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核心素养的立论基础与当代价值

2022-02-03吴向宁

四川体育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吴向宁

论体育核心素养的立论基础与当代价值

吴向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美育工作部,湖北 武汉,430074。

体育核心素养显现出学生个体在体育教育中自身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从而形成并具备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品质,也成为学校体育独特育人价值和教育观念的集中反映与多维体现。其立论基础在于中国的传统体育道德思想、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国外先进经验与教学启示;当代价值是更加明晰与深入实施学校体育的本质和内涵、彰显体育与健康学科“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创新和重塑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不断建构与丰富体育与健康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重视与推进健身促进健康理念。

体育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体育教育;核心素养;当代价值

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进而完善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教学有关标准[1],“核心素养”一词也首次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关注重点和焦点。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与框架,进一步指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是我国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养[2],从而对于“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要求更加细化和规范。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了新修订的《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其中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定义为体育与健康学科的三大核心素养[3],通过归纳总结现阶段学界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同时紧密结合学科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认为体育核心素养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与关键环节,重点聚焦和关注的是作为学生个体应该具备的和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最为实用而且稳定的根本性素养。近几年来,“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体育与健康学科研究的热频词汇越来越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报道也在各类期刊会议中日渐增多。显然,体育核心素养作为目前体育领域,尤其是学校体育的研究热点与探索热潮,其研究缘起必然与国内体育课程的改革历程密切相关,那么,“体育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提法)作为更能引领体育与健康学科独特育人价值和更加符合新时期体育教育特征的顶层设计理念体现,它的立论基础非常值得深入研究与认真思索。

1 立论基础

1.1 中国的传统体育道德思想

中国体育道德在古代,没有系统的理论表现,是蕴含、融汇在伦理思想之中的[4]。早在先秦时期(夏商西周至春秋战国)就萌生了体育道德思想的雏形,例如:西周奴隶主、贵族对其子弟进行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其中“射”指的是军事体育,在当时被认为是培养学习者思想、道德、礼仪的重要教育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中透视的伦理道德教育,蕴含在“立志”“主敬”“存养”“省察”“立行”的人才教育与培养过程中,其目的就在于促进“明人伦”“存天理”“灭人欲”等道德修养的升华[5]。中国传统体育观念至今仍然延续着“天人合一”的理想追求以及古人所倡导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与社会的和谐”的生命观、健康观始终是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理想[6]。

新中国成立以来,纵观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流变与历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对于规范与提升学生体育品德方面的要求和素质一直以来就是体育与健康学科不断前行的重点环节与核心任务,尤其是2012年、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下发“53号”“27号”文件敦促进一步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深刻彰显出体育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通过仔细梳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历史发展轨迹,不难发现“体育核心素养”尽管是一个新兴词汇,但是体育核心素养不仅蕴含和凝练着几千年来中华文明所秉持与推崇的优秀体育道德观念和高尚体育伦理品性,而且要求学生必须切实领悟和认真学习这种沿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体育教育理念和意蕴,从某种意义而言,它已经超出与超脱了人们对于体育本质的认识局限和片面理解,体现了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实质与追求止于至善的修身养性境界,因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道德思想历来强调在物质上追求清心寡欲,精神上追求修身立德,这也会深刻植根于中国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之中,与我国传统的身体观念中注重对自然生命状态的超越,以追求人体的自然健康状态为旨归[7]浑然天成。同时,体育核心素养最终是使体育教育更加具备和教师与学生相融合与匹配的个性化特征,始终努力探寻为个体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状态,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终极价值追求目标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不断进步。不言而喻,现阶段体育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与创新映衬出我国的传统体育道德思想形成、建立、完善的极为曲折漫长的历史长河印记,其中所对应的“身与心”“动与静”“文与武”等哲学观点与构成体育核心素养主要要素的体育品德、体育意识、运动技能等不谋而合,正如古人推崇“重人贵生”的思想与当今“生命在于运动”的观念有着异曲同工的妙用。因此,尽管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与内涵会随着学界研究的不断推进与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入被赋予更深层面的理解和重视,但毋容置疑体育核心素养的原始雏形早已融汇进入我国的传统体育道德思想之中,而且其中某些重要的传统体育伦理品性正折射出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在价值观念、社会期望、主流意识等方面的缺失与缺位,应该引起警示与深思。

