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人辈出: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2022-02-03

今古传奇·双月号 2022年5期
关键词:领路人口镇豇豆

一个产业撑起一片天,带富一方百姓。在旧口镇的乡村振兴产业中,少不了一批能人、贤人的带动,他们在乡村的舞台上大展拳脚,为旧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是旧口乡村振兴的关键和基石。

“萝卜大王”熊绪兴:科技兴菜造福一方

12年间,他把一个常年种植、毫不起眼的小萝卜,做成了横跨4县市、连片8万亩、年产销40万吨、经营收入达3.6亿元的大产业;他让一种千年大路菜,变成了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畅销全国63个大中城市的绿色生态蔬菜大品牌;他为1360户社员架起合作桥,为500多户贫困户刨出致富路,社员户均年收入由9600元提高到72000元,累计消减贫困户150户,彰显出一名人大代表不变的初心。他,就是湖北省人大代表、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熊绪兴。

把小萝卜变成大产业 中国古代很早就开始食用萝卜了,《诗经》有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菲就是萝卜。萝卜有很多别名,早期叫芦菔,后来叫莱菔,菔这个字古代读音类似bo,后世就讹称为萝卜了。

说到萝卜,不得不提到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人大代表,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熊绪兴。

“飞沙地”里种出了洋萝卜 小时候,熊绪兴生活的钟祥市旧口镇,大部分土地是汉江冲击而成的“飞沙地”。过去,当地农民大多种植花生、小麦,偶有萝卜种植户,种出的也都是不起眼的“泥萝卜”——没有机械化的清洗设备,采摘后的萝卜垫上薄膜,在地里挖个坑,再用人工挑水,拿稻草简单清洗便上市了。

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发展的熊绪兴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在家乡走出一条治沙致富的道路,让乡亲们跳出“品种变来变去、产品买难卖难、价格忽高忽低”的怪圈,走上致富之路。

2007年春天,做农产品贸易生意的熊绪兴过江西、走湖南,一路考察市场。在广州,熊绪兴见到了白萝卜购销两旺的火爆场面,一路打听,熊绪兴来到山东莱西,他惊讶地发现:当地种出的韩国萝卜又白又嫩,畅销国内外市场。

“莱西也是沙地,为什么这边的沙地萝卜这么漂亮、热销?”熊绪兴了解到,当地用的是韩国萝卜之父专门做的培育种,不仅品相好,味道佳,还有皮厚,不易炸裂、折断等优势。

这刚好是熊绪兴心中的痛点:“萝卜含水量大,以往我们当地拉一万斤的萝卜出去,能完好销售的最多4500斤。萝卜提在手上,稍不注意碰到硬物就容易炸裂。”

敢想敢做的熊绪兴当下购买30公斤种子,回到家乡去种萝卜。面对进口种子,村民们意见不一,有人认为,肥料里要多加氮,而有村民则称要多加磷。熊绪兴将种子分给7户有种植经验的村民,其他的种子,熊绪兴找到省农科院两位育种专家寻求技术指导,一共开辟了9块试验地种萝卜。

多少个日夜,他吃住在田间地头,收集气温变化、生长速度、颜色差异、土壤含量等各种数据。4个月后,实验结果传来:要想萝卜不炸裂,氮含量不宜过高。本土萝卜皮薄、易炸裂、易折断等技术难题攻克后,“洋萝卜”正式落户旧口,在这片沙地上扎根。

攻克技术难题后,熊绪兴拿出资金进行品种改良试验。在租下的200多亩农田里,熊绪兴记录了每一亩萝卜的点滴成长,留下了三本厚厚的原始记录。

通过两年六次种植实践的积累,熊绪兴使萝卜种植改一年一季变为一年三季,效益高出传统模式3至4倍。在之后的8年间,他又先后引进韩国、日本近10个新品种进行适应性改良,均获成功。

“熊萝卜”种田有讲究 2009年底,熊绪兴联合六位种植大户,自筹资金88万元,注册成立了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他和农户约定,两年时间内,不管种植萝卜是否赚钱,他保底给农户一亩200元的利润,但如果每亩能达到1000元的利润,他参与分红。见到“稳赚不赔”的好事,农户们有的拿出土地,有的参与入股,通过三次扩规,合作社的成员增加到了1360户,注册资本增加到5566万元。

