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基于湘江战役的探索
2022-02-03毛立刚
毛立刚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1]理想信念坚定的新时代青年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重大,我们必须要加强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长征精神是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研究红色文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较多,但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尤其是将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缺乏对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的详细梳理、理论归纳与实现途径的系统研究。因此,探索长征精神并结合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依据与优势
(一)理想信念坚定是湘江战役的本质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经过苦战,红军终于突破敌人的封锁线,摧毁了敌军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计划。湘江战役是长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湘江战役的精神所体现的精神内核归属于长征精神。
关于湘江战役的精神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湘江战役的精神概括为“三个勇于”,即“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2]另一种观点认为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湘江战役的精神本质;英勇血战、不怕牺牲是湘江战役的精神的核心;敢于突破、永不言败,依靠群众、军民一心是湘江战役的精神的宗旨。[3]这两种主要的观点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一个高度凝练、易于传播,后者则较为全面,但都共同体现出红军将士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时指出,“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的壮烈一战,是决定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重要历史事件。”“革命理想高于天。正是因为红军是一支有理想信念的革命军队,才能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绝境重生,迸发出不被一切敌人压倒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为什么中国革命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成功的情况下成功了?成功的奥秘就在这里。”[4]由此可知,为什么中国革命能成功?习近平总书记阐明了奥秘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信念无比坚定,在最困难的时候坚持下去,这样才能不断取得奇迹般的胜利。
因此,理想信念坚定是湘江战役的精神的本质。理想信念具有伟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视死如归、向死而生、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压倒的英雄气概,是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
(二)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现实优势
首先,湘江战役的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湘江战役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集中体现,其精神内涵和人物事迹有利于激励大学生建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较为独立,偏爱于求变求新,性格和行为的可塑性很强。大学期间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时期,如期间能得到正确思想引导或榜样的精神力量激励,对于学生个人树立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意义重大。湘江战役的精神所展现的一往无前、敢于压倒一切困难的崇高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湘江战役的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有利于塑造坚韧的道德,有利于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理念。
其次,湘江战役的精神丰富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素材和方式。在一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思想灌输方法,较难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对于湘江战役的精神特质和典型事迹的梳理与提炼,必将大大扩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湘江战役的精神作为思想资源,营造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氛围,通过推动师生采用典型事迹和案例研讨、实践教学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奋斗的伟大信念。
(三)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价值
湘江战役已经过去80多年了,但红军将士表现出的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全面科学地认识湘江战役的精神,重视保护和利用好以“湘江战役”为核心的长征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实施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一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方向决定未来,大学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部分大学生特别是有些党员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不坚定的“精神缺钙”问题,而湘江战役的精神所蕴含的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勇于拼搏、不怕牺牲、一往无前、压倒一切的大无畏精神等价值观念,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意志品质和政治素养,具有较强的政治导向功能。二是有利于涵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组织和动员广大青年学生深入湘江战役旧址、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可以促使他们深入了解革命文化的发展历程,领会革命理想高于天,感知红色政权来之不易,领悟到忠诚担当、意志坚定、敢于突破才能取得事业的胜利,这有利于涵养青年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三是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湘江战役的精神体现的是红军战士对党忠诚、敢于牺牲、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精神气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脉表现,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表现。因此,必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从而自觉抵制国内外各种不良意识形态的渗透。
二、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进展
(一)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引导青年学生领悟和践行湘江战役的精神