1.2 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

以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后期的逻辑起点,经过多轮反复修订、讨论,先后于2001年、2011年和2018年三次颁布了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特别是从2014年开始,非常突出对于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导引和培养。近年来,全国各地围绕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也展开了形式各异的教学实践研讨与探索,相对比之前体育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而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弥补与消除了长期以来体育教育中“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含糊不清的不足与缺陷,更加关注与引领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与健康行为意识养成,从而更好适应目前国内的学校体育教育实际现状。作为独立的学生个体,体育核心素养这一复杂而又抽象的概念将会以体育教育作为路径和载体,从而表现出学生个体自身良好的健康意识、心理品质、团队精神、责任担当、拼搏进取等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习态度。同时,仔细研究与深入比较我国的历次体育课程改革就会发现:学生、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学之间一直呈现出内隐与创设的复杂构成关系,这种关系凸显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独特的学科特点与学理逻辑,它既不能脱离体育教育的既定框架结构,也不能偏离学校体育的中心任务要求,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修订、完善的曲折过程中不成功的案例和失败的教训也充分证实了改革过程之中的某些缺陷和问题,而现阶段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特征与要求非常贴近和顺应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和真实现状,能够直接作用于课程改革中的难点与困惑,有效避免了在课程改革过程之中研究内容过于宽泛、研究边界过于分散、研究结论过于笼统的倾向,保持研究自始自终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作为基准与核心。

1.3 国外先进经验与教学启示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EU)三大国际组织就开始正式着手对于“核心素养”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和不懈探索。此后也引发了发达国家关于应该如何培育本国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不断进行的体育课程改革,以美国为例:2002年,美国政府组织专家研讨并制定出《“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教育指导文件,经过反复修正与酝酿,于2007年正式公布了最新版本,全面清晰地对学生应具备的各种核心素养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释与解读[9],形成并构建起以“核心素养”训练为导向的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培育导引策略。

从现阶段国际上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和研究经验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结合本国的国情实际和教育现状,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各自国家详细具体的实施标准和明确具体的培育要求,并且科学严谨地制定出了适合本国教育体系与制度的核心素养发展策略和推行模式,在体育与健康学科领域也日益显现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优势与亮点特色,非常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同时,在目前国内各个学科积极构建与探寻最能与本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相融合、相适应的大背景之下,体育与健康学科却显得动作缓慢、进展迟钝、逻辑欠清。那么,在国家体育课程改革日益深化与不断创新的发展进程之中,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体育教育的内容、体系、目标、评价等也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体育核心素养作为更加贴近与彰显国家教育的顶层设计理念,突出显现了中央政府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肩负的国家层面的育人价值的殷切期盼与寄托厚望,特别是对于新形势下我国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形成优良的体育精神、高尚的体育情操和健全的人格魅力等有着不可替代的实效性和关键性价值,尤其是会使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和主动。显而易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与做法也必将会推进和促成发展我国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起到推波助澜的启示与作用。

2 当代价值

2.1 更加明晰与深入实施学校体育的本质和内涵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具体又有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三个方面[10],学校体育的内涵更多的体现在其功能上: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犹如金字塔之三面,并在促进德、智发展的同时兼具其功效[11]。然而,多年以来体育教育并没有较好体现出体育与健康学科独特的重要育人价值与育体诉求,同时由于“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一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与标准,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育人体系中的物化目的惺惺相惜、形影不离[12],不仅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构成了一种潜在的冲击与危机,而且容易形成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与认识出现偏见与错觉,尤其不利于我国整体教育体系的有序推进与全面提升。而“体育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适时提出与建构培育,很好地弥补和诠释了目前学校体育在其本质与内涵方面的后劲不足和现实难题,也有效化解和缓解了学校体育价值认同与具体实现、政策制定与执行落实的突出供需矛盾,从而不断巩固与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固有教育地位。另外,重视发展培育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也是不断深入实施学校体育本质与内涵的重要路径,因为体育核心素养会更加注重在体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观念和体育道德修养,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和健康向上行为,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在未来社会中承担的职业角色和肩负的义务与责任,最终实现教育的积极育人导向。

