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
2022-02-05邓建华
○孙 镇 邓建华
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不断增强斗争意识、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1](P17)。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更是将“坚持敢于斗争”归纳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举斗争的旗帜,并要求广大党员把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本领。新时代新征程上,开展伟大斗争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和实践进路。弄清开展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与实践进路对我们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
理解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生成逻辑,需要从理论、历史、实践、世界等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命题。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革命斗争学说,有着极强的实践指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P400)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从多个维度阐释了斗争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等。其一,从时空维度看,斗争具有普遍性与长期性;其二,从实践维度看,不同斗争的主体即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历史的主旋律。马克思、恩格斯按照斗争的领域将斗争分为政治斗争、经济斗争和思想斗争。他们分析指出,私有制的出现让人们在经济上产生了不平等,由此开始了经济斗争。伴随着经济斗争的发展,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便开始按照自身的利益原则去构建政治组织和机构,由此又开始了政治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斗争是原因,思想斗争是驱动力,政治斗争是结果。列宁也十分重视革命斗争。他特别注重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斗争形式的转变,指出“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阶级斗争并未消失,只是采取了别的形式”[3](P277)。列宁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仍然高度重视斗争,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之后俄国的国内外环境十分恶劣,对内需要巩固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对外则需要反对帝国主义国家侵略。正是由于巧妙地转变了斗争方式,列宁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政权才得以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在共产主义到来之前,任何历史时期的矛盾都是不可避免的,斗争是解决矛盾的重要方式,斗争的领域和形式会随着事物的发展而转变。
(二)历史之承: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4](P225)斗争是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一条主线,斗争是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中国共产党在斗争中不仅壮大了自己,还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党领导人民与“三座大山”开展斗争,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内外环境交困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消灭反动残余势力、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等一系列斗争,捍卫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后,在有效应对外部风险的前提下,党领导人民在自然灾害、社会民生等领域取得了各种斗争的胜利,实现了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在党的建设、意识形态、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伟大斗争,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压倒性胜利,意识形态工作弱化虚化的情况得到根本扭转,脱贫攻坚如期完成并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全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定会出现更多更大的挑战,只有充分汲取过去的斗争智慧,才能从容应对当前和未来的种种风险和挑战。
(三)实践之需: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要求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曾经的改革解决了过去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一系列想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和实践进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经济高速发展让一些地区、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但地区间、城乡间、人群间的贫富差距却在扩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得以逐步确立,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5](P101)这一论断表明:其一,改革是需要遵循一定规律的,要由浅及深、循序渐进;其二,那些有难度的改革是需要开展斗争的,是要下大气力的。没有斗争的改革难以触及根本。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意味着全面深化改革要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意味着斗争的重心也要适时地加以调整。只有在多个方面多个领域有序推进伟大斗争,才能推动全面改革走向深入;只有通过解决各种矛盾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才能深刻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世界之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4](P444)百年变局是对世界新局势的科学判断。百年变局中蕴含着两对辩证关系:一是进与退的关系;二是新与旧的关系。“进”指的是经济全球化依旧是大势所趋,各类贸易主体相互交往密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退”指的是出现了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为主要代表的逆全球化行为,恐怖主义、公共卫生危机等阻碍人类进步发展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新”与“旧”是指伴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世界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但旧的世界格局尚未彻底瓦解,新的世界格局也未正式形成,世界处于大变革之际。变局之中既蕴含着机遇也充满了挑战。因此,当前我国的斗争既要在国内的一些领域展开,同影响国家发展的一切因素作斗争,也要高度关注世界变局,同逆全球化力量、恐怖主义、霸权主义等进行伟大斗争。只有这样,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占据主动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抢占先机。
二、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的实践进路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成长史,也是一部斗争史。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先后与各种势力作斗争,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在于我们党弄清并践行了要不要斗争、为谁斗争、如何斗争等重大问题。新时代开展伟大斗争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前提条件: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4](P94)从历史维度看,百年来我国各个时期社会革命的伟大斗争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我们党的早期历史上,党曾遭遇过多次斗争的失利,归结起来就是党没有掌握领导权。大革命失败后,我们党充分吸取这一教训,从此以后,通过掌握领导权来开展正确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斗争,先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从实践维度看,新时代新征程上,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局势中我们也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只有这样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取得伟大斗争的胜利。
(二)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人民至上”归纳总结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指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6](P11)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开展伟大斗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人民。共产党人是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通过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党与“四大考验”“四大危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斗争,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的主体地位,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展了反腐败斗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蓝天保卫战等斗争,将“人民至上”坚持到底。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总能依据不同的时代任务,与不同的革命对象开展斗争并在斗争中取得胜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主要动力:树立斗争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树立斗争意识能够有效地推动斗争实践,但斗争终究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能为了斗争而斗争,其目的是为了以斗争求团结、求和谐、求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广大党员能否树立斗争意识,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是否具有斗争意识。他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对潜在的风险有科学预判,知道风险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该斗争的就要斗争。”[4](P226)如果不能对斗争形势进行科学预判,就很有可能会让矛盾从局部扩散到整体、从小矛盾变成大矛盾、从次要矛盾变成主要矛盾,让我们在斗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最终导致斗争失利。因此,我们只有树立了斗争意识,遇事才会敢于斗争、积极斗争、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斗争中从容面对困难并取得胜利。
(四)基本要求:增强斗争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4](P228)能力的提升与本领的增强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历练出来的。尤其是在新征程上,必定会面临各种风险、遇到重重挑战,广大党员干部绝不能“本领恐慌”,必须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斗争能力、增强斗争本领。一要注重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在开展斗争前必须掌握科学的理论,即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二要在实践中历练本领。实践是斗争的必由之路,广大党员干部要将风险挑战和重大矛盾作为历练斗争本领的契机,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要健全相关制度。斗争有其规律性,开展有效斗争要以制度作支撑。制度带有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有了关于斗争的制度保障,广大党员干部便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斗争本领,从而取得斗争的最终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