此后,他始终坚持有事一起议、有业一起兴、有惠一起享,不仅免费为社员们提供种苗,农机耕种、施肥配方、技术培训、产品收储、加工包装、市场营销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社员们也都不用愁。

熊绪兴观察发现,从冷库出来的萝卜,一车可以卖价4万多元,和新鲜萝卜价格相差十多倍。“打冷,就是将萝卜放到冷库进行休眠,在运输过程中再裹上一层薄膜、2层棉被保险,这样不管是到了广州还是海南,萝卜都能持续保持新鲜的口感。”熊绪兴随后斥资兴建3座冷库,并逐步增加到27座。渐渐地,合作社的萝卜开始出口,外地种植户纷纷来到钟祥学习取经。

传统萝卜种植低效粗放,熊绪兴出资20多万元购回了一台气吸式萝卜播种机,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研发出自动起垄打坑、自动覆膜等配套装置,实现了萝卜耕种全程机械化,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每年能节本增效500多万元。

在熊绪兴的萝卜地里,看不见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场景,只有一台台机械在田间驰骋。“合作社的2万亩基地,10台播种机不到10天就可全部播完,比人工播种至少提前15天。”熊绪兴笑着说。

为了把产业做大,2014年,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200畝、拥有15000平方米交易广场、26条清洗生产线、27座冷库、一个运输车队的标准化萝卜集散及冷链物流中心。这里还有了华中地区第一个萝卜产业博士工作站,对萝卜的生产、加工、储存、保鲜等技术进行研发推广,“天上的桃子人间的梨,不如钟祥的萝卜皮”从此唱响全国。

在生产过程中,他十分注重舌尖上的安全。坚持绿色种植,严格技术规程,七里湖萝卜顺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双认证。

正是凭着不守旧、不畏难、不服输的劲头,熊绪兴让“韩国萝卜”在汉江边的旧口镇生了根。原来只是农户在自留地里零星栽种的萝卜,成了横跨4县市、连片8万亩、年产销40多万吨、经营收入达3.6亿元的大产业。

近年来,蔬菜价格持续走低,荆沙蔬菜专业合作社在危机中寻找商机,从2016年开始,大力发展深加工产业。两年多来,合作社年蔬菜加工量由原先的3000吨迅速提升到9000多吨,产品销路也由起初的七个省扩展到23个省,既延伸了产业链,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走进荆沙生态农业产业园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将清洗后的萝卜切成丝做烘干处理。荆沙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绪兴告诉记者,五分钱一斤收购的萝卜经过深加工后变成萝卜丝,销往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用作食品配料,其价值至少翻了五倍。

除了生产萝卜丝当原料销售,荆沙蔬菜专业合作社还将萝卜皮制作成罐装泡菜,批发价可以卖到10元/斤。削皮后的萝卜再切成丁与雪菜、豆角、甘蓝等搭配腌制咸菜,市场价值要翻数倍。目前,荆沙蔬菜专业合作社仅依托萝卜进行深加工的产品就有八个系列。熊绪兴也成为名扬荆楚的“萝卜大王”。

一次“求助”引出扶贫新产业 “熊总,能不能帮忙收购一些豇豆?”“行,我过来看看。”2018年初夏的一天,钟祥市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熊绪兴刚起床,就接到旧口镇农兴村几位村民的求助电话。二话没说,熊绪兴开着车直奔农兴村。村民早已在等待,晒谷场上豇豆堆积成山,因集中上市,积压滞销。

旧口镇地处汉江边,汉水长期冲刷形成肥沃的土壤,十分适宜种植萝卜、大白菜、豇豆等蔬菜。几十年来,村民以种菜为生,虽然解决了基本温饱,却始终跳不出“品种变来变去、价格忽涨忽跌”的怪圈。家家户户种植蔬菜凭感觉,往往两三亩地种上四五个品种。这一年,大家集中种植豇豆,又遇上风调雨顺,豇豆产量“噌”地一下子飙上去了。

村民脸上的焦急和无奈,让熊绪兴无法平静。熊绪兴是土生土长的旧口人,从事农产品购销近30年,并创办了食品加工厂。事业有成的熊绪兴心头一直萦绕着一个想法——我能为乡亲们做点儿什么?与熊绪兴思考同一问题的,还有旧口镇分管扶贫的镇委副书记安国宏。2016年,旧口镇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153户6406人,几乎都是弱劳动力,如何让这部分人脱贫致富?

