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长莺飞二月天

2022-02-04徐新

公民与法治 2022年2期
关键词:纸鸢春色生机

徐新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人们还在吟诵着雪莱的诗句、心中充满着期盼时,六九轻盈地一转身,肃杀的冬天已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个萧瑟落寞的背影,而春天迈着轻快的脚步款款而来,二月也将那一幅婉转承接的国画缓缓地铺展在人们的眼前。

春寒料峭的二月孕育着生机和希望。清晨,推开窗户,迎面而来的东风不再冷冽,多了些许妩媚。灵动的鸟儿们在树枝上跳过来、滑过去,像跳荡起来的音符,身姿优美地起起落落,追逐嬉戏。欢快的鸣叫声早早地打破了晨间的静谧,有的声音圆润婉转,好似溪流淙淙;有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檐下风铃来回碰击;有的音调缠绵缱绻,宛如情人间喁喁细语,这些单纯的乐音,又自然汇合成了一曲意境优美的春天协奏曲。在北方辽阔无垠的原野依然覆盖着柔软的雪被时,南方的田野里洁白晶莹的寒霜在春阳的爱抚下早已融入了泥土,远远看去,淡淡的水汽在缓缓地升腾,如烟似雾,朦朦胧胧。微风拂过,泥土的芬芳隐隐飘来。路边的小草偷偷地探出了自己嫩绿色的小脑袋,好奇地观望着陌生的世界,颇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意境。无惧春寒的迎春花、三角梅在百花还沉睡之时,如天使般来到人间,尽情绽放出青春的朝气和美丽,率先传来春天的讯息。藏了一冬的柳蕊小心翼翼地从冬的铠甲下探出身子,一天天丰满起来,如一团鹅黄的轻烟,给刚刚苏醒的枝条平添了无限生机。春天的暖意已任性地挥洒向山庄原野,大地渐渐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月的底色是喜悦和祥和的,象征着团圆兴旺、热闹喜庆、辞旧迎新的新春佳节很多时候就在二月。春节,承载着中国人对新一年的热切期盼和美好祝福,人们暂时放下了一切,沉浸在守岁迎新、燃放鞭炮、张贴春联、走亲访友、宴饮畅谈的愉悦氛围中,酝酿已久的激情在这一时段毫无保留地纵情点燃。宋代王安石被欢乐气氛所感染,一挥而就,写下了《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热闹场景。接踵而来的元宵节再次将节日氛围推向了高潮,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元宵,上街观灯展、猜灯谜、拉兔子灯等。热闹的元宵节也是青年男女交谊相会的好时机。南宋词人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就是观灯闹夜中青年男女的情爱与缠绵。

早春的二月又是捉摸不定的,它是连接冬与春的桥梁,尚未将冬日的萧瑟完全送走,便迎来了匆匆而来的春日暖阳。在这乍暖还寒的天气里人们依然在仰望着春天。猝不及防中,北方又会迎来满天飞舞的雪花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眺望那盎然绿意。唐代诗人韩愈有诗云:“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把雪花比作翩翩起舞的飞花,装点出一派欢快灵动的春色景象。而在南方,淡蓝色的天空飘逸着浅灰白的云片,天气和孩儿脸一样多变,时冷时热,有时白天还是阳光明媚、春色宜人,到了夜晚,忽然间原本宁静的世界变得喧闹起来,风声、雨声连绵不断,早上起来却又放晴了,春风习习。也难怪古人说:“二月天,乱穿衣。”街上有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也有人穿着单薄的毛衫。

美好的二月,也是许多诗人笔端的灵感。在春风柔和、丝丝暖意中,唐代诗人贺知章看到旧宅旁边的大柳树刚刚抽出了新芽,即兴赋诗,提笔写下千古绝唱《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二月春光里,诗人杜牧的千古佳作《送别》应时而生,“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春风十里不如你的无限眷恋之情跃然纸上,情感表达真挚明朗,荡人肺腑。二月也是孩子们欢乐的时刻,清朝诗人高鼎的那首《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春暖花开时孩子们放学放纸鸢的场景,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岁月更迭,时序交替,二月,再次奏响了新的生命序曲,拉开了充盈着希望和美好的春天的帷幕,历经冬日蛰伏的万物又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纸鸢春色生机
趁着海风放纸鸢
春色
春色
让阳台焕发生机
同纸鸢一起,放飞梦想
忙趁秋风放纸鸢
生机暗涌
贫困渔村焕发新生机
一“团”春色
NO.3 纸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