据调查,广西各高校在课程建设上,普遍利用思政课堂主渠道传播湘江战役的精神,达到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目的。例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充分利用湘江战役的精神作为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文化资源,教师结合理论知识点,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穿插湘江战役史料内容,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教育。如,将“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的精神贯穿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广西革命史、桂林抗战史等内容贯穿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另外,专业课教师在课程的授课中,将湘江战役的精神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把湘江战役资源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如广西师范大学设置湘江战役历史讲解专题、编排原创文艺党课《铭记·湘江》、举办独秀大讲坛“追梦路上——湘江战役”、通识教育讲座《红军长征中的湘江战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排演红色革命题材舞蹈《湘江红》,等等,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二)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促使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些高校通过建立“学校-学院-班级”三级联动机制,结合各类共建项目,推进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如,广西高校在主题教育方面构建了“点-线-面”的立体化引导格局。一是“面”上大规模铺设,以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为契机,扎实推进湘江战役主题教育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强化思想指导,保障思想引领成效。二是“线”上分类引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创新校院“青马工程”培养模式,与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兴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建立校地合作的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各高校普遍在“青马工程”学生中开展以湘江战役为主题的党日或团日教育活动,以此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三是“点”上重点扶持,培养优秀典范,用湘江战役的精神来培育和树立先进典型。如广西师范大学开展挖掘“双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点赞师大·年度人物”等优秀青年榜样,推荐一名优秀女学生参加中国妇女报主办的“百名女大学生讲述100个党史故事”活动和视频录制,在学生中树立了宣传湘江战役的精神的榜样。同时,各高校还根据学生学习环境、社会经验、发展状态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差异,聚焦湘江战役的精神,通过现场教学、面对面交流、新闻报道等路径开展系列引导教育活动,增强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向性和实效性。还有,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教工委、教育厅主办的“弘扬湘江战役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主题征文比赛,驻桂的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桂林市组织的“湘江战役主题演讲比赛”,广西高校大学生通过参与以湘江战役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和演讲比赛,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收集和了解湘江战役的历史资料,进一步感悟湘江战役的精神。
(三)以实践育人为重点,推动理想信念教育渠道多元化
在学生实践活动开展上,创新实践活动形式,深入挖掘湘江战役的精神的内涵及时代价值,提升湘江战役文化实践育人效果。广西各高校先后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暑期“三下乡”活动、社会志愿活动、寒暑假社会调查等活动)将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对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认识和实践。一般的做法是:首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湘江战役资料的检索,进行知识的梳理与积累,形成一定的理论认知。然后组织学生到兴安、全州、灌阳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实地参观调研,现场倾听解说员讲解湘江战役故事、观看红色遗物、了解湘江战役历史,并向革命烈士默哀、鞠躬、献花篮、瞻仰革命烈士,在这些仪式的感召下,更加感受革命先烈的革命意志,形成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的统一,坚定了跟党走的信念和信心。让学生将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形成的感悟撰写成论文、体会报告,并结合专业创作红色文化作品,如有些旅游专业的学生撰写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碑园导游词或拍摄现场讲解视频,广告设计专业的同学设计湘江战役的文化创意产品,等等。
(四)以新兴媒体为平台,实现青年学生自我教育时代化
利用青年大学生活跃的各类平台做好思想教育宣传,是当今高校紧扣“三个根本性问题”、破解“两大战略性课题”,强化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广西高校通过“强阵地、建队伍、发声音”三步走,实现“夯实工作基础、培育宣传力量、唱响网络主旋律”的目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类新媒体呈现湘江战役的精神,如湘江战役英烈网上祭奠活动、湘江战役题材网络纪录片《湘江记忆》、红色动画电影《湘江1934·向死而生》等,吸引青年大学生学习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湘江战役网络资源。还有各高校内官方媒体以及主流网站等,是线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依托阵地,各高校时刻关注青年大学生在各类平台的活跃程度,不断更新各种新媒体应用平台内容,紧密围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形成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播湘江战役的精神。
(五)以科研育人为渠道,推动湘江战役的精神入脑入心
广西高校通过与湘江战役有关的科研项目和团队的研讨、宣传和引导参与,让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广西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如广西师范大学发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湘江战役研究”科研团队和校级研究机构——湘江战役与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团队研讨、学术会议和学术沙龙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对湘江战役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类似的还有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与湘江战役有关的科研项目,将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教学和学生的生活中。还有一些高校通过研学性质的社团活动来推动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融入。如广西大学的唯理社组织骨干社员(主要是研究生)前往湘江战役纪念馆考察,其后制作了有关湘江战役的课件、图片集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素材向本科生传播湘江战役的精神。
三、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问题