扶贫需要市场主体的参与,企业也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熊绪兴与安国宏两人多次沟通碰撞,决定精选主导品种,用产业化思路发展特色产业。

选什么品种合适呢?

“发展豇豆!”豇豆种植周期短、产量高,每年4月份播种,6月份就能采收,亩产可达4000公斤。安国宏表示,这个时间段,旧口镇的萝卜采收完毕,花生、黄豆播种下去,农民处于“无事可做”的状态。

更让安国宏心动不已的是,豇豆种植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老人、妇女均可参与。而熊绪兴培育多年的销售体系,将助力豇豆走向全国各地。一个传统的老产业,细细琢磨,竟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看准了方向,就大胆干起来。当镇里第一次动员贫困户参加培训会的时候,大伙笑了:种了一辈子豇豆,还需要培训?几天后,熊绪兴发布了一则消息:邀请全镇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到合作社学习种豇豆,收获的豇豆均可兑换成现金。

这是个稀奇事。第二天,合作社来了90名贫困人员,当天的任务是整地;第三,任务是起垄,有人以“沒时间”为由缺席;第四天、第五天……来合作社的贫困人员日渐减少。

两个月过去了,合作社的豇豆示范基地已硕果累累,而坚持到最后的,仅剩29名贫困人员。

收获的日子来临。豇豆示范基地被划分为多个单元,用编号排序,由贫困户抓阄,抓到的编号所对应基地的产出,归自己所有。向岭村4组贫困户田启勇,领到了5000元现金。在合作社,他跟着专家学会了育苗补苗、扎架牵藤、施肥追肥等技术。他感叹道:“原来种豇豆有这么多学问!”

熊绪兴一番良苦用心,很快得到了回应。周边的贫困户坐不住了,纷纷表示要学习标准化种植技术。

为了避免种子杂、不对路、种植户受折腾,熊绪兴自费购买12个品种的种子,一连4个月蹲在地里开展对比试验,筛选出出牙率高、条形好、肉质鲜嫩、每亩产出4000公斤以上的3个好品种。为掌握技术、积累经验,他请来湖北省农科院专家开展标准化种植试验示范,总结提炼出简便实用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2018年,他通过合作社将产业园56亩地块平均分配给所包联村29户特困户作为实训基地,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豇豆间苗、补苗、搭架、引蔓、施肥、用水、整枝、防治病虫害、采收等每道环节,他都亲自组织、亲自上课。对孵化园的产品,由合作社与种植户商定保底价统一收购,所得收入以报酬形式归种植户所有。一年下来,22名贫困户人员成为村里的技术骨干,户均创收近万元。2019年以来,着眼放大孵化效应,在市扶贫办、市乡村振兴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将产业园办到了53个行政村,由村“两委”流转土地,合作社免费供种、技术指导并保底价回收产品,建成豇豆产业基地1016亩,惠及贫困(脱贫)户、易返贫边缘户995户。

2019年,由镇里统一规划,村“两委”负责流转土地,合作社与向岭村、农兴村等7个村联合创办豇豆扶贫产业技术孵化园,开展种植技术培训。

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竹竿等生产资料和技术指导,按照大村不低于15亩、小村不低于10亩的硬性要求建园建档、立牌公示,然后分配给有意愿的贫困户、边缘户种植,产品由合作社按每公斤1.5元保底价统一收购。

学成回村的29名贫困人员,则变身技术顾问,帮扶带动其他贫困户,142户贫困户参与豇豆种植,户均增收6000元左右,实现了当年全部脱贫。一花引得百花开,周围县市区跟着种植豇豆的农户达到3100多户,其中贫困户280多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户通过自身努力,掌握了致富门路,脱贫有尊严,生活有奔头。

“我们的产品卖给‘老干妈’哩!”在采访中,当地不少农户引以为荣。熊绪兴是第一个将旧口蔬菜销往全国的人,他创办的荆沙蔬菜种植合作社在北京、上海、广东等26个省市设有销售网点。2018年,合作社与贵州老干妈食品公司结缘,双方签订3000亩豇豆合作协议,合作社按照老干妈公司的要求,采用新品种标准化种植,收购后粗加工,老干妈食品公司回收作为食品加工原料。

