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纺织服装出口增速不减,2021年出口势创新高

2022-02-05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进出口经理人 2022年1期
关键词:梭织出口额进口量

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 总体形势

三大因素助推出口持续增长,2021年全年出口创新高已成定局

2021年11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与我国货物贸易出口均创历史新高。11月,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为3 255亿美元,连续3个月超过3 000亿美元;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为293亿美元,连续6个月超过280亿美元。2021年1—11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已接近2020年全年水平,2021年全年出口额超3 000亿美元、超过2014年创历史新高已成定局。

2021年11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17.4%,增速并未出现预想中的回落,甚至较上月进一步放大。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外需扩张,从出口量的持续增长可看出,欧洲和美国“双节”消费拉动作用仍在持续,同时东南亚地区逐步复产使纺织品出口回升;二是出口价格大幅攀升,11月大类商品的出口价格涨幅均接近或超过20%;三是疫情加剧导致防疫物资出口再度反弹。

2021年年底高层会议频发保稳信号,货币政策转松有助外贸稳定

虽然2021年进出口数据振奋人心,但整体外贸形势不容乐观。奥密克戎变异病毒再次为全球贸易蒙上阴影。受上游供应约束、下游消费缩减订单减少、物流费用居高不下、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企业当前遭遇困难较多。针对当前经济、外贸面临的不利局面,政府在多次重要会议中频发“稳经济”增长信号:2021年12月6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中释放了十大政策信号,重提“六稳”“六保”,将“稳增长”重新定为政策首要目标;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要求,以对冲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12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强调了外贸的“稳经济”作用,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做好跨周期调节、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努力保订单、稳预期、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要求。国务院常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支持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小微外贸企业提供物流方面的普惠性金融支持等实质政策,为“稳出口”保驾护航。

货币政策方面,2021年12月1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实施全面降准;2021年12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由7%提高到9%;2021年12月20日,LPR(贷款基础利率)1年期较上月下调5个基点(BP),释放流动性,对经济和外贸形成利好。

2021年1—11月,我国纺织服装贸易额为3 176.4亿美元,同比增长9.2%,较2019年同期增长18%。其中,出口额为2 916.4亿美元,增长8.3%,较2019年同期增长18.3%;进口额为259.7亿美元,增长21.4%,较2019年同期增长15.2%;累计贸易顺差为2 657.1亿美元,增长7.2%,较2019年同期增长18.6%。

2021年11月,纺织服装贸易额为318.6亿美元,同比增长16.8%,较2019年同期增长32.1%,环比下降0.1%。其中,出口额为293.4亿美元,增长17.4%,较2019年同期增长33.2%,环比下降0.9%;进口额为25.2亿美元,增长10.8%,较2019年同期增长20.2%,环比增长10.3%;当月贸易顺差为268.1亿美元,增长18%,较2019年同期增长34.6%,环比下降1.9%。

纺织品出口创2021年年内新高,对整体出口的拉动作用显著放大

2021年11月,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没有出现预期中的增速回落,当月出口连续第3个月实现正增长,增幅连续第2个月扩大。

我国纺织品出口在东南亚市场需求拉动下继续回升,2021年11月出口额达134.1亿美元,创年内新高,同比恢复11%的增长。我国服装出口额持续回落,但2021年11月增幅仍高达23.6%。纺织品和服装对我国整体出口增长分别拉动5.2个和12.2个百分点,纺织品的作用较前期明显放大。

对东盟出口反弹,疫情变动使中国产品在重点市场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

经过2021年前三季度的高峰和10月的集中出货,2021年11月,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重点市场的出口速度开始放缓,但对东盟的出口再次发力。

美国强大的消费能力支撑我国对美国出口持续增长,但增幅较前期回落。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圣诞和元旦“双节”,成为美国消费者充分释放需求的窗口。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1年11月,美国服装服饰店零售额同比增长34.8%,比2019年增长20.2%,创2021年以来最大增幅。高消费推动我国对美国出口保持增长,但由于高峰已过,2021年11月我国对美国出口额仅增长3.8%,增幅较上月回落14个百分点,其中大类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增长26.3%,回落17个百分点。2021年1—11月,我国累计对美国出口额为530亿美元,同比增长3.9%,比2019年同期增长26.6%。其中,大类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增长38.6%,比2019年同期增长13.1%。

欧盟出口增速略有放缓,但仍处高位。2021年11月,我国对欧盟出口较10月放缓,但出口额增幅仍高达18.5%,超过美国和日本市场。其中,大类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增长42%。2021年1—11月,我国对欧盟纺织服装出口额为438.1亿美元,同比下降11.5%,比2019年同期增长20.4%。其中,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增长20.6%,比2019年增长12.2%。

日本对日本出口未能实现持续高增长,重点商品出口仍未达疫情前水平。2021年11月,我国对日本的出口保持增长,但出口额增幅回落至1.5%,其中,针梭织服装合计出口额增长13.5%。2021年1—11月,我国对日本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下降6.1%,比2019年同期增长3.3%。其中,重点商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9.3%,但仍比2019年下降4.6%。

东盟出于提振经济需要,东南亚各国逐步放松疫情管制,恢复重点制造业生产,带动我国对东盟出口呈现回升势头。2021年11月,我国对东盟纺织服装出口额同比自2021年9月恢复正增长后进一步扩大到32.8%。其中,大类商品纱线面料合计出口额增长27.1%,增幅连续4个月递增。2021年1—11月,东盟依然是我国出口增长最快的重点市场。我国对东盟纺织服装出口额累计同比增长24.6%,比2019年同期增长25.7%。其中,重点商品纱线面料出口额累计同比增长28%,比2019年增长8.6%。

