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北东部新华铜金多金属异常找矿前景

2022-02-02王曦孟昭富陈鹏

吉林地质 2022年3期
关键词:宝山闪长岩斑岩

王曦,孟昭富,陈鹏

黑龙江省地质九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0 引言

异常区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地区,距黑河市北西180 km,有公路、简易路相通。该区于1959—1974年,先后开展过1∶100万呼玛县—瑷珲县区域地质调查、1∶20万呼玛县幅区域地质调查;2009—2010年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开展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圈出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组合异常区多处,划分成矿远景靶区多处,发现十几处铜金矿化点;2015—2017年,黑龙江省地勘单位在该区针对1∶5万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开展1∶2万土壤测量查证工作,圈定新华Ht-03铜金多金属组合异常。Ht-03异常面积大、元素组合多、相互套合好、浓集中心明显,主元素峰值高。投入槽探工程揭露,发现6条铜金(银)矿(化)体。钻孔深部验证铜金(银)矿(化)体,延深最大38 m或没有延深,找矿工作陷入困境。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异常区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成矿地质背景、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等,并与多宝山斑岩型铜矿床类比,认为该区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

1 地质概况与特征

1.1 区域地质背景

异常区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区,大兴安岭地槽褶皱系,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宽河褶皱束内[1]。东侧以黑龙江断裂与俄罗斯结雅—布列亚地块相邻,南侧为松嫩地块、北侧为额尔古纳地块。地质演化历史漫长,地质构造复杂、火山作用和岩浆活动频繁,矿产资源丰富。先后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1)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0.。伴随每期构造运动和大陆边缘的推移增长,都有花岗质岩浆活动而导致斑岩矿化。

成矿区带按芮宗瑶等划分方案属多宝山—阿尔山斑岩铜(钼)矿成矿带[2];依据黑龙江省最新成矿区带划分方案,异常区属滨太平洋域(叠加在古亚洲成矿域之上),大兴安岭成矿省,东乌珠穆沁旗—嫩江(中强挤压区)Cu、Mo、Pb、Zn、W、Sn、Cr成矿带,多宝山—黑河Cu、Mo、Au、Fe、Zn成矿亚带,多宝山Cu、Au矿化集中区内(2)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黑龙江省大新屯异常查证区化探异常查证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9.(图1)。

图1 多宝山—新华地区区域地质矿产简图

区域上地层发育齐全、岩浆岩分布广泛,主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以断裂构造为主。

1.1.2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区域上Ag、W、Mo、Cu、As、Au 元素为高背景场,沿大型断裂构造分布众多水系沉积物组合异常,工作区内分布1∶5万Hs-06组合异常。

Hs-06:异常位于大型北东向韧性推(滑)覆断裂、基底断裂旁侧,多组断裂构造交汇部位,组合元素为Au-Ag-Cu-As-Sb,As、Sb具内带,Cu、Au具中带,Ag外带,各元素峰值为Au:4.8×10-9、Cu:67.46×10-6、Ag:0.13×10-6、As:431.01×10-6、Sb:13.28×10-6。异常形态规则,As、Sb元素套合好,Au与Cu、Ag套合好,有浓集中心,呈面状分布,面积3.42 km2。异常区出露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T3γδ)、中侏罗世英云闪长岩(J2γδo)及落马湖群嘎拉山组(Pt3∈1g)黑云(二云)片岩(sch)(表1、图2)。

表1 Hs-06号组合异常特征表

图2 新华铜金多金属异常区Hs-06组合异常剖析图

1.2 异常区地质概况

异常区地层主要为寒武系下统落马湖岩群嘎拉山组(Pt3∈1g)黑云(二云)片岩、变粒岩和第四系(3)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黑龙江省大新屯异常查证区化探异常查证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9.(图3)。

图3 新华铜金多金属异常区综合地质图

侵入岩主要有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ηγ)、花岗闪长岩(T3γδ);中侏罗世英云闪长岩(J2γδo)、花岗闪长岩(J2γδ)。脉岩有闪长岩(δ)、流纹斑岩(λ)、石英脉(q)、花岗斑岩(γπ)等。

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发育北东向、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

