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工厂化苗种异地养殖试验
2022-02-04洪婧妮
洪婧妮
(泉州市水产技术站,福建泉州 362000)
牡蛎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品种,在泉州沿海地区广泛开展养殖。惠安县长期开展牡蛎养殖,苗种来源主要依靠海区半人工采苗,通过投放附苗器采集海区天然苗种,在海区中集中养成。近年来,由于牡蛎需求量大,养殖户养殖热情高涨,采苗养殖活动日益频繁,养殖密度增大,惠安海区牡蛎天然苗种发生品种退化的现象,海区采苗苗种附着率低,养殖过程中出现脱苗现象,死亡率有所增加,养成的牡蛎杂质较多、个体较小、品相欠佳,导致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本。
为更好地壮大牡蛎养殖业,改善牡蛎养殖状况,推动牡蛎有序健康养殖,提高经济效益,2021年泉州市水产技术站引进异地工厂化培育的牡蛎苗种,在惠安县开展养殖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苗种引进
1.苗种采购
本次试验苗种于2021年8-10月购自漳浦,惠安县荣瑞水产养殖场、港大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在净峰湄洲湾海域、东岭大港湾海域放养二倍体工厂化牡蛎苗种;惠安县莲港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净峰大港湾海域放养三倍体工厂化牡蛎苗种。3 家单位分别采购苗种串绳76 500、21 000、16 540 条,采购的牡蛎苗种每14~26 个用牡蛎壳附着器串成1 串,每串为0.5~0.75 千克,牡蛎苗种规格为0.2~0.5厘米/尾。
2.苗种运输
牡蛎苗种通过货车从漳浦运输至惠安养殖海区,附苗绳用网袋包装,每50~60 条装1 袋。运输途中货车保持半封闭,注意控制车厢温度,尽量选择夜晚运输,避免阳光直接曝晒造成死苗;同时,保持一定湿度,防止牡蛎因过分干燥而死亡;运输也要避开雨天,避免雨水淋湿牡蛎苗。本次试验苗种运输过程未出现大量死亡或其他意外情况。
二、海区养成
1.暂养分苗
购买的苗种到达计划养殖海区后,装在网袋内悬挂于海区中暂养15~20 天,再分批人工打捞分苗,分成长串的牡蛎吊绳悬挂于浮绠绳上,开始进行海区养殖。
2.海区放养
本次试验的牡蛎采用延绳式养殖,用圆竹做桩,布设聚乙烯材料的长绳作为浮绠,两头桩绳约20 米,中间浮绠绳120~160 米,两条浮绠绳间距2~2.5 米,间隔0.4~0.5 米悬挂1 串牡蛎吊绳,每条浮绠绳挂280~400 串吊绳。在浮绠绳上捆绑环保塑料浮球,为浮绠绳提供浮力,保证吊绳能在养殖过程中悬浮于海水中。
三、日常管理
1.加强巡视
养殖过程中经常到海区进行检查巡视,观察苗种生长情况,检查桩线、浮绠是否有断裂情况,桩绳、延绳如发现断裂,应及时加固。随时注意牡蛎壳上是否有淤泥或杂藻等杂质附着,如附着杂质过多,应及时冲洗清除。
2.适时增加浮球
随着牡蛎的生长,牡蛎吊绳的重量日益增加,初始绑定的浮球浮力不足以支撑,养殖过程中应通过观察牡蛎串及浮球的位置,及时增加浮球,以增加浮力。通常每2~3 个月增加1 次浮球,每个试验点根据实际情况每次增加100~300个浮球。
3.避免损伤
牡蛎养殖过程中苗种会受到蟹、螺等敌害生物攻击从而造成损伤,目前一般采取人工去除的方式减少伤害。注意日常巡查,发现生物损害牡蛎苗种,及时予以清除。同时,养殖过程中藤壶等污损生物附着也会挤压牡蛎的生长空间,不利于牡蛎生长,所以牡蛎在海区投放时应尽量避开藤壶繁殖季节。
