,从而得出安源精神对安源乡村振兴的指导经验,为其他革命老区的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安源精神的三个维度
1.1 时间维度
1922年9月14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轰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工人在罢工的过程中高呼“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的口号。这次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斗争,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次壮举。这次震惊中外的大罢工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它是多重因素之下的必然结果。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先后虽然只持续了5天,但是安源工人运动前后进行了近10年,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也在这10年不断发展、延续,并传承至今。
1.1.1 罢工前安源精神的孕育
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在这里工作的1.7万工人饱受两座大山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劳动条件艰苦,生活十分艰难。因此,在工人心中早已埋下反抗的火种,并且先后进行过多次大规模的反抗斗争。1921年,中央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同志两次前往安源向工人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在党的组织下,李立三前往安源开展工作,并建立中央安源支部,后又成立安源工人俱乐部。共产党社会主义的传播像一把火,最终点燃了安源路矿工人反抗的火种。1922年9月14日凌晨,在党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并发表《萍乡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宣言》。在罢工的过程中,安源路矿工人不惧压力、团结奋斗,顽强抵抗路矿当局的破坏。9月18日,路矿当局最终不得不同意罢工工人提出的要求,因此罢工取得了全面胜利。
1.1.2 罢工后安源精神的发展
对于此次大罢工,党组织予以高度重视,在罢工前,毛泽东同志来到安源,对罢工进行了工作部署,刘少奇同志加强了对罢工的领导,李立三主持召开安源支部会议,并成立罢工指挥部。虽然路矿当局在罢工后不断对罢工进行破坏,但是安源工人团结抵抗,并对当局不断施压,最终获得罢工的全面胜利。经过此次大罢工,安源党组织的发展更加迅速,安源工人俱乐部成员由700多人发展到1.7万多人,并设立经济委员会,扩大开办工人子弟学校,发展了一大批工人加入党组织。“二七”惨案后,虽然国内工人运动进入低潮,但在党的领导及俱乐部的组织下,安源工人仍然团结奋斗,义无反顾地持续开展工人运动,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地方工人的革命斗志与信心,安源精神也得到更加深入地发展。
1.1.3 安源精神在后续革命中的彰显和发展
在安源不仅发生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毛泽东还在此策划并指挥了秋收起义。通过安源工人的参与和推动,湘赣边境的工农运动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秋收起义的爆发。对于秋收起义,党中央明确指出:“秋暴颇具声色,还是安源工人的作用。”这正说明了安源工人不畏强暴、顽强抗争的精神。之后虽然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但是并不意味着安源工人运动走到了终点。相反,安源工人勇于创新、敢闯新路,支持革命重心的转移,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安源不断有工人及农民上井冈山,壮大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同时安源成立交通局,为根据地筹集物资并获取外界信息,以支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安源精神也在此期间获得融合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内涵。
1.2 空间维度
安源虽然是江西萍乡的一个小镇,但安源工人运动的影响是全国范围的,并且是持续存在的积极影响。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在大罢工取得胜利之后通过路矿迅速向外传播。第一,由于安源地处湘赣边界,安源党组织在安源工人运动积极发展的同时,也将目光投向了与矿区联系紧密的附近农村,并成立了农工部,派出有经验、有思想的安源路矿工人前往附近地区大量开展农民运动,不断推动湘赣边界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因此安源精神也在湘赣边境的农村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延续。第二,安源精神通过路矿网络不断向全国延伸,由于株萍铁路对外联通,安源工人俱乐部通过路矿网络,不断推动全国各地发展工人组织,并派出有经验的工人参与其他地方组织的建设及开展工人运动,从而广泛传播优秀的革命思想。
1.3 内涵维度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发祥地,这里的工人经历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洗礼,也受到我党大批优秀革命先驱,如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革命先辈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最终产生了安源精神,并在先后历经10年的安源工人运动中不断获得积累、发展,成为推动中国革命事业的伟大力量。如今,安源精神的基本内涵被提炼为“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16个字,当然,这16个字很难完全阐释安源精神的内涵,可以将其更加全面地理解为“坚定信念、义无反顾、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依靠群众、勇于开拓,坚持创新、敢为人先”。在学习安源工人运动历史的同时,也要从中深入理解安源精神,有必要将安源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将其完善和创新。
2 价值引领和实践创新
2.1 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基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还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就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
安源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在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坚持党的领导,并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摆在首位,也正是由于党的正确领导、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最终才能够获得全面胜利。如今,面临新的历史任务,当我们回忆起延续10年的安源工人运动,感受义无反顾的安源精神,并追忆数十年的革命抗争历史及在此期间产生的红色精神,会更加坚定共产党的领导,也会更加确信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一定会实现乡村振兴。
2.2 坚定社会主义的信仰
安源工人运动时期有辉煌也有低迷,安源工人运动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奋进,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1923年,经历了惨绝人寰的“二七”惨案,工人情绪趋于消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进入低潮,许多工人、农民对党组织、社会主义渐渐产生怀疑,而安源工人阶级在党的领导及《敬告安源工友》一众文章的指引下,坚定革命,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继续开展工人运动,点燃了全国工人运动的火种。今天,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我们怀揣着对近100年前安源路矿工人及无数革命先辈的钦佩,以及对他们坚定信仰的崇敬,同样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义无反顾地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任务奋力拼搏。
2.3 增强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
完成乡村振兴这样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艰巨任务,必须拥有坚定的自信,而我们对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就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文化先进性的自信。对“四个自信”保持坚定,是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安源精神同其他红色精神一道,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源泉,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精神之源。1923年,面对反动当局屡次的镇压破坏,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团结抵抗,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与顽强的抗争精神不断对当局施压,最终路矿当局不得不做出让步,答应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运动因此取得了承认工人俱乐部、发清欠饷、增加工资、不私自录用工头等的全面胜利。安源精神见证了党领导安源群众不懈奋斗的历史,深入了解党带领安源人民群众进行工人运动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加坚定不移地投入全面乡村振兴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
2.4 引导基层党员干部不断发力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最坚实的组织基础,建立在社会基层,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党能否联系和发动群众,关系到党的政策、方针能否得到贯彻实行。明确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坚持党在农村领导地位的具体体现,具有充分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只有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被动摇,党才能保持好与基层群众的密切联系,党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带领全中国人民开展乡村振兴事业,必须拥有基层群众的支持与合作,这就离不开基层党组织对党各项工作的传达,对各项政策的实际实行,了解群众的呼声,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
对基层党员干部开展安源工人运动历史的学习,了解安源过去的奋斗历程及党的发展历史,有利于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提高党员干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能力,鼓舞其对乡村振兴事业的斗志,引领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党性,带头起模范先锋作用,不断为乡村振兴事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拼搏发力。
3 结语
安源精神与安源乡村振兴互相促进,安源精神能够给安源的乡村振兴提供价值引领,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进行实践创新。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中体现并应用安源精神,能更好地传承并弘扬安源精神,传播安源红色文化,并根据时代发展创新安源精神的内涵。安源精神作为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同井冈山精神、方志敏精神、八一精神等一样,值得充分开发利用,不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确保经济正向发展,还能将红色文化产业打造成新时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