豇豆产业释放出强大的带动效应,在于让群众看得见希望。而扶贫产业要想走得远,关键是形成稳固的扶贫产业链。

如今,在荆沙蔬菜种植合作社,一批批新鲜豇豆经过清洗、保鲜、包装后,进入冷藏、物流环节,井然有序。

“品相好的,作为鲜食蔬菜销往全国各大批发市场;稍次一点的加工成酱菜,供超市等终端。”熊绪兴介绍。在这个1.5万多平方米的交易中心,建有20多条清洗生产线、27座冷库和1个冷链物流中心,还有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场。

完备的产业链,使得当地农产品“种了不愁卖”。据了解,旧口豇豆与山东、河南等豇豆主产区打时间差,提前或者推后销售,有效提高了市场效益,确保了农民利益。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农业产业也与时俱进,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今年合作社新组建了网络直播团队,在淘宝、拼多多等平台探索线上带货。年过五旬的熊绪兴走进直播间,学着当“网红”。

钟祥市扶贫办主任唐晓锋感叹道,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合理有序发展产业,缓解了政府的压力,激发了百姓的活力。

看着蔬菜产业规模越做越大,熊绪兴感慨:“虽然我们的合作社发展起来了,但是旧口镇的农业产业基础还不厚实,现代水平还不高。所以近几年合作社依靠自身的产业优势和国家的项目支持,通过示范带动、平台带动、订单带动、就业带动、扶贫带动,致力推进旧口镇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通过产业带动,帮助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情牵“三农”守重托

2016年,熊绪兴被推选为钟祥市劳动模范,钟祥市党代表,钟祥市人大代表。2018年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

深耕民情反映民意 “我是一个农民,来自老百姓。五年前,走进省人民代表大会的神圣殿堂,我感到十分荣幸、十分骄傲,也倍加珍惜。作为来自荆门辖区的省人大代表,又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做到人民代表为人民。毕竟,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出来的,就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代表不为民说话,不如回家种地瓜。”熊绪兴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熊绪兴所在的钟祥市旧口镇七里湖地区,是湖北乃至全国萝卜生产最集中的地区。前些年萝卜行情不好,每到收获季节,路边沟旁、田间地头到处是废弃的萝卜,严重破坏土壤、污染环境。2018年省人代会上,熊绪兴提出关于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尾菜循环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

“一亩地平均收获萝卜5000公斤,按每亩13%计算,尾菜量就有650公斤。”熊绪兴指出,每到收购季节,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废弃腐烂的萝卜,气味难闻,影响周边生态环境。

时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提出,可以用微生物处理尾菜。熊绪兴在现场算了笔细账:搜集、搬运0.5公斤尾菜到运输车辆,需耗费3分钱,再运输到集中处理地又需耗费4分钱,这样算下来,650公斤尾菜就需耗费91元,约占每亩收入的1/7至1/6。“微生物处理办法,需要农户自费清收、转运,然后集中处理,对农户吸引力不大,很难推广。”

此建议迅速得到回应。1月18日上午,肖伏清邀请熊绪兴等代表前往该厅,就发展蔬菜循环产业、将尾菜“变废为宝”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座谈。省人代会刚结束,1月22日,省农业农村厅蔬菜办、计财处相关负责人赶赴钟祥市旧口镇,就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尾菜污染、处理等情况实地调研。

下田间、看现场、访企业、搞座谈……调研组核实了熊绪兴建议中提及的问题后,提出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应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及农业产业强镇、农业科技创新等项目上给予更多支持,促进产业经济与产地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依靠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项目的支持,旧口镇先后实施了建设萝卜绿色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萝卜加工物流设施改造升级、萝卜加工污水处理、萝卜电子商务、萝卜品牌推广等项目,萝卜年销售量占生产量的比重连续三年稳定在90%以上,尾菜加工转化能力由原来2.1万多吨扩大到5万多吨,增加了一倍多,占当地尾菜产出量的85%以上。如今,当地再没有为萝卜尾菜脏乱臭而犯愁。

