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技能人才在这里孕育成长

2022-02-04

上海工运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技能总工会工匠

身怀一技之长,乃是立身之本。

高技能人才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优秀代表和核心骨干,其素质的不断提高、数量的迅速增长、作用的充分发挥,必将带动工人阶级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工人阶级的力量更加壮大。在上海,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通过持续不断搭平台、建舞台,厚植高技能人才成长沃土,让技能人才近悦远来。

以竞赛为抓手 在技能素质上“下功夫”

2019 年8 月,在俄罗斯喀山第45 届世界技能大赛上,95 后小将徐澳门一战成名,凭借精湛的维修技能,勇夺车身修复项目金牌。世赛归来,徐澳门成为了上汽通用整车制造工程部试制车间的一名技师。如今,凭借高超的技能水平,以及平时的不断勤学苦练,徐澳门在自己的新“赛道”上越走越顺:不仅是汽车批量生产前的质量“把关人”,而且组建了由他领衔的汽车制造领域难题攻关团队。

除了徐澳门,43 届世赛银牌得主罗良、44 届世赛金牌得主杨山巍也都是上汽集团的职工。上汽集团通过实践形成了职业技能竞赛“四级(全国、全市、集团和企业)联动”竞赛体系,以劳动和技能竞赛的形式,不断发挥高技能人才的带头示范作用。

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三大重点产业之一,生物医药领域有一个响誉浦东且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劳动竞赛——张江药谷生物医药实验技能大赛。它是上海市唯一以药物研发技术为主题内容的竞赛,服务累计覆盖600 余家生物医药企业,涉及20 万人次的一线研发生产技术岗位的职工。作为这项竞赛的受益者,维亚生物公司相关负责同志表示,通过竞赛企业造就了一批技能人才,“比如,公司一位2015 年参赛并夺魁者,如今已成长为研发团队负责人。”

近年来,上海工会坚持用好劳动竞赛“传家宝”,以创新为灵魂,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并以“五个中心”建设、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等五个全国引领性劳动竞赛为牵引,通过培训、比武、练兵、竞赛、献计等一系列活动,形成覆盖各层级、各领域的竞赛新格局,锤炼一支能打大仗、善打硬仗的上海产业工人队伍。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在学历技能“双提升”上“用实招”

学校是育人的,企业是用人的。培养高技能人才,把学校和企业连通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将会事半功倍。

“大电气”,这是人们对上海电气的亲切称呼。所谓“大”者,国之重器也。新时期,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上海电气集团需要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为支撑。为此,他们选择了校企合作这条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重点围绕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依托李斌技师学院,健全“学校+工厂、学历+技能”的培训体系,完善“3+3+3”技能工人培训模式。“对有3 年工作经历的青年技术工人,用两个3 年时间进行技能培训、素质教育、继续教育,并取得学历、技师‘双证书’,形成技术工人‘培训—比武—认定—应用—激励’工作链。”上海电气集团工会相关同志告诉记者。

陈韬是上海电气集团下属上海汽轮机厂的职工,曾是培训班的学员。他表示,正是受益于这一模式,他从机床操作车间走进培训课堂,圆了技能梦和学历梦。

百年造船“航母级”企业——江南造船厂,同样走的是校企合作之路:依托江南技校资源,分批组织船舶钳工、管系工、电焊工、装配工、电工和起重驾驶工等工种产业工人开展虚拟仿真实训,理论和实操相结合,将生产现场标准和要求融入日常教学,定向培养人才。

加强校企间的合作是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而工会,恰是两者之间的“桥梁”。2021 年初,市总工会会同市教委等本市多部门出台了《关于深化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指导意见》,推出九大具体举措,面上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作。

与此同时,在市总工会指导推动下,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等首批14 所院校与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23 家企业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今年,第二批校企合作签约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筹备中……

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在创新能力上“求突破”

2021 年11 月3 日,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上海一线技术工人又一次登上国家科技奖的最高舞台——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高级技师李鸿的《超大直径盾构掘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而自2006 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首次设立工人农民技术创新类评审组以来,上海共有7 位一线工人摘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的,在人们眼中,上海师傅不仅技术好,而且懂发明、会创新。

近年来,为推动职工岗位创新,上海工会多渠道积极搭建各类职工创新创造平台,营造本市群众性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上海有17 个工作室获评“全国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数量居各省市工会之首,先后命名488个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上海职工合理化建议和先进操作法优秀成果400 项,推动全市职工共提出合理化建议1000 万余条,完成技术革新12 万余项,夯实群众性科技创新基础;连续举办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活动,近十届参赛项目共17800 余项,包含发明专利近9200 项,总经济效益约2860 亿元,挖掘出了以包起帆、李斌、王曙群、孔利明、王军、徐小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上海优秀发明家;以上海职工科技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科普讲师团等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市级层面创新活动90 余项,区局层面活动1700 余项,吸引近800万人次参与……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起,市总工会还特别设立了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奖,来鼓励职工创新创造,其荣誉、奖励等同于上海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同时,市总工会还加大对获奖项目的后续培养和扶植力度,与市科委等共同推荐参评“国家科技进步奖”。

通过工会搭建的各类平台,创新的种子在职工心中埋下,创新的火花在申城闪耀。

选树上海工匠 在持续弘扬劳模精神上“显实效”

新一代知识型工人专家李斌,“汽车心脏”的守护神徐小平,从业30 余年从未出现次品的国产大飞机首席钳工胡双钱,掌握100 多种焊材焊接技术的“焊神”张翼飞,中国制造“太空之吻”缔造者中国航天特级技师王曙群,设计安装世界最高速电梯的俞建民……在上海,有一大批为国家、为城市默默奉献的“能工巧匠”,正是许许多多这样的普通劳动者,建造起了共和国的大厦。

自2016 年起,市总工会启动了上海工匠培育选树千人计划,提出要结合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每年培育选树100 名工匠人才,到2025 年选树1000 名上海工匠。截止目前,市总工会已选树了6 批次共583 名上海工匠。由上海工匠打造的洋山深水港“无人码头”、载人空间站交会对接系统等众多“中国品牌”,已享誉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而不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新兴制造业,不论是工业经济还是数字经济,高技能人才始终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在持续选树上海工匠的基础上,市总工会注重发挥劳模工匠的作用:组建上海工匠技术服务队,深入园区和非公企业开展技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公益活动,帮助企业培训技术工人……

以上海工匠为起点,上海工会还衍生出了工匠馆、工匠学堂、工匠研修班、工匠俱乐部、工匠服务队、工匠创新工作室等一系列项目、阵地、平台,上海工匠的品牌在不断打响,上海工匠的溢出效应在持续扩大,劳模工匠精神也在社会持续弘扬。

猜你喜欢

高技能总工会工匠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高技能人才“四元三阶六同”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工匠神形
工匠赞
浅议高技能人才培养
文山州总工会:“四三二一”齐步走 贷免扶补争创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