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岩化、绢云母化、硅化。

图4 新华铜金多金属异常区Ht-03号组合异常剖析图

2 地球化学特征

2.1 1∶2万土壤测量异常特征

针对Hs-06异常开展了1∶2万土壤测量工作,发现Ht-03异常。Ht-03异常: 主成矿元素为Cu、Au,伴生As、Sb、Bi、Hg、W、Pb、Zn、Ag、Mo、Sn,呈不规则面状分布,面积6.27 km2。Cu、Au、As、Sb、Bi、W元素具内、中、外带;Pb、Zn、Ag、Mo、Sn、Hg元素具中外带。主要元素峰值Au:166.1×10-9、Cu:583.77×10-6、W:73.61×10-6、As:313.45×10-6、Sb:37.81×10-6、Bi:18.29×10-6、Hg:0.32×10-6。异常以花岗闪长岩为中心分为两个带,中心为高温成矿元素Cu、W、Mo、Bi,岩体外围呈半环状分布中--低温成矿元素Pb、Zn、Ag、Au、As、Sb、Hg、Sn。异常区分布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ηγ)、花岗闪长岩(T3γδ)、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J2γδ)和落马湖群嘎拉山组黑云(二云)片岩(Pt3∈1gsch)。

表2 Ht-03号组合异常特征表

异常元素的分带特征与黄崇轲等归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元素分带特征:从岩体向外Mo-Cu-Mo(Au)-Cu-S-(Au)-(Pb、Zn、Ag)基本一致。显然,中—高温成矿元素受侵入体花岗闪长岩控制,低温成矿元素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异常区总结的各元素参数特征,其中Au、Cu变异系数为0.85、0.51,说明Au、Cu元素离散程度较大,易于富集,对成矿有利。异常元素组合多、主成矿元素Cu面积大、强度高、面状分布,受控于花岗闪长岩体,异常元素具分带性,更是斑岩型Cu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2.2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异常区主要有晚三叠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T3ηγ)、花岗闪长岩(T3γδ),中侏罗世英云闪长岩(J2γδo)、花岗闪长岩(J2γδ),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见表3、表4、表5。

表5 侵入岩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平均值一览表(4)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0.

晚三叠世侵入岩属钙碱性过铝质岩浆岩系列;中侏罗世侵入岩属钙性过铝质岩浆岩系列(表3)。

表3 侵入岩化学成份分析结果平均值及岩石化学特征参数一览表(5)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0.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侵入岩稀土元素总量(ΣREE)96.59×10-6~143.83×10-6,低于陆壳平均值(154.7×10-6,黎彤,2011);LR/HR:6.67~15.55,偏高些,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δEu:0.83~1.2,大于0.45。稀土配分曲线呈不对称右倾型(表4、图5)。

图5 稀土配分曲线图

表4 侵入岩稀土元素分析数据平均值一览表(6)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0.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侵入岩,岩石的Sr含量在466×10-6~848×10-6之间(大于400×10-6),SiO2含量大于56%,Al2O3含量15.42×10-6~18.17×10-6之间(≥15×10-6),MgO含量0.46×10-6~3.01×10-6之间(<3%);Y含量4.99×10-6~24.6×10-6(仅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大于18×10-6、其余均小于18×10-6),Yb含量0.66×10-6~2.38×10-6之间(仅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大于1.9×10-6、其余均小于1.9×10-6),LREE富集,δEu:0.83~1.0。以上特征,表明异常区侵入岩具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晚三叠世中细粒花岗闪长岩Yb、Y含量略有偏差)(7)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0.。

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侵入岩微量元素表中(表5),亲硫元素Cu、Mo高于维氏值,其中晚三叠世侵入岩Cu高出近2倍,其它元素W、Ag、As、Sr、Hf、Sc均高于维氏值。从微量元素蛛网图(图6)上看,曲线总体上呈右倾型,微量元素模式曲线的总体形态基本相近,表明它们是由同源岩浆形成的产物(8)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齐齐哈尔分院.1∶5万新立屯幅、一脑丸幅、大新屯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0.。

图6 微量元素蛛网图

钻孔中(ZK07)花岗闪长岩原岩光谱样品(样品间距20~40 m、件数9件)最高值349.4×10-6、最小值29.5×10-6、平均值58.3×10-6,说明花岗闪长岩富含Cu元素。

综合上述,异常区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具备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条件。并且,同源富含Cu元素的花岗质岩浆为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地球物理特征

3.1 磁异常特征

地磁场表现比较平稳,水平梯度较小,△T数值多在-100~100 nT范围内变化,构成本区的背景场,反应的是异常区老地层。异常区中部和北部分布多条串珠状异常带,△T一般在100~800 nT,经工程验证为花岗闪长岩引起。

