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勘定数据 整理入库技术研究
2022-02-03高小莉曹增增
高小莉 曹增增
(自然资源部第一地理信息制图院,陕西 西安 710054 )
1 引言
行政区域界线是政府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的重要基础数据,随着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勘定工作的结束,会形成大量的协议书、请示与批复文件、界线界桩附图、界桩登记表等资料[1],这些资料主要为纸质形式,因矢量数据和纸质资料无法直接关联查询,该类数据在后期使用时有诸多不便,且存在丢失损毁的隐患,因此探索一条科学可行的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勘定数据整理入库技术路线,将以上资料进行数字化管理显 得尤为重要[2]。本文根据《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3]有关要求,分析整理乡级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文本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并将其整理入库,使海量的变更勘界数据资料能够长期保存,建立数据间的关联关系,便于查询使用,为后期应用相关数据提供高效平台;还可以搭建一套完善的乡级行政区划界线界桩查询管理系统,最终形成的数字化成果资料能够生动全面反映勘界工作的全过程,为依法治界提供了可靠依据[4]。
2 概况
陕西省乡级行政区划界线界桩资料可分为两大类[5],分别为空间数据与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由矢量数据与属性数据组成,多媒体数据主要由协议书、请示与批复文件、表格、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组成。
对于空间数据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对勘界形成的数量数据成果进行编辑整理,对其中存在的图形、拓扑等问题进行合理化处理,并根据相关规范要求完善属性信息,确保界线界桩数据成果的位置精度与属性精度符合要求。
针对多媒体数据需根据相关资料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并通过技术手段将文本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将扫描文件和对应的空间数据属性信息进行挂接,保证任一界线、界桩都能与其对应的多媒体资料建立关联。
3 数据库整理技术路线
数据整理是建立数据库的重要工作内容,需要根据建库要求将涉及的数据资料通过扫描、转换、编辑、检查等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最终将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建立关联,按照相应的数据规定进行入库。根据项目整体情况将数据库整理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多媒体数据整理、空间数据整理、属性数据整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整合。
多媒体数据、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整理工艺流程按照生产环节设计,实行逐级检查,由下一环节检查上一环节成果,成果满足要求之后再开始下一环节,确保数据质量。数据库整理工艺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行政区划界线变更勘定数据库整理工艺流程
3.1 多媒体数据整理
在文本数据预处理阶段,首先利用高拍仪或者其他扫描设备对收集到的各区县关于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勘定情况的请示与批复文件、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及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附图进行扫描数字化,然后对扫描成果进行整理并按要求规则对各类资料进行标准化命名,最终形成文本数据成果。
文件资料扫描数字化后,标准化命名规则为:界线名称/界桩编号+相应属性字段名称,如图2 所示。
图2 标准化命名数据成果
多媒体数据成果文件夹应按要求进行标准化打包整理,要包含相应的界桩现场照片视频等资料,以及界线和界桩相关文档成果资料。
3.2 空间数据整理
空间数据成果数学基础采用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 国家高程基准。
数据格式为Shapefile 格式。数据名称命名规则为:界线.扩展名、界桩.扩展名。
空间数据整理主要包括格式转换、坐标转换、矢量编辑、拓扑关系检查与处理等工作。对整理成标准格式和投影的界线数据和界桩数据成果,按照《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规定添加标准字段,并根据多媒体数据成果对空间数据的相关属性进行编辑整理,完成矢量数据的整理工作,保证空间数据的属性信息与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内容保持一致,最终形成空间数据成果。
3.3 属性数据整理
属性数据整理成果要满足《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建库与管理软件设计规范》要求。属性数据整理阶段需按照规范要求的数据结构,提取多媒体档案资料中有关界线代码、界线名称、界线等级、界线长度、界线起止点等界线属性信息和界线代码、界桩名称、界桩等级、界桩编号、界桩类型、纵坐标、横坐标等界桩属性信息,并按标准格式录入MDB 数据库。
