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情感意蕴
2022-02-04陈金龙
陈金龙
内容提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在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的同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民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担当、对政党的自信和对世界的奉献之情,从情感维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品质。以唯物论、辩证法为指导,对历史的叙事和对历史的评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表达了党对历史的敬畏。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尊重人民的力量、人民的利益,诠释了党的人民情怀。依据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中华民族面貌发生的变化来叙事和评价,凸显了党对中华民族的担当。政党品质、执政能力、自身建设成就和百年奋斗成就的叙事和评价,彰显了党的政党自信。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体现了党的国际主义担当和奉献。
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也是情感型政党,政党情感对于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党制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决议》在阐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的同时,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对人民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担当、对政党的自信和对世界的奉献之情,从情感维度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内在品质[1]陈金龙:《中共建党纪念活动的情感意蕴》,《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4期。。阐释《决议》的情感意蕴,既能深化对《决议》的理解,又能揭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情感密码。
一、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对待历史的态度如何,是衡量政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一个成熟的政党,对历史能抱持敬畏之心,基于历史事实来叙事,并以理性的态度客观公正评价历史。《决议》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将历史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来叙事和评价,在客观呈现历史事实的同时,科学评价历史意义,全面总结历史经验,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一百年,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而言不算太长,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来说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百年奋斗历程形成了深厚历史积淀,通过制定《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进行系统总结,本身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珍视和敬畏。《决议》依据“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力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8页,第79页,第14页。。制定《决议》的旨趣和要求,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曾通过了两个“历史决议”,即1945年4月党的六届七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两个“历史决议”的通过与今天分别相距76年和40年,如何看待其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决议》明确指出,两个“历史决议”“实事求是总结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8页,第79页,第14页。。对于两个“历史决议”的历史地位、当代价值的肯定,是尊重历史、敬畏历史的具体表现。如此,对党的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也维护了两个“历史决议”的权威性。
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重大成就,《决议》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时期进行了具体总结,通过三次理论飞跃、四大实践飞跃集中概括了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创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三次理论飞跃,集中展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理论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四大实践飞跃,集中展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实践成就。理论来源于实践,一经生成又指导实践。《决议》既重视总结每一时期的理论成就,也重视总结每一时期的实践成就,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历史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决议》在总结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时,既重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也重视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在阐释每一时期的历史任务时,既具体说明了四个时期都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又展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接续奋斗的过程,每一时期都是这一接力过程的重要环节,没有前一个时期的奠基,就难有后一个时期的突破和超越。对于改革开放开启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决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8页,第79页,第14页。这是基于历史事实做出的判断:没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探索、奠基和积累,也就没有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启动,改革开放正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展开的。历史发展阶段性和连续性的阐释,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历史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出现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同时,没有回避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决议》在前两个“历史决议”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发展为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并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致使大革命在强大的敌人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左”倾路线的错误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党的八大形成的正确路线未能完全坚持下去,先后出现“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等错误,反右派斗争也被严重扩大化;“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实事求是呈现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的曲折,既有利于反思和借鉴历史的教训,又无损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辉煌,同样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敬畏。
二、对人民的尊重之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执政基础。《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时,贯穿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力量、人民利益、人民诉求的尊重,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
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2页。《决议》将“坚持人民至上”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规律的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情怀的流露。“坚持人民至上”,才能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是基于人民力量、人民作用做出的判断。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所以成功,靠的是人民的支持;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说到底是人民的胜利。《决议》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第66、73页。将党的生存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与人民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对人民力量、人民作用的充分肯定。《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时,将重大成就的取得归结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既强调党的领导作用,也强调人民的主体作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党领导人民”“党和人民事业”等表达,体现了人民在党的百年奋斗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为此,《决议》要求“始终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第66、73页。。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蕴含对人民智慧、人民创造精神的尊重。
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强调人民利益至上,将人民利益的实现放在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110页。。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就,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成就。《决议》在阐释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时强调,“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第62页,第62页,第66、73页。。这一判断昭示中国共产党是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少数人谋利益。人民利益至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利益的关切。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实践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满足人民的利益诉求。
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之一,党的初心和使命、党的根本宗旨、伟大建党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时强调“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第62页,第62页,第66、73页。,这是党的初心和使命的体现,也是党的根本宗旨、伟大建党精神的体现。经过百年奋斗,“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人民民主不断发展,十四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第62页,第62页,第66、73页。。历史是人民书写的,人民命运的改变、人民地位的提升使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决议》是历史、现实、未来的有机统一,总结历史经验的目的在于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基于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仍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6页,第62页,第62页,第66、73页。。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向未来的宣示,展示了人民利益得到更好实现和人民生活获得更大满足的美好未来。
三、对中华民族的担当之情
