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鳕鱼战争”:冰岛“三杀”英国
2022-02-03
冰岛毗邻北极圈,全境几乎都是冰川和苔原,缺乏农耕土地,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渔业。这个看似与世无争、孤身世外的“岛国”,却因为鳕鱼资源与英国进行了三次战争。在三次“鳕鱼战争”中,军事装备落后、没有正规部队的冰岛,竟然三次战胜了英国。
英国与丹麦的鳕鱼之争
16世纪,冰岛的主权从挪威转移到了丹麦。冰岛附近丰富的鳕鱼资源不仅给丹麦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吸引了英国的注意。因为当时没有明确的领海范围定义。英国渔船大批前往冰岛附近捕捞鳕鱼。英国和丹麦的矛盾愈加尖锐。
此后,随着英国的崛起和丹麦的衰落,丹麦对于英国渔船进入冰岛周边海域捕鱼越来越有心无力。
1893年,为了保护鳕鱼资源,丹麦宣布冰岛海岸附近的捕鱼限制为50海里。这一举动严重损害了英国的利益。
1901年,在英国的武力威胁下,丹麦不得不与英国签署协议,规定3海里的领海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法的完善,英国和丹麦签订的3海里领海限制成为了国际共识。此后,冰岛附近海域成为了英国捕捞鳕鱼的重要海域。
英国与冰岛争夺鳕鱼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了冰岛独立的契机,冰岛脱离丹麦,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独立后的冰岛人口数量少,国防实力薄弱,为求自保,冰岛加入了北约阵营。
冰岛脱离丹麦后,面临着经济发展困境。冰岛全境几乎都是冰川和苔原,缺乏农耕土地,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渔业。因此,冰岛希望通过鳕鱼的捕捞、加工和出口来发展经济。
但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冰岛的渔船设备落后,捕鱼数量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而且随着大西洋鳕鱼的过度捕捞,鳕鱼数量急剧减少。因大批外国船只的到来以及渔业资源的减少,冰岛颁布了渔业限制法案,限制领海内过度捕捞鳕鱼。
1951年,国际法庭支持挪威将领海从3海里延伸至4海里的要求。冰岛便宣布援引此条例将领海延伸至4海里。为了报复冰岛,英国制定限制冰岛鳕鱼产品进口的法案。因为英国是冰岛鳕鱼的主要出口市场,这一举动严重打击了冰岛的经济。
英国和冰岛之间的矛盾给了苏联可乘之机。随着冰岛渔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出口多元化,减少对英国的依赖,苏联成为了冰岛鳕鱼产品的重要出口国。冰岛出口鳕鱼换取到了苏联的石油、水泥等基础资源。
苏联在冰岛的渗透引起了西方的恐慌。冰岛地处大西洋到北冰洋的战略要地,为了防止冰岛投入到苏联的怀抱,美国介入冰岛争端。此后,英国勉强承认了冰岛的4海里领海要求。然而,从3海里扩展到4海里对冰岛是远远不够的。
1958年5月,冰岛宣布将领海扩展至12海里,并要求外国船只离开冰岛。担心冰岛倒戈苏联的西欧国家将船只都驶离了冰岛要求的12海里海域之外。但英国却不愿意离开,两国关于鳕鱼的战争拉开帷幕。
冰岛“三杀”英国
1958年9月,在英国渔民工会的施压下,英国海军派出艦艇为英国渔船护航,“第一次鳕鱼战争”爆发。
为了防止英国扩大战争,冰岛只对船只和渔网开炮,避免伤及英国船员。英国被冰岛的炮击打得措手不及,捕捞行动被迫中止。美国担心战事扩大导致冰岛请求苏联帮助,因此极力劝和。
经过多轮谈判,英国接受冰岛提出的12海里领海新规。12海里领海新规成为了国际共识。作为交换条件,冰岛给予英国船只未来3年在冰岛海域6至12海里处捕捞鳕鱼的权限,但捕捞数量被严格限制。
然而随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全球经济增长和捕鱼技术的发展,渔业资源被过度捕捞。1971年,冰岛宣布将禁渔界限扩大到50海里。英国再次派出军舰驶入冰岛要求的50海里海域,“第二次鳕鱼战争”爆发。
面对来势汹汹的英国军舰,冰岛毫不退让,甚至威胁和英国断交以及脱离北约来逼英国就范。
冲突引起美国、欧共体(欧盟)的不安。最终在北约以及欧共体主导的欧洲安全理事会的撮合下,英国答应退出冰岛50海里的禁渔区,冰岛给予英国渔船进入限定海域捕捞鳕鱼的权利,但捕捞船数量和吨位都受限。
1975年,第三世界国家为了维护海洋权利,提出了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的概念。冰岛借助这一风波,将50海里禁渔区扩大到了200海里。1975年12月,英国再次派出军舰前往护航,撞击冰岛巡逻船,冰岛采取直接撞击英国渔船作为反击,“第三次鳕鱼战争”爆发。
这一次冰岛也采取断交、退出北约的方式逼迫美国出来调节。冰岛体量虽小,但在美国的防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美国再度施压英国。
1976年5月,英国承认了冰岛的200海里禁渔区。冰岛经过多年抗争,最终以弱胜强,如愿将鳕鱼资源掌控在自己手里。
由于三次“鳕鱼战争”的战事激烈度不强而且规模小,因此,这三次“鳕鱼战争”甚至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现在,“鳕鱼战争”依旧是两国民间乐此不疲的话题。
(澎湃新闻网2021.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