2.2 彰显体育与健康学科“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3]。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4]。其实,“道德与品性”历来就是中华民族首要推崇和审视的立人标准,“厚德载物、诚实守信”的德行标准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发展培育学生个体的体育核心素养首先就以体育品德作为中心与目标,因为体育品德长期以来不仅是指引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观念和育人理念的坚实基础和精髓标准,而且也是新时期各级各类学校在体育教育中认真贯彻和严格实施“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标准与要求的重要发展路径,深深体现出现阶段国家“立德树人”顶层教育设计在体育教育领域的导向与凝练。然而,长期以来体育教育面对的却是理想与现实的偏差、执行与落实的偏向、主体与客体的失位、过程与结果的错位,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尽管错中复杂,但是和体育与健康学科一直以来缺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与培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体育核心素养正是运用先进理论和实践范式来积极应对与有效解决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疑惑、迷茫,通过及时的反思、修正、改进、调适、补充,从而充分发挥出体育核心素养的指引性、针对性与长效性,彰显体育与健康学科“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与意义。

2.3 创新和重塑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体系

由于体育与健康学科虽然是我国学生的必修学科但还未成为主流学科,受到传统教育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浸染,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体系始终是以体育技能的传授和运动技术的学习为主体,重视学生个体对于技术动作的掌握与完成而忽视学生集体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努力与贡献,关注学生个人的身体素质能力而轻视学生集体体育教学中的团结与协作,尤其是对于学生的体育评价较为主观与局限,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诚然,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殊性可能会导致更看重最终的考试结果而有意或者无意疏忽了体育学习过程的整体性,而目前体育核心素养所提倡与重视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健全的体育学习态度、坚毅的体育进取信念、高尚的体育道德情操等,而这些关键与核心的体育品质恰恰是多年以来我国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所缺失和淡化的,这些对于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建立起健康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崇高的品行至关重要。同时,健康类教学内容在目前学校体育课堂中占据的学时与比例逐渐加大,健康素养的提法也越来越强劲与流行,体育核心素养本身也蕴含着对于学生健康素养的指导与引领,不断使学生明确和懂得体育与健康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紧要性,建议不断尝试与安排加强学生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引入与完善,这对于创新和重塑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体系有着积极意义。

2.4 不断建构与丰富体育与健康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

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从正式提出至今,在研究的向度、深度、广度等重要层面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结合依然还是一个短板,仅仅停留在观望和期盼之中,令人忧虑与深思。从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主要构成而言,它所关注与聚焦的重点是作为学生个体所必须具备的核心性、关键性体育素养,丰富了学生个体核心素养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因为如果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只有其他学科的核心素养,而没有或者削弱体育核心素养,显然是不科学也是不完备的,就像没有健康的体魄作为今后学习与生活的保障,其他的核心素养肯定既无法实现也无从谈起。另一方面,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地位与发展一直以来都与其他学科不平衡,处在弱势与边缘化的尴尬境地,其实体育与健康学科从本质上而言与其他诸多学科就有交集与渗透,例如医学、物理学、生物学等,不断建构与丰富体育与健康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不仅会是将来体育核心素养研究的新视角与新探索,而且也能不断发掘与建构体育核心素养的独特价值导向与功能。

