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形式逻辑思维培育策略探析
2022-02-02陈树强
陈树强
【关键词】形式逻辑思维,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将思维能力纳入语文核心素养,并明确列出了几种思维类型,逻辑思维包含其中。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其中形式逻辑思维是人类认识过程中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的初级加工阶段,而初中生正处于这种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应重点培养学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各项能力,为向高阶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打好基础。阅读教学对语文教学质量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蕴含着思维培育的巨大资源和优势,所以必须重视。本文从思维方法角度,对初中阅读教学中形式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探析。
一、夯实思维之基——培育理解能力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理解能力的培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意义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阅读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开始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准确了解语言文字所表示的意义,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文字、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积累、丰富语言。此外,还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深层意义的理解(语感),教会学生在生活经验、情感积累以及大量阅读中获得知识经验,通过词语的表面意义去领会其深层含义。例如在表达一个人才疏学浅时可以这样描述:“他读书不多,墨水太少。”如果不理解“墨水”这个词是暗指学历或知识水平低,就会闹出笑话。由此可见,对语言意义表层、深层的理解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作品形象的审美鉴赏能力。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活动常常体现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等多种思维类型的交织,因而学生必须具备知识理解能力、情感理解能力及必要的审美鉴赏能力,如对形象的象征意义、典故、作品的背景、文化现象及各种意境的描绘手法有所了解,能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如果不理解诗中使用的两个典故,就不可能理解诗人对23 年间世事沧桑、人事全非的感慨和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作品整体内容和形式的理解能力。教师要教会学生研究作品的段落结构,对各段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厘清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抽象和概括,归纳出文本的中心思想。对作品形式的理解,则要教会学生明白作者怎样围绕中心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逻辑思路和写作意图。例如教学《白杨礼赞》时,引导学生厘清行文思路,即“黄土高原(环境不凡)的雄壮伟大—感觉单调—白杨树出现的惊奇—白杨外形的不凡(力争上游)—转写北方抗日军民及其精神—礼赞白杨树及其精神”;文章欲扬先抑,使用象征手法,以讴歌昂扬刚健的民族精神。如此,起承转合的逻辑思路、作者的写作意图清晰可见。
二、“授人以渔”——培育三类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运用思维规律、形成思维能力的途径和手段。培育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就要让他们学会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发展相关思维能力。
1. 分析与综合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主要表现,适用于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也是形式逻辑思维最基本的方法。分析的方法,就是将具有共同属性的个体分为一类,或把异类事物区分开来。综合的方法则反其道而行之。例如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的分析,要引导学生将其中密集的意象根据共同属性(凄凉哀愁)分类,揣摩写作意图,即“以此烘托、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此外,还要教会学生善于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阅读小说,通常从情节入手分析人物所做之事的是非曲直,分析其语言、动作、心理、外貌;阅读散文,既要基于语言意义来感知和理解,又要从作品形象的审美角度来理解和分析。
綜合能力的培育,要侧重综合的全面性、同一性和概括性。例如对《三打白骨精》中的唐僧,既要分析出他善良虔诚、意志坚强的一面,又要分析出他愚善固执、懦弱无能的一面。
2. 比较与分类能力
要使学生掌握比较的思维方法,就要引导他们从若干种事物中发现相同点或不同点,从而形成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分为类比和对比。例如教学《陋室铭》时,引导学生类比“山”“水”与“陋室”,“仙”“龙”与“德馨”之人,突出相同点。《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不同态度的对比,突出胡屠户嫌贫爱富、庸俗自私的性格,讽刺趋炎附势的社会现实,这是纵向对比。《白杨礼赞》用高贵的楠木与朴素的白杨树对比,突出白杨树勇敢、普通之中蕴含不平凡的品格,这是横向对比。以上各例,都是通过比较的思维方法来表现对象特征的。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就是教会学生在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把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并把具有这种本质特征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区别于具有另外一种本质的事物的类别。注意要教会学生运用统一的分类标准。例如教学《岳阳楼记》时,引导学生体会对文章主体部分的分类写法:对洞庭湖阴风苦雨、风和日丽景象的分类描写,反映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情。
