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医药厂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及案例分析
2022-02-04黄柯棋宋杨
黄柯棋,宋杨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都 610021)
2020 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刻不容缓,24 h 内完成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接下来的72 h,6 名BIM 设计人员完成了34 km3的BIM模型设计,在机电施工前规划出各管路的空间位置,避免在施工过程中的管线碰撞问题,为10 天完成整个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BIM 技术在火神山案例的成功应用,再次引发了BIM 技术在医药厂房工程设计领域应用的热烈讨论。本文通过介绍医药厂房设计难点和BIM 技术的优势,结合案例分析BIM 技术可快速高效地解决医药厂房工程设计中的难点,最后对BIM 技术在医药厂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展望BIM 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供同行参考。
1 医药工程的设计难点及BIM 技术的重要性
医药工程设计是一门运用药学理论和工程设计理论,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来筹划设计,实现药品工业化生产、药品质量可控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生产工艺需要把生产车间细分成多个工艺生产模块,各个模块又有不同的设备(如反应罐、冻干机等),这些设备的大小不一造成吊顶空间高度多变,同时各个生产设备需要的公用工程介质复杂多样,这使得整个吊顶空间内管线布局非常复杂,需要工艺管道、暖通、自控、电气等专业协同设计满足工艺需求。
面对如此复杂的空间关系,传统的二维设计很容易出现碰撞、干涉、空间规划不合理等问题,所以迫切地需要一种快速高效的设计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BIM 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是建筑及其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在建筑工程全寿命期内提供共享的信息资源,并为各种决策提供基础信息[1-2]。BIM 技术有着可视化、相互协作、碰撞检查等优点,不仅可以解决二维设计的缺陷,还可以模拟施工、统计材料,使得这类复杂的医药工程设计更加高效。
2 案例分析
为了对比BIM 技术和Autodesk-Autocad 技术在医药工程设计中的优劣情况,选择同一个案例分成两个设计小组(A、B 组),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完成项目的设计,A 组使用BIM 技术,B 组使用Autodesk-Autocad 技术,每组的人员配置相同,工作时间相同。
该案例是在已建成的空厂房内建设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车间,原建筑性质为丙类工业厂房,车间共分为三层,案例建筑信息如表1 所示。根据建设内容确定整个功能布局:第一层布置动力站、生物废水处理站等,第二层和第三层均布置疫苗生产车间和配套的空调机房。整个厂房已经建好,需要尽量利用原厂房的风井、管井,节约施工成本。
表1 案例建筑信息表Tab.1 Case building information sheet
以第二层为例进行案例分析,车间第二层层高7.5 m,其中梁高0.8 m,工艺方案的吊顶高度2.7 m,局部吊顶高度5.2 m,空调机房和水站无吊顶,首先对空间初步规划,各专业根据规划的空间。规划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空间初步规划表Tab.2 Preliminary space plan sheet
本案例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管道、风管、排水管、消防管、电缆桥架等多达几十种管线,管线极其复杂,应规划各自的标高,避免专业间的碰撞;
(2)建筑的管井、风井不能够满足现在的需求。为了节约成本,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条件,减少新增洞 口;
(3)管线综合检查,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基于以上情况,A 组用BIM 技术,设计精度为LOD300(LOD:Level of Development,模型精度),B 组用Autodesk-Autocad 设计,最终,各专业需合理规划管线,尽量利用现有的预留洞口,并提出新的预留洞口,出管道平面布置图,流程图、材料统计表等。
2.1 建模准备对比
A 组基于BIM 技术建模,使用了欧特克公司的Autodesk-Revit 软件。机电专业的BIM 工程师需要工艺交流建设单位提供的主要设备清单,建立该案例的机电族模型数据库(如图1 所示),为下一步的BIM工作做好准备。而这个过程B组的成员并不需要,Autodesk-Autocad 只需要图块即可,各专业可以直接开始设计工作。从建模准备这一点看,B 组更灵活,在时间上领先A 组。
图1 机电族库模型Fig.1 Electromechanical family library model
2.2 机电综合的对比
A 组在建筑和结构BIM 完成后,其他专业以建筑模型和结构模型为基准,完成各管线模型的设计,然后将各个专业的模型导入到Autodesk-Navisworks软件,合并后的整个模型如图2 所示,为了便于观察,建筑和结构模型为半透明显示。
图2 管线碰撞前的模型Fig.2 The model before the collision
利用Navisworks 软件开始进行管线综合和检查碰撞。图3 是暖通与给排水碰撞检查后的模型图片,其中绿色高亮是暖通有碰撞的管线,红色高亮是给排水有碰撞的管线。图4 是碰撞检查的结果,显示检查异常的管线的位置和种类,指导设计师调整设计模型,调整结束后再进行检测,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检测无管线碰撞为止。
图3 碰撞检查后的模型Fig.3 The model after the collision
图4 碰撞检查结果Fig.4 Collision inspection result
碰撞检查前的马道模型图片(如图5)和碰撞检查后相同位置的马道模型图片(如图6),可以明显看出:BIM 技术可以帮助设计师检查各种难以发现的碰撞,优化管道走向,提高设计质量,避免施工现场因为碰撞引起的返工和浪费。