纺织品和服装均实现快速增长,三大类商品出口“量价齐升”

经过连续6个月的下降后,2021年11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增幅为10.7%。其中,主要产品纱线、面料出口额分别增长44.4%和23.5%。2021年11月,我国服装出口额增长23.6%。其中,主要产品针梭织服装出口额合计增长34.2%。

大类商品出口增长由出口量和出口价格共同推动,其中出口价格升势尤为突出。2021年11月,纱线、面料和针梭织服装出口价格分别提升了36.2%、19.5%和27.6%。

受病毒变异、疫情防控再度升级的影响,防疫物资出口出现一波反弹。2021年11月,我国对全球医用口罩出口额为9.8亿美元,降幅明显缩小。

2021年1—11月,我国纺织品累计出口额为1 324亿美元,同比下降7%,比2019年同期增长21.3%;我国服装出口额为1 592.7亿美元,同比增长25.4%,比2019年同期增长15.9%。其中,口罩和防护服出口额合计为150.4亿美元,同比下降76.5%。除去口罩之后的纺织品出口额同比增长33%,比2019年同期增长15.6%;去掉防护服后的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36%,比2019年增长15%。口罩和防护服在整体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为5.2%。大类商品纱线、面料和针梭织服装出口额累计分别增长43.2%、34.3%和26.5%。

主要省市出口增速超均值,广东出口增幅由负转正

2021年11月,排名前5位的出口省市中,除服装大省广东出口再度转降外,其他均实现超过或接近两位数的增长,超过全国均值。中西部的新疆、江西两地增速居前,增幅分别达94%和72%。

2021年1—11月,除广东外的重点省市出口保持增长,福建和山东出口增速荣膺前列,分别达28.1%和20.1%。新疆、江西、四川等地成为中西部领军省市,出口增速均在40%以上。

当月进口增速较前期放缓,大类商品进口“量减价升”的现象依旧持续

2021年11月,我国纺织服装进口额增长10.8%,连续第9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但增幅降至年内最低。其中,纺织品增速较上月加快,增长17%,服装明显放缓至3.8%。2021年1—11月,我国纺织服装累计进口额增长21.4%,纺织品和服装分别增长15.2%和30.7%。

重点进口商品“量减价升”、整体进口由价格拉动的现象仍在持续。2021年11月,我国纱线、面料和针梭织服装进口量分别下降13.3%、0.5%和16.4%。其中,针梭织服装进口量降幅较前期放大。三大类商品进口均价则分别提升40.9%、19%和25.6%。

纺织原材料进口价格仍居高不下。2021年11月,进口均价上涨39.4%,较上月又扩大6个百分点。其中,占比最高的棉花和化纤价格分别上涨37%和16.5%。2021年1—11月,纺织原料累计进口均价上升15.9%。

棉花进口量首度反弹,国内棉价冲高回落

2021年11月,我国棉花进口量价“剪刀差”年内首次出现“收口”迹象。11月,我国棉花进口量终止了2月以来的持续回落趋势,首度实现环比回升。当月进口量为9.6万吨,同比下降51%,环比大幅回升51.4%。进口均价仍处于2 170美元/吨的高位,同比上涨37%,环比略降0.5%。2021年1—11月,我国棉花累计进口量为201万吨,增长11.4%,进口均价1 890美元/吨,提升14.6%。

我国棉花进口来源地结构仍在发生变化,自美国、巴西、印度等传统来源地的进口持续缩减,而布基纳法索、贝宁等原先排名靠后的国家则逐步趋前。2021年1—11月,我国自布基纳法索进口的棉花数量增长64%,而自澳大利亚的进口量猛降70%,进口排名亦降落至布基纳法索之后。

根据中国棉花协会发布的信息,2021年11月,我国棉花采收基本结束,2021/2022年度全国棉花总产量为577.4万吨,同比下降2.5%,由于单产不及之前预期,总产量较上期调减6万吨,预计进口量约为275万吨,市场供应基本充足。纺织出口保持增长态势,国内需求市场趋于平淡,消费量为834万吨,同比下降1.02%,供需基本平衡。储备棉投放量增加,成交率仅为67%。新棉大量上市,各项质量指标同比实现较大幅度提升,现货价格在创近10年新高后回落,加工企业收购成本较高,皮棉销售进度缓慢,企业经营风险加剧。2021年11月,受大宗商品市场价格下跌、纺织需求较弱等因素影响,中国棉花价格指数(CC Index 3128B)在2021年11月18日以22 713元/吨的价格创10年新高后回落。2021年11月30日,国际棉花现货价格指数(Cotlook A)为123.05美分/磅,折关税内价格为19 334元/吨,内外棉价差3 210元/吨。同期,中国棉花价格指数为22 544元/吨,较上月月末上涨243元,同比上涨53.87%;月均价为22 538元/吨,环比上涨5.08%,同比上涨55.08%。

猜你喜欢

梭织出口额进口量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涤纶长纤织物的收缩性能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
2017年7月塑料制品出口额同比增长11.1%
浅析《水洗整理针织服装》与《水洗整理服装》标准的差异
2016年我国聚丙烯进口量同比下降11.2%
2016年我国聚酰胺66切片的进口概况
2016年我国聚酰胺6切片的进口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