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进工会院校改革的几点思考

2022-02-04贾盈荣

关键词:工会干部工会事业单位

贾盈荣

(陕西工运学院 西安市 710003)

工会院校作为工会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正如《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院校建设的决定》中所述,“工会干部院校教育是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干部院校已成为教育培训工会干部的主要基地和工运理论政策研究的重要阵地,是我国工运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重大变革,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需求及对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也同样经历不断变革。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工会院校,面临既有共性又各不相同的挑战与困难,经历了相似而又有差异的改革发展之路。

中央党的群团工作改革以来,各级各类工会院校在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下,面对工会干部及职工教育培训新的挑战与任务,如何全面、深入推进改革,是各级工会及工会院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一、工会院校的基本现状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各级工会组织的努力下,全国已经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工会干部院校78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初,全国现有省级及以上工会院校28所,构成了目前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力量。一些省会城市设立的工会干部院校、职工大学、职工学校等工会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约60余所。2013年,经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评审,全国共有14所工会院校获得“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称号。这些示范校充分发挥了在教育培训全国工会干部和促进工运理论研究重要基地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近二十年来,一些工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危机与二十年前依然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在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工会干部教育的长远社会效益重视不够,自我封闭,办学路子窄;在体制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工会院校在工会中的位置缺乏明确的规定,较其他工会业务,工会院校履行教育职能弱化;在经费上投入不足,人、财、物投入有限,制约了院校硬件及软件建设;师资队伍不够稳定,水平不高;在教学内容上的指导性、针对性、操作性不够强;科研能力较弱,对科研重视度不够;办学形式不够灵活,办学途径渠道不够宽广;教育培训的生源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等等。[2]

目前,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规模方面,各级工会院校承载的培训任务量差异较大,大部分省级干部院校每年完成省总主体班次的培训任务,培训规模不超过2千人;地市级干部院校力量更为薄弱,基本无专职师资队伍,仅仅是协助市总工会承担部分培训任务。[3]

2012年以来,各地方工会组织相继落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关的工会院校根据所属工会组织不尽相同的分类改革方案,基本明确为公益一类或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相应的工会干部及职工的教育培训、理论研究等职责任务。较之前的办学状况,工会院校在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2015年以来,随着群团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和事业单位深化改革,聚焦主业主责,一部分工会院校相继剥离学历教育,围绕工会干部教育这一主业,进行工会教育事业探索。目前,工会院校在明晰职能定位、业务归属、精简高效等方面的改革继续向纵深推进。

二、推动工会院校改革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一)适应新时代形势变化,工会院校改革的顶层设计与总体思路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及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新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早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院校建设的决定》(总工发〔2001〕21号)中就提出了要从党的工运事业发展全局和工会改革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工会院校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总提出,工会院校的改革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服务工会建设和工会工作为宗旨,以培训工会干部为主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及工会的重点工作,以提高工会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重点,突出工会特色,充分发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全面梳理、分析、总结全国工会院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为应对新形势、新任务,首次从顶层设计上对工会院校改革提出的全方位的纲领性意见,奠定了此后工会院校改革的基本原则、总基调和目标任务。

(二)新形势下工会院校推进职工教育改革总体框架与基本原则

2006年,全总出台了《关于工会系统各类职工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总工发〔2006〕36号)文件,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工会系统职工学校深化改革,是工会职工教育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各类职工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创新投入发展机制、探索联合办学体制和改革学校内部运行机制上力争有新的突破,努力形成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规模化发展的办学新格局;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会职工学校的定位;要切实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质量效益,办出工会特色,增强学校活力;要整合资源,调整工会办学的布局结构,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工会办学的多种实现形式。这也是全总第一次对职工教育培训全面改革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

(三)工会院校综合改革的目标任务及分类改革的基本导向

2011年,为切实推进工会企事业深化改革,增强服务职工和工会工作全局的能力,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总工发〔2011〕81号),意见提出,坚持强化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分类推进企事业改革与发展,以壮大工会资产、做优做强工会企事业为目标,职工文体教育等三项事业协调发展;在工会企事业发展的结构布局方面,提出重点兴办和发展以工人文化宫、职工学校、工会院校等为主体的职工文体教育事业等三项事业,明确要求职工文体教育事业要在把握正确方向、突出自身主业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投入机制,真正发挥工会窗口作用。意见要求要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性质,强化公益职能;强调工会院校是工会履行社会职能的重要阵地。这是全总对工会院校作为工会重要教育事业,在建设与发展中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同时明确了工会院校推进分类改革的基本原则,为后续各工会院校分类改革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四)推进工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会院校改革的基本遵循