属性数据字段相较空间数据字段有部分重复,在分析两者异同的情况下,首先充分利用空间数据的字段,然后按照规范要求扩展字段,将已扫描整理好的文本数据资料名称录入属性数据字段中,形成最终属性数据成果。
3.4 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整合阶段
由于空间数 据成果为矢量Shapefile 格式,属性数据成果为MDB(非空间地理数据库)数据,因此,这一阶段需要通过空间数据标识码字段属性将两套数据进行关联,建立起两套数据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标识码通过编写程序自动生成,具有唯一性,属于全局变量,由36 位随机码组成,处理过程如图3 所示。经过程序关联后的数据,整理入库到GDB(空间地理数据库),导出最终结果为TXT、ShapeFile 格式。
图3 生成标识码
4 主要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
在本项目乡镇级界线界桩整理工作中,由于所涉及的界线、界桩数据量较大,相关资料种类格式多样,且存在部分质量问题,通过对其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4.1 矢量数据问题及处理
在界线与界桩矢量数据整理阶段,首先将陕西省乡级行政区域界线变更勘定项目成果与陕西省行政区域区县界成果进行合并,然后通过使用ArcGIS 拓扑分析功能,对合并后的数据进行拓扑质量检查,并处理发现的问题。
主要存在拓扑问题及对应的处理方法汇总如下:
(1)不合理独立微短线:对变更勘定数据成果中此类问题数据进行删除处理。
(2)不合理伪节点:数据整理过程中将其合并为一条界线表示。
(3)多余节点:数据整理过程中将其删除处理。
(4)不合理相交、悬挂:根据协议书等相关文档资料分析相交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化处理。对于相对复杂的问题进行记录汇总,必要时赴实地进行现场核查。
(5)界线变更勘定成果中个别区域的界线与附图资料中的界线位置走向存在不一致现象:此类问题参考1 ∶50000 地形数据,将界线按照附图中的位置进行修改,确保矢量数据与附图资料保持一致,并对修改部分进行详细记录,表明修改后的界线仅有指示意义,准确界线数据需要实地开展勘定补测工作。
(6)部分乡镇行政区划存在两个及以上区域面,导致出现其对应界线名称和代码完全相同但平面位置不同的情况:数据处理过程中可将同名称同代码的界线合并表示,对应的边界线协议书等多媒体资料也进行合并整理,保证其与矢量数据一一对应。
对于发现的其他特殊问题,及时分析已有资料,核实相关界线界桩的客观实际情况,在与民政等相关部门充分沟通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保证数据成果的精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2 文本资料问题及处理
(1)边界协议书中文字内容与实际不符:查询官方资料,经分析确认后,按照实际正确内容对属性信息进行编辑整理。
(2)个别界桩登记表部分属性信息有误:根据对应矢量数据属性表及相关文档资料,按照真实准确信息编辑整理。
(3)部分县(市、区)存在同名称的乡镇界线:根据边界线协议书命名规则不能将二者进行区分,针对此类问题在文本成果中将其对应县(市、区)行政区划名称缀在协议书名称前,以此来准确区分其权属及对应关系。
(4)部分界桩名称相同:若该部分在界线中间,界桩编号属性项信息根据界桩登记表中对应的界桩编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编号,如渭南市澄城县有三个名称为“城关庄头线”的界桩,在编辑整理对应属性表信息时,将其界桩名称分别重命名为“城关庄头线1”“城关庄头线2”“城关庄头线3”,其对应的界桩编号分别为“610525001109001”“61052500 1109002”“610525001109003”;若该部分界桩在三交点处,界桩编号属性项信息同样根据界桩登记表中对应的界桩编号,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编号,如西安市雁塔区小寨路街道、长延堡街道和电子城街道三角点处有三个名称相同的界桩,就将其分别重命名为“小寨路长延堡电子城S1”“小寨路长延堡电子城S2”“小寨路长延堡电子城S3”,其对应的界桩编号分别为“610113001003004S1”“610113001003004S2”“610113001003004S3”。
5 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数据库成果入库
在对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多媒体数据全部完成标准化整理及质量检查工作后,需将其录入陕西省界桩界线查询系统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经过充分调研分析民政等部门的功能需求,该系统构架采用B/S 结构设计,建立属性查询、空间查询、数据统计与分析、长度面积测算、数据下载及其他工具集等功能模块[6]。该系统可实现对陕西省行政区域界线界桩数据的快速查询、选取、放大、缩小、统计、输出、打印等功能,快速定位每条界线、每个界桩的相关信息,可大大节约相关工作的时间成本及管理成本,为行政部门科学高效管理行政区域相关数据成果提供方便快捷的平台。
6 结束语
数据是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使所有涉及的数据资料能够合理入库、科学管理、高效应用,为用户提供最全面、最准确、最及时的信息服务。行政区域界线界桩变更勘定数据整理入库更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需要将繁杂多样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和多媒体资料等进行标准化整理,将整理后的成果数据提供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为用户提供丰富、翔实、可靠的勘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