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高黎贡山保护与周边地区发展
2022-02-04唐世凯
文 唐世凯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刘含琪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科学态度、长远眼光坚决保护好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筑牢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立足民生需求,聚焦高黎贡山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周边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形成进一步的调研成果,助力保山践行“两山”理念,维护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和国家核心自然资源战略。
构筑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意义
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高黎贡山位于中国云南西部边陲,处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大地缝合线,北起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南衔中印半岛,纵跨西藏西南部、云南西北到西南部,从北到南绵延600余公里,跨越五个纬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处中缅印边境,连接着东喜马拉雅地区、中国西南山地、印—缅地区三个全球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区,同时也是实施“一带一路”中缅印跨境保护的重要地段,是中缅印边境国家生物生态安全不可替代的重要区域,其中保山段辖区边境线长23公里。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呈南北向狭长带状,分布于高黎贡山的山脊两侧,在功能区划上划分为核心区和实验区。高黎贡山地理位置独特,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环境价值、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发挥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作用。
亮丽的生态品牌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成就。高黎贡山被誉为古老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的集聚地、青藏高原和印支半岛南北生物迁徙的走廊以及亚热带、温带、寒温带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库和著名种子植物模式标本产地。高黎贡山保山段形成了热带成分树种保存的区域——百花岭、世界上最大的杜鹃王、世界上单位蓄积量最大的秃杉林、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南方丝绸古道、云端上的战场遗址、中国40年来发表新物种最多的地区之一、中国五星级观鸟胜地和中国特有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等八大生态品牌,被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世界雉鹊类的乐园”“生命的避难所”“人类的双面书架”“世界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彰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成就。
高黎贡山保护发展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多重价值。从自然生态价值维度看,独特地理环境,孕育多样性物种资源,形成多样性生态环境,构成资源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从社会生态价值维度看,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认知极大提高的具体表现,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发展进程;从经济价值维度看,资源有效完整保护是为高质量持续绿色发展蓄势储能,可推动经济发展事半功倍;从文化生态价值维度看,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文化生态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兴则经济兴,生态衰则经济衰;运用恰当方法、通过适当路径,生态资源优势可以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构筑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的保山实践
高黎贡山保山段是祖国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阵地和窗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全球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的中国西南山地,生物种类及特有类群之多均居全国前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05200公顷,居云南省首位,保山段管理面积81443公顷。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在全省50个生态监测基础较好的保护区中位列第一。
高黎贡山自然保护项目化。启动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相关工作、申报“高黎贡山龙春林专家工作站”和《高黎贡山食药植物多样性及相关传统知识的科学评价》项目,编制《云南省“十四五”高黎贡山保护规划》并上报“十四五”重大项目集群18项、《高黎贡山百花岭生态服务功能提升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科研示范项目》,申报“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及生物生态安全重点实验室”,开展加强保护区科学研究监测和培养科研人员工作,进行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和固定监测样地、样线建设,针对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大树杜鹃、滇桐等珍稀濒危物种开展动态监测与扩繁,开展高黎贡山地区外来物种入侵调查、监测以及生物生态环境影响风险评估和实施《森林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保山片区)试点项目》,实施《高黎贡山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收集及专类园规划》项目……通过项目化驱动,为筑牢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强力支持。
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修复绿色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健全以高黎贡山保山辖区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生态安全领域建设工程。实施高黎贡山周边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加强高危火险区综合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本案例整理。抢抓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机遇期,以“双碳”目标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确保三大水系监测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提高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高黎贡山保护发展系统化。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提升管护能力,对高黎贡山保山段实行封山管理,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和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外来物种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加快构建高黎贡山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实施高黎贡山周边生态脆弱区国土绿化示范试点项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决遏制高污染和高耗能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多措并举,成为筑牢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保证,森林覆盖率从82.3%增加到93.7%,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新记录新物种不断发现,动物种群数量增加,林业行政案件逐年减少,极小种群得到拯救保护,无重大森林病虫害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发生,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得到保障。