四、养殖结果
2022年8月,养殖的牡蛎基本达到可售卖规格,二倍体苗种养殖至壳长5~7 厘米,三倍体苗种养殖至壳长7~10 厘米,每串吊绳牡蛎重7.5~10 千克。牡蛎分批捕捞出售,可养成二倍体牡蛎75万千克、三倍体牡蛎12万千克。
五、分析与讨论
1.注意养殖密度
养殖密度对牡蛎养殖质量具有较大影响,在养殖过程中要予以重视。一是附苗器附苗密度要适宜。单个附苗器附苗过多,牡蛎生长空间受限,养成牡蛎个体较小;而附苗密度过小,附苗器容易被污损生物附着,造成牡蛎苗粘着处较少,在养殖过程中出现脱苗现象,产量降低,经济效益较差。通过试验,每个牡蛎壳附着15 个牡蛎苗种较为合适。二是海区吊绳铺设密度要适度。浮绠绳悬挂牡蛎吊绳的密度过高,会破坏养殖水环境,造成海区天然饵料不足,从而影响牡蛎的生长,导致牡蛎难以育肥。海区养殖期间,两条浮绠绳间距为2~2.5 米,间隔0.4~0.5 米悬挂1条牡蛎串绳较为适当。
2.注意水温变化
水温在牡蛎养成期间对生长影响显著。本次养殖海区放苗时间为10月前后,水温下降后牡蛎的生长速度缓慢,2021年12月-2022年1月,水温降至12℃,牡蛎生长基本停滞。冬季水温较低时可适当调整浮球数量和浮球线长度,让牡蛎串稍微下沉,避免温度过低而冻伤。3月后水温逐渐升高,牡蛎生长速度会加快;4月水温升至20℃以上,牡蛎生长速度较快。
3.注意极端天气影响
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会造成表层海水环境骤然变化,可能破坏养殖设施,影响牡蛎生存。因此,在台风或暴雨天气后,应及时检查海区的养殖设施情况,如发现桩柱倾斜、倒塌或浮绠绳断裂,应予以修复。同时,在天气变化前可将牡蛎串下沉至一定深度,减少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
4.引进异地工厂化苗种优点
通过试验,本次引进异地工厂化苗种养殖与之前天然海区采苗相比(图1),具有以下优点。
图1 养成牡蛎(左为工厂化苗种、右为海区苗种)
(1)生长速度较快。同样养殖10个月左右,海区采集的苗种约能长到5 厘米,工厂化苗种可达6~7 厘米,工厂化苗种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快于海区苗种。
(2)品质较好。此前由于长期在海区采苗和密集养殖,导致海区采集的苗种种质退化,出现了个体长不大、死亡率较高、杂质多等现象。本次养殖的工厂化苗种与海区苗种相比,可长成的个体较大,二倍体苗种出售时已达6~7 厘米,三倍体苗种甚至可长至10 厘米,且在养殖过程中死亡率较低,附着的杂质较少,养成的牡蛎色泽光亮,品相较好。
(3)经济价值较高。由于工厂化苗种品质较好,养成牡蛎售价明显高于海区苗种,通常海区苗种养成牡蛎单价为0.8~1.2元/千克,工厂化苗种养成后,牡蛎二倍体售价为1~1.8元/千克,三倍体最高达3 元/千克。同时,工厂化苗种每串牡蛎吊绳的产量远高于海区苗种,一条牡蛎吊绳在出售时,工厂化苗种养成牡蛎可达7.5~10 千克/串,而采用海区苗种只有5 千克/串左右,养殖工厂化苗种经济效益比海区苗种要高得多。
(4)养殖工厂化苗种可以灵活选择养殖时间。养殖户可根据当地海区养殖环境和特点,避开牡蛎敌害高发期和极端天气频繁的季节适时投放苗种,有效提高牡蛎的成活率。
本次试验表明,工厂化牡蛎苗种适合惠安海域养殖,并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试验方法值得推广,能有效解决惠安海区牡蛎苗种退化的问题,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