2.5 重视与推进健身促进健康理念

现阶段,以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顶层设计理念与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是互为促进、相辅相成的。学校体育是实现“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而“健康中国”战略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必然结果[15],这不仅是学校体育从单一健身的固化思维升华为从健身促进健康理念全面形成的质变,而且彰显出健身不断融汇进健康之中并最终促成健康理念的建构,更显示出健康理念在学校体育之中的旺盛生命力与强劲发展态势。例如:教育部每年推行和严格组织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工作,测试结果多年以来反映出青少年学生的肥胖率、近视率等身体素质普遍下滑的共性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又集中体现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理念普遍较差、始终没有形成优良的健康意识与健康行为,其中不少学生仅仅是为了通过体育考核和体质测试达标而临时或在短期内加强健身,那么完全就是为了健身而去被动的健身,深深映射出健康理念长期以来并没有在学校体育中予以关注和准确定位,更无法谈及发展创新。同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所明确指出的“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16]的要求,提升体育教师进行健康教育的教学能力,促使其从“体育教师”角色向“体育与健康教师”角色转变[17],都强烈释放出国家今后将越来越重视与推进健身促进健康理念。显而易见,健身只是手段,健康才是目的,这也是构建学生个体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与举措。

3 结 语

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探寻已经引发了各个学科的教学领域改革与不懈探索,不断将核心素养体系与学科的教研深入结合起来,也是我国教育部门深化各个学科课程优化与革新的重要路径与手段。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伴随着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改革与创新而全面深入和前行,已经涉及与涵盖到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诸多方面,体育与健康学科始终聚焦和关注培养、提升、构建广大学生的体育基础知识、健康观念形成、身体素质状况、运动技能水平,而体育核心素养既要重视学生个体体育运动能力的提高,更要追求学生个体在体育学习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态度责任、意志品质、实践反思、规则意识、团队精神等,体育核心素养已经超越和超出了体育与健康学科本身所一直强调与强化的学生运动技能传授、体育知识讲解、身体素质达标、体育考核通过等常规量化手段与评价标准,它真正触及与引发了学界对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本质的深层次思考与深层面追问,目前体育核心素养被教育界所崇尚与推崇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提出、构建与推进具有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意义,体育核心素养的立论基础与中国的传统体育道德思想、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演进、国外先进经验与教学启示联系密切。同时,体育核心素养的当代价值将会集中体现在更加明晰与深入实施学校体育的本质和内涵、彰显体育与健康学科“立德树人”与“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与意义、创新和重塑目前的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体系、不断建构与丰富体育与健康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关联、重视与推进健身促进健康理念。

[1] 林崇德.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37(10):1~3.

[3] 中华人民国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5.

[4] 华洪兴,刘菊昌,李 江. 体育伦理学[M].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12~23.

[5] 钟明善. 中国传统文化精义[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13.

[6] 赵溢洋,刘一民. 论体育文化理想的和谐诉求[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11):14~18.

[7] 白晋湘. 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冲突与互补[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3(03):295~296.

[9] FRIED, LINDA P. Reinventing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J].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2015, 105(02): 4~16.

[10] 周登嵩.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学校体育学[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66~70.

[11] 高鹏飞,周小青. 社会距离与行业失范:学校体育课程价值的反思[J]. 体育与科学,2016,37(03):63~68.

[12] 王 健,潘凌云. 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34(11):17~27.

[13]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8-05-02)[2020-02-01]. http://cpc.people.com.cn/n1/2018/0503/c64094-29961631.html.

[14] 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15] 刘舒鹏,李延超. “健康中国”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思路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04):76~80.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Z].2016-10-25.

[17] 季 浏. 体育教师未来不再是“教书匠”[N].中国教育报,2017-01-06(08).

Based on the Argumentation Basic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Key Literacy of PE

WU Xiangning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Wuhan Polytechnic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4, China.

Key literacy of PE shows the healthy, harmonious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stud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us forming and possessing sound personality, healthy body and excellent quality, and also becoming the concentrated reflection and multi-dimensional embodiment of the unique educational value and educational concept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lies in China's traditional sports ethics ideology, historical chang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foreign advanced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key literacy of PE will be more clear and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essence and connotation, highlight the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discipline of P.E. and health discipline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and “course education”, innovation and reshape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teaching system, the continuous construction and the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 and health discipline and other disciplines, Appreciate and advance fitness promotion health philosophy.

Key literacy of PE; P.E. and health discipline; Physical education; Key literacy; Contemporarg value

1007―6891(2022)03―0001―04

10.13932/j.cnki.sctykx.2022.03.01

G80-054

A

2021-04-09

2022-01-18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度校级教科研立项项目: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YJ011。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