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碎芬芳的日子
2022-02-02郭春艳
苏州是专门供作享受的,可以赏花,可以唱曲,可以玩玉,可以泼墨,可以喝茶,可以恋爱,可以怅惘,可以做梦,可以发呆……就因为读了范婉写的《寻芳记》,我忽然觉得那里才是人间天堂。
打开书页,看一下《寻芳记》目录,就能吸进袅袅的烟火气息和江南文化芬芳:无事此静坐,流水,珠落玉盘,端午,访隐者不遇,翩翩,暗香,疏影,访玉雕者,锦盒画页,隐隐约约,永生之石,小巷春光,水绘仙侣,夏日风物,春水词,同里的雨,岁朝清供,秋山图,故园沉沉,运河寄意,江南烟雨,采莲曲,听鹂深处,山阴道上。这些题目折成文化散页,是琴棋书画诗酒花,也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婉转而成的都是苏杭人的生活情调和品位。作者范婉称,苏杭人在水墨、刺绣、盆景、昆曲、评弹中过着平常日子,只不过这平常中多了些芬芳,多了些精致,多了些落花流水的闲适,甚至连扫地卖菜的都带了些趣味。大多数苏州人居住在这儿的小巷院落里,每一天的生活是从生煤炉、倒马桶开始,平庸而琐碎。苏州有诗情画意,擅弄风花雪月,安逸,舒适,暧昧。但其实小巷里芸芸众生的人情冷暖,才是滋养江南人尤其是苏州人的生活底色。《寻芳记》的意义便在于让读者懂得这一点。
正是作者对江南的热爱,才有了这样一本温热的书,才让城外的人看到了江南人是这样生活的:清早喝茶,在假山石旁,在巷口树荫,在园林茶室;用碧螺春或龙井茶叶煎煮,费心而考究;饮食按照习俗讲究时令,清明吃青团、酱汁肉,立夏吃苋菜、蚕豆、咸鸭蛋,小满吃枇杷,出了黄梅天吃水红菱……他们诗意地活在这个城市里,或者说偏安一隅在苏州,将纷乱和冗杂挡在红尘外,一股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味道。读着《寻芳记》,我脑子里就会冒出一句“醉里吴音相媚好”,桂花藕的酥软甜蜜,梅雨的湿漉漉气息,邻人的笑眉善目,石拱桥下乌篷船的悠游荡漾,饶是辛弃疾一身铜骨,也被这一幕化成一派慵懒和沉醉。
苏州就是这么解人心意,它用世俗的好、家常的暖,来治愈被尘世磨砺的伤口,来抚慰职场打拼的抑郁和劳碌,来填充脑满肠肥后的空虚和返璞。苏州,在温软的水波里,在甜糯的吴语中,能闻到粉白栀子、丰洁清荷、细碎桂花、旺盛夹竹桃的盈盈香气,能呼吸到菜市茶摊、园林戏台、巷陌石桥传来的声息。苏州人把每一天都过得烟火腾腾,一壶清茶,一把瓜子,几盅温酒,两碟小菜,一曲评弹,一园风雨,一架蔷薇,一室书香,看看山趣,玩玩风俗,读读碑文,听雨,闻香,赏花,泛舟,既雅且俗的气度如此浑然地融于苏州这个地方,实在让人向往和沉溺。而《寻芳记》铺陈了一地的享乐元素,水墨、刺绣、盆景、昆曲、评弹、古琴、书法和绘画,山水、庭院、园林、花木、市井和艺匠,那股日常的喜乐扑面而来,温风如酒,湿雨拂面,原来苏州是以柔克刚,在出世和入世之间,用漫不经心的细枝琐屑,把人生的轻重粗细全部捏碎,让我看到生命最初的清透和蓬勃,让我不落几许爱憎、不起半分斗意,情愿沉溺在苏州的软风绵雨里。
可以说,苏州是花木庭院,也是烟火小巷;是声色的安乐窝,亦是世俗的桃源梦。看一看,先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园林和昆曲,一个是生活的底色,一个是艺术的重塑,园林是可以看的昆曲,昆曲是可以听的园林,它们捏在一起,便精确地描绘了江南质地,也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几百年来共同拥有的精神家园。作者文字纷繁俏丽,说人说事说物说风景,旖旎一路,将琐碎的日常和精致的唯美揉在一炉里烹制,只为告诉读者生活情趣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力量,佐餐每一段寡淡的时光,所谓“有痴迷钟情处,就有了人性的深、生命的深”。
读这样的文字,方觉得琐碎的日子也芬芳。
郭春艳:吉林省教育学院编审
編辑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