推动高黎贡山保护发展的办法与路径分析
在经济发展双循环新格局下,在落实“两山”理念的保山高黎贡山保护发展实践中,如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解决保护与发展中的矛盾,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和落实“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工业化进程,推进保山绿色高质量发展,成为本次调查研究聚力思考的关键问题。
高黎贡山绿色产业发展的保山关注。在部分景区关闭、保护红线和耕地红线等“现有”条件制约下,探索立足民生需求,促进高黎贡山保护与发展融合的办法和路径。在具体实践中,应重点关注龙陵石斛、腾冲绿色中药材、隆阳咖啡、高黎贡山绿色康养等产业发展,构建绿色食品和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融合平台,解决精深加工、成分提取、种质资源、产权保护、新产品研发和产品上行等痛点堵点。
高黎贡山周边地区发展成果启示。调研发现,知名度较高的银杏村在“一棵树造福一村人民”的显著业绩下,依然存在产品过于单一、季节性强、旅游淡季时间长(1月至8月)和资金短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腾冲市固东镇党委及时调整策略,利用旅游淡季发展三产,农业以种植烤烟、水稻和万寿菊为主,工业以加工旅游产品为主,服务业以培训外出务工增加乡村居民收入为主,使得一二三产结构调整为3:1:6。
百花岭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组织调研情况显示,受疫情影响,百花岭社区原有的越岭、观鸟、钓鱼等主导旅游项目关闭后,游客骤减,导致当地特色产品滞销;现有林果产业缺少有针对性的科学施肥、生产管理、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技术支持。缺乏通过专项技能培训组织农民就近务工或外出务工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的专项服务。若长此以往,可能对高黎贡山生物生态保护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立足民生期盼,需要相关部门因势利导及时帮助当地社区引导居民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或选择培育新型产业,增加当地居民就业创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龙陵县主动求变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破解乡村就近就业难题。在政府的主导下,龙陵县石斛生产经营主体石斛职业农民、合作社和企业三方面主动求变实现三产有效融合,当地石斛种植面积3.6万亩,鲜条产量7500吨,紫皮石斛种植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70%以上、全省80%以上,总产值47亿元,实现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19.15%、48.94%和31.91%。加工后的石斛鲜条、枫斗、干片、原浆市场均价分别为60元/公斤、460~660元/公斤、1000元/公斤、4200元/公斤,产值大为提升。龙陵独有的环境特点成为紫皮生长的最适宜区,发展有机紫皮石斛具有禀赋性优势,龙陵石斛枫斗全国市场集中度达60%。石斛枫斗产品属于劳动密集型纯手工加工,平均加工效率为1公斤/人·天,劳动用工需求量较大,尤其是女工,有效促进了易地搬迁妇女和高寒山区农村妇女就近就业。为易地搬迁户“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和当地农村妇女留守就业致富起到较好示范。
高黎贡山保护发展融合的对策建议
抓实民生需求主线,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站位意识,贯彻执行“人民至上”思想,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使个人意识能很好服从于国家意识,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事业中来,将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关切民生需求,增加居民收入、满足基本需求和提升内生动力,充分保护社区居民的就业与创业、日常生活与身心健康以及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社保和教育等各项权益,将保护发展从他律到自律、从被动到主动、从强制到自觉的行为与认识同步升华,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保护发展夯实认知基础。
在充分保护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因地制宜选择培育产业,利用优质平台构建并做精、做深、做优、做大、做强中国“高黎贡山”世界优质品牌,可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和价值增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中国在推动世界生物生态保护和人类文明的话语权。
协调保护发展关系,夯实保护基础提升发展质量,筑牢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保护与发展良性循环。高黎贡山发展是多重的,包括自然生物物种、自然生态环境、人文生态、周边民族生态和社区居民发展等。从区域看,保护以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红线区域为主,周边区域为辅;发展则必须是在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红线区域外,保护好“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蓝天、碧水、净土”立体综合性生态体系。
深化业态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升产业绩效提高居民收入,以创新推动社区经济发展。在当地产业发展全过程中,通过创新经济社会关系构建,促进高黎贡山周边乡村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协调保护发展与社区居民生活生存之间的融合关系,实现当地特色农产品在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利益均衡(非平均分配、非不劳而获),通过均衡获利持续性提高社区居民收入。加强要素市场配置,融合发展实现价值重构,促进高黎贡山周边地区综合性发展。以系统思维方式,用高质量、绿色、可持续三项势能赋能保护与发展,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流动,构建稳定的生物生态系统,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系统平衡持续稳定提供动力保障。
采用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三产融合及线上线下融合“四融”办法,促进高黎贡山周边社区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充分利用悠久厚重的属地文化底蕴及品牌优势打好文化生态牌,发展好数字旅游业,调整优化旅游产品结构补短板强弱项,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二是充分利用滇西农业资源禀赋优势、数字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等,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现代观光农业,实现农旅有机融合。三是充分利用5G、4K和AI技术,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并向前后两端各延长“一公里”,前端延伸至生产资料、后端拓展到消费服务,使农产品实现“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有效衔接,从而达到供需平衡和资源利用最大化。四是充分利用网络数字平台和虚实结合新空间,通过电商、直播等方式,完成线上虚拟空间订货、线下实体门店体验,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促进产销对接,实现经济收入、产品效用和社会总福利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