3.2 激电异常特征

(1)1∶2万激电视极化率(ηs)异常特征

异常下限定为3%,圈定3处视极化率(ηs)异常。JD-1:走向近SN,位于异常区西部,长度约3 km,平均宽度约1.2 km,北侧、西侧未封闭,极大值9.73%,对应视电阻率为500~1 500 Ω·m;JD-2:走向近NE,呈长条状,位于异常区中南部,长度大于2 km,平均宽1.1 km,南侧未封闭,极大值7.53%,视电阻率北部小于500 Ω·m、南部500~1 000 Ω·m;JD-3:走向近SN,位于异常区东部,长约4 km,平均宽1.0 km,南、北、东侧未封闭,极大值9.48%,对应视电阻率500~1 500 Ω·m。视极化率(ηs)异常属高阻高极化异常,JD-2南部异常属低阻高极化异常(图3)。异常总体由三个未封闭的带状异常组成,受岩体及接触带控制,与Ht-03异常基本吻合,槽探揭露地表发现Au、Cu矿(化)体。激电视极化率(ηs)异常强度高、面积大、形态规整,已施工的槽探、钻探工程尚未发现对其有干扰的强黄铁矿化、含碳质岩石等,因此,推测深部存在大型硫化物矿体。

(2)1∶2万激电视电阻率(ρs)异常特征

视电阻率以500 Ω·m等值线分二部分。小于500 Ω·m区域位于异常区中部,属低阻区;大于500 Ω·m区域为高阻区,变化范围在1 000~2 000 Ω·m之间,峰值2 139 Ω·m。高阻异常大致呈“U”形,对应视极化率异常(图3)。

4 异常查证情况

2015—2017年,对异常区开展1∶2万激电中梯测量,圈定3处视极化率(ηs)异常,并投入槽探、钻探工程进行查证。首先Ht-03异常Au、Cu内中带进行槽探揭露,对发现的Au、Cu矿(化)体投入钻探进行深部验证。样品分析主要为基本分析和原岩光谱分析。基本分析元素:Au、Cu、Ag、Zn、Pb、Mo;原岩光谱分析元素:Au、Ag、Cu、Pb、Zn、As、Sb、Bi、W、Mo、Hg、Sn。各元素分析方法:Cu、Pb、Zn、Ag、Sn采用原子吸收法;ω(Au)/10-6<0.10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ω(Au)/10-6>0.10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ω(Mo)/10-2<0.125采用极谱法,ω(Mo)/10-2>0.125采用硫氰化物快速比色法;W采用示波极谱法;As、Sb、Bi、Hg采用原子荧光法。样品外验合格率Au为97.5%、其它元素为100%。

对Ht-03号组合异常铜金内中带投入槽探工程揭露,发现6条矿(化)体(表6、图3)。矿(化)体呈破碎带或硅质脉赋存在嘎拉山组(Pt3∈1g)黑云母片岩、晚三叠世花岗闪长岩(T3γδ)中,蚀变有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矿石矿物成分: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孔雀石、褐铁矿。脉石矿物:石英、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碳酸盐。矿石结构构造:块状、细脉状。

表6 矿(化)体一览表

对发现的6条矿(化)体投入钻探工程深部验证,矿(化)体没有延深。

5 成矿潜力分析

(1)构造背景有利

多宝山—阿尔山斑岩铜(钼)矿成矿带分布有多处不同成因类型的大中型矿床,如多宝山、铜山等斑岩型铜矿床,三道湾子、争光等中--低温热液矿床,大新屯、宽河、二十四号桥等金(铜)矿点[3](图1)。在斑岩型矿床中,以多宝山大型铜矿床最典型,异常区与多宝山斑岩型Cu矿床相距约200 km。

(2)岩浆岩有利

分析总结异常区侵入岩岩石化学特征,晚三叠世侵入岩属钙碱性过铝质岩浆岩系列、中侏罗世侵入岩属钙性过铝质岩浆岩系列,具埃达克质岩地球化学特征,为同源岩浆形成的产物,具有形成斑岩型矿床的条件。并且,富含Cu元素的花岗质岩浆为寻找斑岩型铜矿床提供了物质条件。

此外,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已开始探讨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意义,探讨埃达克岩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尤其与斑岩型铜(钼)矿的关系。调研发现,我国的许多铜矿如德兴、沙溪、安基山、多宝山、吉林小西南岔、内蒙乌奴格吐山、福建紫金山、西藏甲马、厅宫等都与埃达克岩有关[4]。斑岩型铜矿是世界铜矿最重要的工业类型,储量占世界铜储量的55.3%[4],且多集中在超大型—超巨型矿床中。超大型和超巨型斑岩铜矿与埃达克岩密切相关。因此,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对中国铜矿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毛景文等划分的“中国与埃达克岩有关的矿床分布图”[4],该区属于内蒙古北部—黑龙江西部成矿亚带。该带先后发现多宝山大型斑岩型铜矿、乌奴格吐山大型斑岩型铜矿(9)潘龙驹.满洲里—新右旗铜银多金属矿带大型矿床地质特征[R].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1995:36-69.、岔路口超大型斑岩型钼矿(部分岩石具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10)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706队.岔路口钼多金属矿床勘探报告[R].黑龙江省第九地质勘查院,2012.,是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钼)矿床重要区带。