就目前教育的现状来看,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不强,具体表现为:第一,尽管一些高校在推进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缺乏系统推进这种融入教育的顶层设计。从当前情况看来,存在工作思路单一、方式方法单调、创新不够、吸引力不强、针对性不够、接受度不高、难以入脑入心等问题。从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施过程、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来看,需要进行顶层设计。第二,在融入教育的过程中,较强调湘江战役的精神育人的政治价值功能,缺乏文化育人的实效性,对湘江战役的精神的教学和实践学习流于形式,对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育人价值挖掘不够。在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讲解,抽象概念的分析,没有考虑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精神需求、实际问题等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不紧密。在实践环节,主要以参观、瞻仰战役旧址、纪念馆,聆听相关场馆讲解员的讲解等方式方法对青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教育过程难免出现“走马观花”,存在教育形式化的问题。第三,各高校教师作为育人主体,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当前部分教师存在重科研、轻视理想信念教学的现象,对于湘江战役的精神的掌握程度不深,育人的成效仍有待提高。第四,将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评价机制尚未构建。对于以湘江战役精神为主题的理想信念教育的要求和效果,暂未形成长效的评价机制。
(二)挑战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给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外思潮和意识形态的传播对于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也提出了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西方之间的交流碰撞愈发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借此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行渗透,西方不良价值观的渗透消解大学生科学理想信念的形成。不仅如此,互联网多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各种不良信息在网络上散播,部分大学生会被腐朽的文化和不健康的信息所误导,价值观也随着网络信息的增加变得迷茫,对理想信念产生偏差,削弱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四、构建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现路径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应结合当下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湘江战役的精神有效融入大学理想信念教育,保证理想信念教育的坚定性与纯洁性,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建立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的激励和实效评价体系
首先应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制定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规划和行动方案,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融入教育的实效评价机制。指导高校强化顶层设计、全面加强管理,推动工作向深向实发展。各高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考核体系。一是创新考核内容设置,把理论学习态度、理想信念教育与教学的结合度、社会实践服务表现等作为学生理想信念的重要考核指标,既要重视对学生课程理论的考评,又要突出课程学习效果的考评,使考核内容更加全面;二是强化考核操作,坚持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等,保证理想信念教育考评多元参与、客观公正和科学合理。通过评价环节中的衡量和比较,可以发现新形势下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探索出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转化的途径和方法,确保理想信念教育按照设定的教育目标持续地进行下去。
(二)构建覆盖文理不同专业的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课程思政体系
各高校应该充分挖掘和开发感染力强、实际效果好的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育人资源,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成长特点,收集和整理出版一批湘江战役的典型人物事迹及其精神追求的教材资源,多措并举将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红色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各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各自地域优势,结合校内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党团文化长廊、思政教育阵地建设,选取湘江战役纪念馆、纪念碑园、战役旧址等作为现场教学点,把革命旧址和文化展厅变成教学培训的生动课堂。以现场教学基地的实物、实景、实例、实事为载体,把历史现场变成现实课题,把历史事件变成鲜活教材,把静态的红色资源转化为生动的党性锤炼课堂,打造鲜活的情境党课,开发系列具有区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理想信念教育课程,构建覆盖文理不同专业的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课程思政体系。
(三)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理想信念教育路径体系
通过充分整合育人的资源与载体,将湘江战役的精神的各种教育资源融入课程建设、主题教育、科研活动、志愿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红色实践活动多环节,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理想信念教育路径体系。结合湘江战役的革命史、革命事件、革命人物开展主题报告、讲座、学术活动,帮助大学生理解湘江战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开展与湘江战役的精神相关的红色经典诵读、故事宣讲活动,在经典诵读、故事宣讲中领会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品质;开展学生喜爱的摄影、绘画、音乐、舞台剧等艺术活动传播湘江战役红色文化,借助艺术的感染力激荡青年学生红色文化心理感受,弘扬湘江战役的精神;构建“互联网+湘江战役的精神”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和各类移动终端扩展传播空间,呈现广西红色文化,吸引大学生学习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网络资源。青年学生通过广泛参与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在传承湘江战役的精神的过程中,产生对中国共产党深厚的感情,坚定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四)提升高校教师将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素质和能力
各高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内外并举,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师资队伍,积极推进“名师工程”建设。精心挑选培育内部青年骨干,参与课程制作开发,通过系统的湘江战役的精神的培训、相关课题研究、教材征编和视频材料的辅助,提升教师就理解和探索将湘江战役的精神融入新方法、新载体的能力,努力培育一支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发展潜力的青年师资队伍。坚持红色资源共享共用理念,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加强与红色资源管理单位的工作协同,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入校宣讲,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以青年骨干为主要对象,以知名教授为重要补充,以团员青年为后备力量,组建“既讲理论、又懂业务”的讲师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