1944年7月,毛泽东在同英国记者斯坦因谈话时指出:“没有中华民族,就没有中国共产党。”[5]《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1页。中华民族的历史积淀、文化传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深厚土壤;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肩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经历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中国共产党因中华民族而生,为中华民族而生。《决议》依据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进行了系统总结,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的担当之情。
2021年7月之前,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是什么、如何概括和表达的问题,学术界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有学者主张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6]胡大牛:《对中共党史的主题、主线、主流和本质的认识》,《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第4期。,也有学者提议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7]陈金龙:《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7月2日。这一主题的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叙事、历史评价提供了基本遵循。
《决议》在阐释各个时期的历史任务时,紧密结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题来叙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分别成为四个时期的历史任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
《决议》在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进行评价时,将其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坐标下,既有总体的评价,也有分时期的评价。《决议》序言指出:“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第62页,第63页,第64页。这是将党的百年奋斗置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进行的定位。《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时指出,“党的百年奋斗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第62页,第63页,第64页。。这里所说的“正确道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尽管道路的具体内涵、实践指向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独立自主探索自己的道路。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今天,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第62页,第63页,第64页。。这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担当之情的充分展现和总体表达。
《决议》在总体评价党的百年奋斗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时,还具体阐释了党的百年奋斗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具体阐释,为总体评价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提供了实践支撑。
四、对政党的自信之情
政党自信是政党品质、执政能力、执政绩效的表达,也是政党生机和活力的体现。《决议》基于中国共产党政党品质、执政能力、自身建设成就和百年奋斗成就,表达了强烈的政党自信。
1951年2月,毛泽东在起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要点时提出,“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这是主要方面,必须加以肯定”[4]《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304页。。伟大、光荣、正确三个关键词,是对中国共产党内在品质的揭示,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形象的总体勾勒。同年3月,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重申毛泽东对党的内在品质的定位:“我们的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5]《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147页。此后,中国共产党在阐释自身内在品质时,一直沿用这一经典表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喊出了“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决议》在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时,重申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是政党品质自信的表达。
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不断提升,党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能力不断增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诠释了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和执政方略。《决议》指出:“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多名党员,今天已成为拥有九千五百多万名党员、领导着十四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页,第62页,第63页,第64页。将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置于国际背景下来评价,这是政党执政能力自信的集中体现。据统计,全球政党林立,但存续时间超过一百年的仅有六十多个;领导十四亿多人口规模国家、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的仅中国共产党。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得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政党执政能力自信得到有力支撑。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伴随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自身建设,为实现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保障。《决议》在总结每一时期的伟大成就时,都总结了这一时期党的建设成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努力建设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通过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增强了党的纯洁性和全党的团结,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积累了执政党建设的初步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始终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聚精会神抓好党的建设,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决议》在总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时,用较大篇幅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决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经过坚决斗争,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消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3—34页。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决议》从十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其中篇幅最大的是全面从严治党成就的总结,对党的建设成就自信由此可见一斑。
《决议》聚焦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分时期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重大成就,并将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置于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高度来评价,充分展现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决议》基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十个方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的规律性认识,也是历史自觉、历史自信和历史担当的展现。
五、对世界的奉献之情
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生发展与世界历史紧密相连,世界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发生发展的国际空间和国际背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发生发展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决议》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时,充分表达了对世界的奉献之情。
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国际主义情怀的政党,把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而撰写的文章中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2]《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7页。习近平一再强调,“大就要有大的样子”[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36页。,这里的“样子”就是世界大党的责任和担当,在推动中国发展的同时给世界创造更多机遇,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比如,中国坚定支持和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合作平台。《决议》指出,“一百年来,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第64页,第68页,第68页。。这是中国共产党国际情怀的表达。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在深刻改变中国人民面貌、中华民族面貌的同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第64页,第68页,第68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支持和援助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事业、新独立国家建设事业和各国人民正义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重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成为推动人类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情怀。
基于中国共产党对于世界历史发展、人类文明进步做出的贡献,《决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的百年奋斗的经验之一,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3]《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第64页,第68页,第68页。。这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实践的总结。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64页,第64页,第68页,第68页。。中国共产党既是爱国主义的政党,也是具有国际主义情怀的政党,这种国际主义情怀成就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和全球影响力。
法国学者安托尼·罗利、法布里斯·达尔梅达认为:“情感在我们的社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重视情感的作用已经成为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必要环节。在具体的情境下,情感会渗透话语,亦会影响行为。哪怕行动结束,情感却仍然留存,塑造着人们的记忆。”[5]〔法〕安托尼·罗利、法布里斯·达尔梅达:《当历史被情感裹挟》,朱江月译,上海文化出版社2021年版,第229页。情感既可作用于个人的言行,也可深刻影响政党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取向和情感底蕴,对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从《决议》饱含情感的话语和深沉的情感意蕴中不难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