异常区内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是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重要靶区。

(3)异常区剥蚀程度推测

异常区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多,主要元素以花岗闪长岩岩体为中心向外由高温元素异常(Cu、Bi、W)—低温元素异常(As、Sb、Hg、Au),且发现铜金矿(化)体,蚀变主要为绿泥石化、碳酸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反映异常区具有一定的剥蚀。剥蚀程度由花岗闪长岩体向外逐渐减弱。

对地表发现的脉状铜金矿(化)体深部验证。矿(化)体控制垂深最大38 m或没有延深,矿化强度变弱。依据浅层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模式[5-6],地表发现的脉状铜金矿(化)体已剥蚀近于根部,赋存在深部的浸染状、细脉状铜矿体尚未出露地表或刚出露地表。

(4)与已知矿床类比

根据异常区构造地质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等与同一成矿亚带、同一矿化集中区内的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床进行类比。

多宝山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内蒙地槽褶皱系的北端,罕达气优地槽褶皱带,沐河屯隆起带北部[7-10]。

多宝山矿区总体为一向南突出的弧形构造带,主要由NNW—NWW向多宝山复式背斜和EW向断裂组成。成矿与华力西中期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关,多宝山组为重要矿源层。矿体均围绕斑岩体分布并产在被绢云母化叠加改造的黑云母化带内,受构造控制明显。多数矿体呈透镜状和条带状,沿NW向和NWW向片理化带分布,厚一般几米到几十米,延长、延深一般100~500 m,当多个矿体聚集在一起时就构成了一个矿体群。矿床中以铜矿石为主,钼矿石少见。矿石矿物总量在3%左右,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钼矿等。脉石矿物含量约占98%,以石英、绢云母、绿泥石和碳酸盐为主,其次为绿帘石、黑云母、钠长石。矿石以半自形-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和压碎结构为主。矿石构造浸染状、细脉状为主,尚见有块状、条带状、角砾状构造。近矿围岩蚀变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中心向外依次呈环状分布:钾化带-绢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铜矿[7]。

新华异常区与多宝山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球物理异常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一些不同之点(表7)。

表7 新华异常区与多宝山矿床地质环境、物化探异常特征对比表

两区剥蚀程度不同,多宝山斑岩型Cu矿床浸染状、细脉状铜矿体出露地表,剥蚀较深。新华异常区地表尚残留脉状铜金矿(化)体,浸染状、细脉状铜矿体尚未出露地表或刚出露地表,中等剥蚀。

新华Ht-03异常区,探槽中原岩光谱样品最高Au:463.7×10-9、Cu:462.1×10-6、Ag:54.5×10-6、W:108.6×10-6、Mo:48.6×10-6、Pb:564.5×10-6、Zn:778.9×10-6、Sn:86.5×10-6,有矿化显示,能够引起土壤异常。Cu、Au高值异常为脉状Cu、Au矿(化)体引起,这已经查证,中外带异常可能由浸染状、细脉状Cu矿(化)体引起,并且浸染状、细脉状Cu矿体可能伴生Au、Ag、W、Mo等元素,其中土壤异常W元素异常强度高、连续性好,可能会有独立矿体存在;做为成矿前缘元素As、Sb异常强度高、连续性好,并且Pb、Zn有矿化显示,深部或浸染状、细脉状Cu矿(化)体的旁侧可能会有Pb、Zn、Ag独立矿体。

新华异常区与多宝山斑岩Cu矿床,同处于多宝山—黑河Cu、Mo、Au、Fe、Zn成矿亚带,多宝山Cu、Au矿化集中区内。二者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组合多、面积大、主成矿元素强度高、面状分布;异常元素具有分带特征;所处地质背景相似;具有相似的激电视极化率异常。不同的是新华异常区浸染状Cu矿体可能有更多的伴生元素,多宝山斑岩Cu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Cu矿床围岩蚀变特征,而这些是由于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及剥蚀程度不同所至。因此,新华异常区具有寻找斑岩型Cu矿床的前景[8-10]。

6 结论

通过对新华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球物理异常特征、铜金矿(化)体特征、围岩蚀变特征等综合分析,与同一成矿亚带上多宝山大型斑岩铜矿类比。认为该区成矿条件有利,具有寻找斑岩型铜矿床的潜力,是寻找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斑岩型铜矿床的重要靶区。

猜你喜欢

宝山闪长岩斑岩
黑太阳
程宝山书法作品选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宝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馆
吉林中部早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南太行綦村岩体中辉石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岩型矿床含矿斑岩与非含矿斑岩鉴定特征综述