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公共泳池成了公共安全隐患
2022-02-04戴先任
江淮法治 2022年16期
文/戴先任
正值暑期,天气炎热,不少人都喜欢到泳池游泳消暑,特别是家长们更喜欢带孩子到水上乐园玩儿。公共泳池以及各种戏水乐园的水质是否合格,成了不少人的顾虑。
各地游泳池的“泳患”不少,且大都存在通病:乱、脏、危。一些游泳场所未按照要求公示相关信息,部分泳池未妥善执行入池前清洁程序;部分泳池细菌总数超标,还有不少消费者直接穿上拖鞋就进入泳池;一些游泳场所救生人员配备不到位,还有救生员“开小差”现象。此时正是暑假,很多未成年人会去游泳,这些都可能威胁到未成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游泳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暴露了行业发展乱象,监管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创新执法手段,对辖区内的游泳场所做到“心中有数”,加大对这些游泳场所的监管力度,实施常态监管、动态监管。
健康卫生是泳池的基本保障,经营者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忽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经营者应秉持社会公共利益优先的原则,坚持做好消杀工作,限制有皮肤病、传染病的消费者进入,为公众的健康把好关。
对于消费者来说,也要增强文明素养,杜绝不文明行为。相关部门要增加其不文明成本,让他们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埋单。消费者还要增强防范意识,做好健康防护,比如游泳后最好立即冲澡,患病时最好不要到公共泳池游泳等。
守护公共泳池安全也是守护公共安全,要将公共泳池纳入强有力的监管之下。能否消除游泳场所的安全隐患,体现的不仅是相关部门的履职能力,也考验其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相关部门应尽职尽责,强化健身等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消除公共安全领域的隐患,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