3. 抽象和概括能力
抽象方法的教学,要教会学生抽取事物的一般特性或本质属性,舍弃非一般特征或非本质特性。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区分和识别哪些是表面的、枝节性的信息,哪些是本质的信息,通过反复的比较筛选重要信息,舍弃次要信息。例如教学《孔乙己》时,引导学生理解前三个自然段的“铺垫”作用,至于其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刻画作用,可列为“次要信息”或“枝节性信息”;在品析“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时,引导学生从“站着喝酒”看出其本质是因为贫穷,“穿长衫”则反映其迷恋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放不下读书人的架子,从而抽象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虚荣迂腐”的性格特点。
概括是由个别属性推及一般属性的思维过程,当学生还不能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加以区分或抽象,或不能从脑中语言仓库里提取、使用恰当词语进行表达时,他们便不可能准确概括出事物的本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十分重视语言积累、语言运用的教学和对学生抽象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对同类事物本质特征概括的水平。
三、群文阅读——培育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另一蹊径
群文阅读是通过多文本的合理组合,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信息中学习的一种阅读方式。通过群文阅读,学生的分析、综合等形式邏辑思维得到切实的训练,思维品质、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群文阅读教学,可用“求同”“求异”法。例如教学陆游《卜算子·咏梅》,可与林逋《山园小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组成群文,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借物抒情,表现梅花不畏严寒、不与群芳争春的高洁;不同点是立意和感情基调。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去鉴别同类作品因人异、境异而导致的不同情绪,最后得出“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境界”的共识,而这种比较鉴别的分析能力,正是单篇阅读无法关注到的。
群文阅读教学,也可用“文本规律归纳法”,其要领是发现文本规律,培养综合能力。多篇文本可以关联成群,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思维规律或人文规律,或内容和形式上共同的内在规律。在群文阅读中,应引导学生就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归纳出这些文本在行文思路、表情达意、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规律,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任务群教学——培育形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另一抓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大力倡导任务群教学。教师要依据教材编排,站在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目标,落实好任务群教学。如“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教学,在准确、简明、连贯、得体、规范的言语训练中,教师也要适当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思维的逻辑性能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对语言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任务群的形式开展形式逻辑思维培育教学,根据初中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对任务群教学作统筹规划,明确各阶段培育目标和培育思路,探索“学段—学期—单元或群文—单篇教学”的形式逻辑思维培育途径、策略、方法等。以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在落实几种散文类型教学的同时,可设置思维培育学习任务群: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微写作作品分享,重点是语言连贯训练;口述文本写作思路;六篇文本的类型划分;以表格的形式对六篇文本的异同进行比较、概括。通过语言训练和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
任务群教学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故要优化形式逻辑思维培育的课堂效果。首先,要增强学生思维发展的动力。教师设置的任务要高于学生原有的思维水平,以引起新的思维动机和兴趣,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设计的问题要一环套一环,由浅入深,使学生新的需要和原有思维水平之间产生矛盾,以推动学生的思维不断向前发展。其次,要以思维任务驱动阅读教学。一节阅读教学课,可由若干任务组成,这些任务的落实必须以思维任务驱动,而任务驱动离不开问题设计。教师可从开放性、推理性、评论性等角度设置任务,提出问题。最后,要善于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思维。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予以适时肯定或纠正,培养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也可以开展思辨教学,促进思维发展。例如教学《陈太丘与友期行》时,设计“阅读文本,走进陈家”交际活动任务,以及有关故事起因、各人表现等基本的理解性问题,接着设计任务“走近古人,领略陈家人物风采”,并提问:“依据文本,陈太丘友人、陈元方分别是怎样的人?”之后引导学生围绕“从故事中可看出陈太丘为人有何特点”进行探讨,层层深入,分析出陈太丘家教的“方正”。
总之,形式逻辑思维培育关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抛砖引玉,以期更多教师关注形式逻辑思维培育,探索出更多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