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工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总工发〔2012〕65号),提出要科学划分工会事业单位类别,分类指导和推进改革,促进工会企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该意见在2011年《关于推进工会企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对工会院校分类改革提出更全面、更明晰的政策指引。意见强调,要以科学分类为核心,以职工群众需求为导向,按照统一分类原则、分级组织实施、积极稳妥推进的总体要求做好工会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工会干部院校和时政类工会报刊出版单位主要承担基本公益服务,且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要纳入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三、新时代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工会院校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2014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总工发〔2014〕13号)文件,提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意见进一步明确要加大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和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示范校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打造新的全国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构建布局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的教育培训阵地新格局。工会院校作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切实回应时代要求,以培训需求为导向,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并通过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如何通过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健全教学管理评估、加强教材、师资和学风建设,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是工会院校新时期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全面、深入推进新时代工会教育培训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是做好新时代工会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完成新时代高素质工会干部培训任务,就要全面理解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工会干部队伍建设的论述,通过强化和创新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和敬业精神,为开创新时代工会工作新局面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组织保障。[4]提高工会干部素质,重要的渠道和途径在于工会院校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多方面的创新与改革,切实通过提高教育培训全过程、全方位的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四、对工会院校改革的几点思考

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挑战与困难,相当一批工会院校走过了一段求生存、谋发展的改革创新之路。伴随着中央党的群团工作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各级党委和工会的领导下,工会院校的改革定位、思路、方向等也越来越清晰。

(一)基本原则

在推进中央党的群团工作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立足充分发挥工会教育事业作用,强化工会的教育职能,工会院校的改革同样要紧扣“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围绕去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这一基本要求,强化问题意识和改革意识,以责任担当和自我革新的勇气,优化工会院校的教育职能和职责,坚持问题导向,以补短板、激活力、提效能为重点,适应新时代工会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改革和完善教育培训的组织架构和保障机制,扭转思维定势,创造性地推进院校全面改革。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增强“三性”、去除“四化”,加强工会院校的师资、课程、研究等基础性建设,着力创新,以工会干部和职工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各级工会组织的需要为重点,改革创新工会院校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教育培训方式,形成视野开阔、面向基层、运转高效的教育培训新格局,满足新时代工会干部及职工教育培训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需求,着力提升工会干部及职工教育培训的满意度。

(三)基本方向及定位

以服务工会、服务职工、服务社会、服务基层为方向,以工会干部和职工教育培训为主业和主责,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及工会的重点工作,切实以提高工会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为重点,充分突出工会特色,充分发挥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作为工会履行职能的重要阵地,要切实从属性上明晰工会院校的公益属性和职能,在合理确定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和编制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经费保障方式和标准,从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等方面对工会院校予以充分的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

(四)改革内容

1.进一步优化工会院校的布局和机构。根据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精神,围绕优化协同高效、重塑布局体系、完善制度机制的总体思路,按照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公益事业集约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对现有工会院校职责定位、功能类别、承担业务工作量等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工会院校系统性考虑、整体性重构,立足省域,统筹谋划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统筹实施相关理论研究,确需精简的工会院校予以精简,确需加强的要予以加强,能合并的可以考虑予以合并,充分发挥省级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统筹、主导和引领作用。

2.进一步强化工会院校的主业主责。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群团改革精神,新时代的工会院校应着力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及职工教育培训,对于其承担和开展的其他类别的教育及业务,从实际出发,原则上该剥离的予以剥离,该撤销的应撤销,真正使工会院校回归主业主责。

3.科学设置、完善工会院校内部组织架构和机制。新形势下,作为面向工会干部和职工提供公益服务的工会院校,在明晰公益属性和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会院校专业性、服务型的特点,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合理设置教育教学和培训机构,精干设置管理服务等综合机构,优化培训、科研、管理等业务板块和服务流程。

工会院校内部要立足搞活用人机制、实行有效激励,体现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等因素,从工会院校的特点和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以履职评估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工作调整措施。

4.推动教育培训的创新。工会改革向纵深推进对工会院校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更加专业的实践要求。新形势下,推动工会干部教育及职工教育培训的创新是工会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围绕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培训方式方法,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定位和特点,按照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推进教学改革,搭建平台、构建培训大体系,优化布局、促进培训全覆盖,突出内涵、提升培训品质,整合资源、推动培训的信息化,积极探索工会干部教育培训及职工教育的改革与创新。[5]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工会办学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中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群团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工会院校要不断深化改革,调整办学思路,一方面,要从加强学校的各项管理入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促发展;另一方面,要主动适应工会全局工作的需要,在履行工会维护基本职能中找准位置,根据职工和人才市场的需求,积极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和岗位培训,努力形成工会办学特色。工会院校改革面临困难与挑战,但同时也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聚焦工会干部和职工教育培训这一主业主责,工会院校的改革、发展、建设,同样要紧紧围绕工会事业发展需要,以服务工会、服务职工、服务基层、服务社会为宗旨,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工会院校的主业主责,科学设置并完善工会院校内部组织架构和机制,推动教育培训的创新,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内工会院校改革的重要内容。

猜你喜欢

工会干部工会事业单位
中关村科学城总工会举办工会干部履职提能专题培训
数读·工会
工会动态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上级工会要为工会干部撑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