图5 碰撞检查前的马道模型Fig.5 The model before the collision in the overhaul space
图6 碰撞检查后前的马道模型Fig.6 The model after the collision in the overhaul space
B 各专业互相提出设计条件完成各自的设计图纸,各专业的图纸已经很复杂。不同介质的管道分成了不同的图纸,不同类型的风管也分成了不同的图纸,如图7 所示。
图7 排风系统局部截图Fig.7 Partial shot of the exhaust system
如果对单一专业,以暖通为例,将二楼的所有风管都放在同一张图上,在不关闭图层的情况下,管线就已经非常密,很难保证不同管线之间不碰撞,如图8 所示。
图8 暖通二层风管局部截图Fig.8 Partial screenshot of HVAC air duct on the second floor
综上所述,A 组运用BIM 技术很轻松地完成了本专业和其他专业的碰撞检查。B 组用Autodesk-Autocad 设计,不能直接利用软件找到各管线相应的碰撞点,只能靠设计师的设计经验和对管线高度计算去找问题,在医药厂房复杂的管线空间里,很难完全找到所有的碰撞点,如果要保证图纸质量,人工校核管线碰撞问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完成。在机电综合的对比中,A 组在设计质量和工作效率上都优于B 组。
2.3 预留洞口应用的对比
A 组在做碰撞检测和优化电机模型时,在Navisworks 软件里可以第一视觉看见管线通过现有的管井、预留洞口是否合理,也可以通过碰撞检测发现肉眼难以观察的碰撞,做到充分利用现有的管道井。建筑和结构专业在引用电机模型时,确定需要新增开洞的管线通过的适合尺寸,几乎无偏差,预留洞口如图9。
图9 预留洞口图Fig.9 The reserved hole
B 组在不关闭图层的情况下,各专业重叠在一起后图面非常复杂,如图10。在机电综合时,由于没法保证管线所有碰撞问题都能解决,在利用现有的管道井和预留洞口以及新开的预留洞口时,不能保证完全正确,可能造成二次返工。
图10 二层综合局部截图Fig.10 Layer 2 comprehensive partial screenshot
综上所述,A 组利用BIM 技术对预留洞口应用无论是效率还是准确性都优于B 组的设计。
2.4 生成施工图的对比
A 组利用Autodesk-Revit 软件将管线综合后的模型导出成二维平面图,再一键输出成dwg、PDF 等常用格式,交付施工单位指导施工,如果方案需要修改,只需修改模型,平面图也会随之修改。立面剖视图、大样图可以通过模型直接生成,但系统原理图、流程图、文字说明等非模型生成的图Revit 绘制效率就不够高。B 组设计过程中已经完成了平面施工图,Autodesk-Autocad 设计绘制系统原理图、流程图、文字的处理非常方便,但对剖面图、立面图等绘制相比Revit 效率不够高。综上所述,在出图方面A 组和B 组各有优势,我们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应用可以选择更优的方案,提高设计效率。
2.5 生成工程量清单的对比
每一个构件在BIM 模型里都拥有自己独有的信息,A 组利用BIM 技术通过Autodesk-Revit 软件将这些信息快速统计项目工程量清单,同时BIM 软件可以随着模型变化,施工图和工程量清单也会自动更新,施工现场可根据清单提前确定数量的采购材料,避免材料少买影响工期、多买影响库存等问题,如图11。B 组通过对图形中块的数量等手段也能统计出相应的数量,相比A 组,B 组需要更多的人工,耗费更多的时间。综上所述,在工程量清单统计方面,A组在工作效率和准确性上都优于B 组。
图11 管线统计表Fig.11 Pipeline statistics table
2.6 设计时间进度对比
A 组整个案例BIM 的设计进度如表3 所示。
表3 设计进度时间表Tab.3 Design schedule
B 组整个案例BIM 的设计进度如表4 所示。
表4 设计进度时间表Tab.4 Design schedule
设计进度上,A 组在前期准备上需要花时间做足,落后于B 组,但在碰撞检查阶段,修改的管线相对应的平面图也能同步更新,A 组则需要花更多时间检查问题、更新图纸。A 组最终用了38 天完成整个案例,B 组用了45 天完成整个案例,A 组在设计和进度上领先于B 组。
2.7 可视化漫游有助于设计和施工
此外,A 组还可以利用Autodesk-Navisworks 软件的漫游模式(如图12 所示)帮助设计师以第一视觉去感受管线设计是否合理、美观,同时帮助项目管理者在计算机上模拟现场的物料分区管理、施工方案、施工步骤、施工时间节点等,增强项目现场管理、施工计划、施工进度节点、施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减少现场返工,提高施工效率,这是B 组不具备的。
图12 站房、走廊和吊顶上布局的局部截图Fig.12 Power station corridor and suspended ceiling of layout plan
通过两个小组不同设计过程的对比可以看出,BIM 技术相对于Autodesk-Autocad 设计在管线综合、可视化、智能检查碰撞、管线的平面出图、统计材料方面优势明显,提高设计质量。Autodesk-Autocad 设计在流程图、原理图方面效率高于BIM 技术。在设计项目时,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将设计效率和质量都最大化。
3 结束语
在医药工程领域,管线错综复杂,BIM 技术把整个项目转化成一个可视化的数据模型,优化管线空间,避开管线碰撞,出平面施工图,统计材料用量,提升设计质量,提高了设计效率。
但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不同的专业使用的BIM 软件可能不一样,数据之间相互转换还不够完善,运维软件和BIM 软件的数据交付也存在很多障 碍。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随着BIM 软件的升级,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互换将更加便捷,同一个项目由多个施工方利用BIM 技术在同一个平台上协作完成后,交付给业主达到LOD500 精度的模型和数据[3],业主将模型和数据完美的导入运维软件,协助管理整个工厂。电脑硬件的升级以及5G 技术的成熟,一个项目开始,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设备能让设计者在虚拟的空间身临其境的设计绘图,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算法协助设计者分析选择最优化管道排布路径,业主利用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技术在BIM 模型中培训新员工模拟操作流程。BIM 技术也将会在生物医药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