2022年1月19日,作為省人大代表,熊绪兴建议,由省农业农村厅成立汉江中下游富硒农产品开发指导协调办公室,统筹规划、指导、协调和督促汉江中下游富硒农业发展;培植龙头企业,对汉江中下游富硒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行业引领、市场开拓等作用。在汉江中下游,可以培植“富硒粮都”“富硒菜都”“富硒虾都”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中区。比如钟祥,富硒土壤面积达50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集中区蔬菜面积超过20万亩,建设“富硒菜都”优势明显。熊绪兴建议,把汉江中下游富硒地区作为省农科院、武汉轻工大学等单位的富硒农产品科技研发、试验、示范、推广基地。

五年来,熊绪兴驱车6万多公里,深入钟祥市17个乡镇、102个村调研,走访乡村干部和农户1300多人,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对“三农”工作的诉求与呼声;还主动到汉江兴隆水利枢纽管理局、沙洋监狱局了解库区生态补偿、国有农用地使用等情况,先后提出了关于打通公共检测中心服务市场主体通道、加大对汉江兴隆库区上游生态补偿力度、加快汉江中下游富硒走廊富硒农产品整体开发、完善特色产业财政补助方式促进脱贫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提高沙洋监狱管理局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18件建议案,这些建议均引起省直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得到认真办理,取得了较好效果。

活动不断,作为不止 合作社经营上的事,有缓办、委托他人办的时候,但五年间,省、市、县人大先后12次邀请熊绪兴参与立法调研、执法检查和专项视察等活动,他从未请假缺席过。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征求代表个人参加重点工作项目的意向,熊绪兴主动认领了4项。为了支持代表开展活动,他把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在市人大的指导下,办成了人大代表活动工作站,市县镇人大代表开展的许多涉农活动,都在这里进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王玲到他所在的合作社调研后,对他的善举给予了充分肯定。

上级人大组织专题调研,他注重摸实情、献良策。2021年,乡村振兴部门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脱贫户实行产业收入挂钩奖补,只有被扶持的脱贫户产业收入达到规定额度以上,方能取得奖补资格。这年底,他在参加钟祥市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的财政支持乡村振兴情况调研时,了解到一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虽然采取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订单收购产品的办法扶持脱贫户1256户,但由于市场行情好,脱贫户自销多、交售合作社少,实际核定计入挂钩奖补的脱贫户只有225户,严重挫伤了合作社帮扶积极性,助长了脱贫户违约行为。为促进脱贫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对接,实现长期稳定致富,熊绪兴在座谈会上提出将订单奖补与产业收入挂钩奖补相结合的财政补助方式,获得相关职能部门认同,并纳入财政产业奖补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

熊绪兴深知,人大是立法机关,也是监督机关,人大代表如果没有必要的法律素养,就无法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五年来,他三次参加上级组织的代表履职培训,每次都能做到认真学习、反复琢磨,实现了建言献策从不敢为、不善为到年年有精彩的转变。

为完成活动目标,每一次提建议,熊绪兴都要提前做好功课。2020年11月,省人大常委会在荆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修改的意见建议。熊绪兴把手头工作都放下来,集中一周时间学习掌握相关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又到胡集、文集等乡镇了解本地固体废弃物处置和综合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农村秸秆纳入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重要内容的建议,得到与会同志肯定和调研报告采纳。

作为一个企业家,有一整套完整的策略,在经营中获得成功者,也许不乏其人,而把视野扩展到自身生命的界限之外,为一个遥远的目标孜孜以求,不计个人得失,这就需要一个真正的事业家才具有的胆识和志向。或许熊绪兴打动人们的恰恰不是他的阅历,他的经营谋略,他的决断力,更深层之所在是一种精神,一种社会责任感,即不遗余力地在为社会为民族而奋斗!

对此,熊绪兴说:“每当反映一次民意或是提出一次建议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应,取得满意成效时,我心里都特别的充实,特别的高兴……我想带领村民发展高端蔬菜种植产业,让村民的口袋鼓鼓的……在乡村治理和为老百姓服务上,我们还要提高觉悟。”

心系乡亲,扶危济困 熊绪兴把帮助困难群体作为人大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党中央实施脱贫攻坚战略以来,他用四年时间持续开展产业扶贫,通过基地示范带动、服务平台带动、收购订单带动、社村联建产业园带动和就业扶持带动等方式,先后帮助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脱贫、584户贫困户摘帽。

在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有一群“40后”“50后”的特殊员工。他们各有各的故事,现在都庆幸找到了合适的位子。

