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以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例

2022-02-03郑晓辉

南方论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党史育人思政

郑晓辉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沈阳 110164)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将“党史”课程自觉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将党史教育有效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不断创新党史教育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将党史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深入探索与实践。

一、党史教育教学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是我国处于历史交汇期,各种思想激荡,高职学生对党的历史淡化、模糊,对党史中有争议的问题认识不清,易出现历史虚无主义错误。二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未设置“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虽然现行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中也有一些党史知识,但由于版面所限,内容较少。三是党史学习教育手段和方法较陈旧,课堂较枯燥乏味。四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不显著。五是教师对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也需要进一步捋顺,需要通过培训和集体备课对整体框架和逻辑思路进一步明确,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制定新的课程标准;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转变为育人体系,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有新意的教学设计,实现较好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党史”课程思想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党史教育教学路径选择

(一)新思想引领,学思用贯通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设《党史》精品思政课程,高质量开设课程,大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习”语近人,领航思政课堂,学生课前诵读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民族之魂,保证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滋养生命,新思想引领,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补足学生“精神之钙”,发挥思政课程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新课标制定,教研学深入

1.集体备课,深入教研

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以集体备课的“三集三提”,把好课堂教学的政治关、学术关,把党的思想理论和中央精神原汁原味传授给学生,找准分析问题的学理框架,不主观臆造。在教师集体备课中坚持学原著、读原文、悟原理,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脉络,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中把握历史脉络,从《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书中把握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1]。全面、客观把握党的历史,纵横贯通,史论结合,为学生的党史教育过程中有理有据纠正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打下深厚基础。在课程评价上,坚持平时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着眼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2]。

2.加强培训,提升素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能够较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利用2021年暑假时间进行教科研培训,其中1人次参与学校党支部书记培训,2人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大庆师范学院)“致敬礼赞百年路 红色研修大庆行”研修班,6人参加四史教育融入思政课专题培训,4名新教师参与辽宁大学思政课教师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全体思政课教师13人次参与全省高校思政课教师新教材培训,每次参培的教师都进行会后分享交流,将教师个人学习与团队进步相结合,各位教师反映良好、收获颇多。红色研学,实践教研。组织开展延安、井冈山等革命圣地红色研学活动,以红色文化第二课堂研学为增强,筑牢思政课教师的信仰之基。

3.科研攻关,理论教研

科研攻关,学深悟透“理论课堂”。帮助教师梳理党史教学脉络,对不同时期的党史问题共同研讨,针对学术界存在的不同看法,进行科研立项研究。发挥优势,打造党史“宣讲课堂”。为促进学院的党史教育的深入开展,由宣传统战部牵头,马克思主义学院部署和规划,由马克思主义学院职称在讲师以上教师组成党史教育宣讲团。并在正式宣讲之前,设立试讲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职称教师担任试讲任务。使宣讲团带着“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信念,强化学院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成立辽宁红色文化研学中心,深入挖掘辽宁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高度重视教师科研能力与水平的提升,注重增强教师科研意识,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为激活教师科研动力、促进科研质量提升,我们学期初制定科研规划表、科研成果登记表,各位教师立足自身科研方向,明确科研目标,明确个人年度在论文发表、课题研究、著作编写、比赛获奖等方面的预期目标,实行目标管理法,激励教师潜心钻研,努力提升科研水平。

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比赛是教师交流教学心得、提高教学能力和检验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我们秉持“贵在参与、重在提高”的原则,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2021年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申报学院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两项,荣获省级一等奖;三名思政课教师参加辽宁省第十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荣获省级一等奖一项,并荣获“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学能手”荣誉称号;省级二等奖一项;省级三等奖一项。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荣获二等奖一项。通过各级各类教学大赛,教师阔视野、展风采、找差距、补短板、促进步,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

(三)新方法实施,知信行统一

1.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

以“回首百年峥嵘路,奋楫笃行新征程”为主题,创新教学模式,把思政课开到校党史馆。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周近20余场的实践教学,涵盖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大一新生。教学过程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深入地讲解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牺牲和创造。深刻阐释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理论逻辑与现实经验。

各位教师依据党史馆的106块展板、200幅图片,将现场教学分为四个模块: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贯穿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向学生深刻阐明每个历史时期党的任务、取得的重大成就及其历史意义。思政课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亲切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讲述信仰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在课后激动地表示:通过老师细致讲解,对党的光辉历程、峥嵘岁月有了更深一步的感悟,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建党百年为契机,一定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3]。并且,很多同学表示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成果和正确的党史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之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号召同学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内容丰富的活动教学

面向学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引导他们从党的光辉历程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以补足“精神之钙”,引导他们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开展“铭记党史·薪火相传”党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大学生“讲四史”微党课比赛,“不忘初心跟党走,我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主题签名活动。用党的历史照亮新征程,历史一次次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践一次次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力挽狂澜。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将红色基因贯穿到学习生活中去,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党史学习系列活动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议和响应,纷纷对部分选手的演讲片段进行转发和评论。这是一次党史教育的主题演讲,更是一堂发人深省、耐人寻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课。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党史教育模式的创新,让教育成果落地见效,也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教师对党史学习、教育务求实效,成果落地的使命感。

遵循思政课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活动育人。唱响“演”“讲”“做”三部曲,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亮点。“演”,开展课前“我为祖国点赞”配音活动,学生通过角色扮演,重现红色经典影视剧对白。以“我心中的思政课”为主题,举办微电影比赛,讲述思政课学习过程中的精彩故事,学生自导、自演、自拍、自制的微电影《弘扬中国精神,书写青春华章》脱颖而出,参评全省高校微电影大赛,获得二等奖;“讲”,学生讲述英雄故事,开展“铭记党史·薪火相传”演讲比赛,作品《邓稼先》获校一等奖,得到了本校师生的热议和响应,纷纷对部分选手的演讲片段进行转发和评论,且在校内进行巡演。《一封家书》,学生声情并茂讲述赵一曼的英雄事迹,获得辽宁省大学生“讲四史”微党课比赛二等奖,中国革命文化内化于心,榜样的力量,外化于形。“做”,做志愿服务,走进社区开展“社工服务、志愿同行”活动,学生到社区做防疫志愿服务。用鲜活、生动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课堂理论内化于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外化于形。

3.拓宽新媒体环境下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新途径

拓宽思政育人载体,打造文化育人、凝聚共识的网络文化空间。积极利用马克思主义学院微信公众号和学生处易班网站,推送教师微党课视频,推广学生在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中自己制作的微视频、微党课,推送优质、经典革命影片片段、歌曲等,营造学生党史学习的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5]。深入开展党史读物学习活动,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共产党简史》等书籍,有针对性地布置学党史读书笔记。

三、教育教学成效

以思政课为示范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育人成效显著,受到广泛赞誉。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雷锋课堂示范基地、辽宁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教育矫正培训基地等,与辽宁省强制隔离戒毒所共建禁毒宣传服务站,被授予“优秀助盲助残单位”等称号,全力打造思政育人品牌。各专业学生深入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爱心义剪送上门”“战疫情,爱心助力慰问学子”“健康人生、绿色无毒”“志愿者服务大赛”等活动。

猜你喜欢

党史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