旧口镇农兴村村民屠礼辉,也是熊绪兴的帮扶对象之一。屠礼辉右手残疾,老伴患有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两位老人平时靠低保和捡废品维持生活。几十年来,屠礼辉做过馒头、开过小店、收过废品,顽强与命运抗争,但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的阴影。2020年4月,熊绪兴得知情况后,立马征求他的意见,请他当保洁工,每日报酬80元,结束了劳顿奔波的生活。

“以前捡废品一个月收入从几十元到三四百元不等,如今在合作社做保洁,一个月工资2000多元,还提供中餐,收入稳定,活也不重,心里蛮高兴。我现在打工一年下来有几万元,已经脱贫了,相信以后日子会越来越红火。”屠礼辉高兴地说道。

录用贫困户劳力特别是超龄人员,是熊绪兴理性思考的结果。他在对口扶贫中了解到,许多贫困户人员,年龄偏大,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至今还在四处谋活找事,工作收入很不稳定,迫切需要得到社会的帮助。于是在就业扶贫行动中,他提出了“个人自愿、作业能干、年龄不限、超龄保险”聘用贫困户劳力四原则。近5年来,每年临时性用工2500人次左右,常年性用工30人左右,使用贫困户劳力占全部用工的比例均在10%以上,对超过六十岁的员工都一样办理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生产节奏。三月初,荊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因封闭管理限制,还有4893亩露天冬菜滞留在地里,600多亩萝卜幼苗坏死需重新补栽。熊绪兴心急如焚,他知道,如果再耽搁半个月,价值800万元的蔬菜就会化为乌有。

焦急等待一周后,终于迎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准许在做好卫生安全防护的前提下每天用工30人的通知。熊绪兴连夜张罗人选,复工复产工作准备就绪。

第二天一大早,熊绪兴所包联的四个村支部书记接连打来电话,说这些村大约有50户贫困户、200亩雪里蕻滞留在地里,价值超过40万元,请给予支持。

“合作社有损失,可想办法挣回来,贫困户一旦损失了,一家人的养命钱就没了”。想到这里,熊绪兴一口气通知30名员工更换劳作地点,一干就是五天。

由于采收时间推迟,合作社1650亩萝卜、180亩大白菜在地里已经抽薹、开花,损失达270多万元。在随后召开的社员代表大会上,他是这样说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要感谢共产党。我们合作社有今天,靠的是党的好政策,靠的是种菜乡亲的鼎力支持。合作社损失事小,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事大,今天合作社经济上受了点儿损失,但我们赢得了社会的信任,值得!”

一席话,道出了熊绪兴一贯的办社理念和扶贫宗旨。

2021年开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后,熊绪兴与旧口镇53个村1000多户脱贫户签订1156亩豇豆产业扶持协议,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市场价格低的时候,按保底价回购产品,市场价格高的时候,允许随行就市自由出售,使脱贫户在无销售风险中放心种植,户均收入超过5000元。

熊绪兴说:“此前,湖北疫情引来八方支援,湖北人民铭记在心。疫情之下,绿色蔬菜是上海市民生活的必需物资。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要带头为抗疫贡献力量。”为此,他决定捐赠30吨新鲜萝卜紧急驰援上海。据报道,熊绪兴是荆门辖区第一个带头捐赠的人。

服务大局,矢志创新 抓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不渝的中心要务。作为人大代表同时又是合作社的理事长,熊绪兴把推进经营模式、种植技术和管理方式创新作为带头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将萝卜、豇豆、冬瓜、雪里蕻等传统菜园菜,逆袭成为集种植、收购、清洗、冷藏、加工、运销和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大产业。他所创办的荆沙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跻身全国百强农民合作社行列,2021年综合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五。

为探索萝卜绿色健康种植技术,他在合作社设立了全省首家萝卜种植博士工作站,与省农科院专家共同完成了“萝卜周年生产绿色轻简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研项目,获得2019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武汉轻工大学合作开发富有机硒萝卜获得成功。合作社生产的萝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并入选2018年湖北省首届农民专业合作社十大品牌。2021年他所在的合作社承办了长江流域萝卜轻简化高效栽培技术交流会。2022年5月,他又成功承办了第三届全国萝卜产业技术交流大会。熊绪兴说:“近年来,钟祥市旧口镇充分发挥富硒土壤优势,大力培植萝卜产业,下一步,将进一步弘扬萝卜文化,打造萝卜品牌,增强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硬核兄弟“绪”写萝卜的传奇

虎父无犬子。今年33岁的熊锐(熊绪兴大儿子)管理着荆沙蔬菜合作社2.2万亩农田的种植业务,正是在他的不断探索创新下,旧口萝卜的“身价”也不断地创下新高,从每斤两毛钱卖到每斤两块钱。

“5车萝卜值多少钱?你们猜猜看,”说起今年春节期间的萝卜行情,熊锐难掩兴奋之情,“107万!别说你们,我都有点儿不敢相信。”

13年间,熊锐和父亲并肩作战,把萝卜这道农家“小菜”经营成了横跨3县市、年产销40多万吨、经营收入近3亿元的大产业。强劲发展的萝卜产业背后既是两代人接力奋斗书写下的励志传奇,也是6000多户菜农圆梦小康的生動实践。

“要想快致富,入社种萝卜”也成为旧口农民的一致共识,合作社队伍如滚雪球般发展壮大。而随着产业越做越大,熊绪兴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一亩地平均收获萝卜5000公斤,按每亩13%计算,卖相差、难销售的尾菜量就有650公斤。”每到收购季节,七里湖地区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到处都是废弃腐烂的萝卜。2014年,在武汉工作近一年的小儿子熊志虎,回家时听到父亲和哥哥的谈话,突然心中一动。

“老爸,我们能不能办个加工厂,把废弃萝卜做成酱菜,实现变废为宝?”

“是个好点子,你想不想试一试?”

一句话点燃了熊志虎心中创业的激情。没技术,熊绪兴立马给他找来两个帮手;没资金,熊绪兴一把交给他500万元,注册成立湖北荆沙食品有限公司。

顶着父亲和哥哥成功的光环,唯恐行差踏错的熊志虎每一步都走得分外谨慎。“我们从一开始,就实行订单生产,还签下了老干妈、吉香居两个大客户,根本不愁销路。这8年,公司发展可谓是顺风顺水,没遭遇过挫折。”

以“卖相难看”的萝卜、豇豆为原料,荆沙食品有限公司制作出13个系列产品,有的产品已打入了日韩市场,年出口近千吨,每吨价值13000元以上。

都说农业难做,是一个投资长、见效慢、风险大的行业,可熊家三父子从未失手的经历几乎是一个奇迹。在风起云涌的市场竞争中他们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不仅源于一脉相承的创业创新精神,更源于父子兄弟间相互扶持的亲情。

“企业经营中,我们的想法肯定会有不同,如果说两代人想法相同,就没有继承,没有发展。我们正是在两代人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中,一步步坚定了奋斗的方向。”

“如果说今天我们取得了一点成绩,那是因为我们站在父亲的肩膀上逐梦前行。父辈们打下的江山是我们最好的平台。未来,我们也要为企业的发展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把旧口萝卜的传奇,一直续写下去。”面对未来,熊锐、熊志虎兄弟俩信心满怀。

“加固大王”王德红:参建鸟巢既荣耀又自豪

旧口能人辈出,有着“建筑加固之乡”的美誉。在旧口,王德红、吕俊、周守斌都是建筑加固大军中的领军人物,号称“加固大王”。说起在北京参与建鸟巢的经历时,他们既荣耀又自豪!

乡级建筑队参建北京鸟巢 改革开放初期,不甘寂寞的旧口镇罗集乡青年人要走出来。同时,改革开放也给他们提供了施展能力的机会。建筑市场如雨后春笋,农村稍有头脑的人纷纷拉起队伍,在城里干起包工队,接活儿。

1996年开始,吕俊带着一班子青年人出门,在北京找活儿干,2003年终于在北京立足,打开了一片天地。王德红也拉起一帮队伍,转战江苏、安徽、武汉,满世界跑,凭着他的刻苦钻研,凭着他的认真细致,很快熟悉了建筑活路,学会了预算、图纸、设计,很快在建筑市场站稳了脚跟。

2006年,王德红、吕俊、周守斌得到中信建设国华公司国家体育场项目总经理皮尤新的赏识,带领300余人承接鸟巢里钢立柱抗变移包钢加固施工,采用新材料“永不固化”自粘卷材防水施工,深达2米以上钻孔植筋作业,管廊变形缝特种工艺封堵施工……曾经五天四夜未合眼管理作业人员,竣工后又参加北京奥运开幕之闭幕鸟巢运营过程中的保驾护航工作。工程完工后王德红的建筑队获得了建筑大奖。

拼搏、创新造就建筑加固实力 1998年中秋节,刚刚毕业的王德红乘坐前往洛阳的火车,踏上北上的旅程,彻底告别了学生时代。那是他第一次坐火车,望着逐渐远去的故乡,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望。

2000年,离开家乡已两年。在这期间,他吃了不少苦。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他从洛阳一路来到广东番禺。几经辗转之下,他找到了一份理发师的工作。靠着这份工作,他终于在广州站稳了脚跟,结识了爱人,拥有了家庭。

2005年的春节,王德红回到老家和伙伴们闲聊时,发现儿时的伙伴们都在做加固工程且均获得了一些成就。对比之下,他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行。2007年,渴望成功的他下定决心,跟着表哥去北京参观学习加固工程。

在北京,王德红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商业谈判,那是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价值20万的改造项目。虽然最终没能谈拢这个项目,但这次初体验让他了解到何为商业谈判。转眼北京的第一场雪到了,王德红还来不及欣赏首都的雪,就急匆匆地带着在北京学到的知识与经验回到广州番禺,想要在广州大干一场。

2008年,王德红背着行囊,联系到了某楼盘。“他们建设过程中剪力墙出现了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不达标的状况,需要进行结构补强,于是我找上了他们。经过严谨勘测和细心的分析,我给出了让甲方满意的方案。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程合同,也是由这份合同开始了我的工程创业之路。”王德红说。

凭着刻苦钻研、认真细致,他很快熟悉了建筑活路,学会了预算、图纸、设计,并在建筑市场站稳了脚根。2010年的上半年,王德红完成广州第二大烂尾楼越秀区御江苑、天河区阳光假日酒店、正佳广场万豪酒店、海珠区穿衣戴帽工程等一系列加固改造工程。

2015年,王德红敏锐地察觉到国家的税务改革越来越规范,所以在这一年创建了属于他的公司——广州市固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由于当时地产公司缺少一些有经验的钢结构制安公司,在地产公司领导的信任下,他勇于创新,勇于尝试,承接了某地产公司(海伦堡地产)的拼装式钢结构工程。由于当时缺少资金,地产公司给予帮扶及时支付进度款,当年就创造了拼装钢结构3万平方米的安裝面积,2019年达到了完全安装完成10万平方的安装面积。

今年是2022年,经过了七年的努力,王德红的公司已经在拼装式钢结构领域创造了一片新天地,服务的企业有:万科、龙光、海伦堡、云星、敏捷地产等。

这24年走来,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小伙子,从一个穷学生到小理发师,再到一个工程公司的老板,其中的变化连王德红自己都难以想象。“如果真的要说我从其中学到了什么,那肯定就是不畏艰苦,不要认命也不要轻易满足。如果在2007年我只满足于做一个理发师,我就走不到今天,无法为家乡、城市、国家的建设作出贡献,也无法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王德红说。

要勇于尝试,勇于挑战,生活并非一成不变,机会则总是眷顾愿意拼搏的人。如今,旧口从事建筑行业的有2万多人,由于建筑行业有人打下了一片江山,做得风生水起,旧口镇罗集的年轻人70%投奔了这个行业,有大大小小30多个建筑工程队,全国各个城市都有他们的队伍。

他们还做了很多响亮的大工程,如北京贵宾楼、北京东城区检察院、台湾会馆、首都机场、清华大学生物馆、北京中坤广场(在建)、湖北鄂州机场、北京前门大街东片保护治理工程、北京建工集团综合楼……一听就如雷贯耳。

这就是从旧口镇走出来的建筑工程队的实力。

(主笔/杨豪;来源/《老树何以发新芽?——钟祥旧口豇豆产业扶贫带来的思考》,胡琼瑶/文,《湖北日报》等)

猜你喜欢

领路人口镇豇豆
熊立群:中国斫琴师领路人,奏响穿越时空的声音
夏季当家菜——豇豆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致富领路人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陈春芳 山村脱贫领路人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人参果 脱贫果
山洼洼里的“女书记”脱贫致富的领路人——记河北省涉县辽城乡党委书记霍丽云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